首页 >
昏睡病
✍ dations ◷ 2025-04-02 18:59:46 #昏睡病
非洲人类锥虫病(法语: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语: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称昏睡病、嗜睡病(英语: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由布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人类或其他动物中均有发生。有两种寄生虫可感染人类:布氏冈比亚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学名: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简称:T.b.g.)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学名: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简称:T.b.r.)。在昏睡病报告病例中,布氏冈比亚锥虫引起的病例占98%。这两种寄生虫都是由采采蝇叮咬传播的,在农村地区最为常见。在疾病发展的第一阶段,起初会有发热、头痛、发痒与关节痛的症状,这是从被咬后的一到两周开始的。几周或是几个月之后,疾病的第二阶段开始,这一阶段伴有意志模糊、协调性变差、身体麻木与入眠困难。诊断是通过在血液涂片(英语:Blood film)中或是淋巴结液中找到寄生虫做出的。通常需要腰椎穿刺来辨别疾病是处于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为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通常要将处于患病危险的人群使用布氏冈比亚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血液测试进行筛选。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经性症状发生之前进行诊断,治疗较为容易。使用喷他脒(英语:Pentamidine)或苏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阶段进行治疗。对第二阶段的治疗,应使用二氟甲基鸟氨酸或结合使用硝呋噻氧(英语:nifurtimox)与二氟甲基鸟氨酸以治疗布氏冈比亚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虽然美拉胂醇(英语:melarsoprol)对两种寄生虫都有效果,因其严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该疾病常发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该地区的36个国家中,有七千万人有着感染风险。在2010年,它造成了9,000例死亡,与1990年的34,000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据猜测,现有的感染人数为30,000人,2012年新增加感染人数为7,000人。80%以上的新感染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在近代史中,该疾病共爆发了三次:一次是从1896年至1906年,发生在乌干达与刚果盆地的爆发,另外两次在1920和1970年,发生于多个非洲国家。其他动物,例如牛,也可能携带该寄生虫并且被感染。非洲锥虫病症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血液-淋巴(hemolymphatic)阶段,特征是发烧,头痛,关节疼痛和瘙痒。发烧是间歇性的,每次持续一天到一周,间隔几天到一个月,或更长。寄生虫通过淋巴系统侵入循环系统与淋巴结肿大有关,被入侵的淋巴结通常严重肿胀。 这是Winterbottom之症状,颈部后面可能会出现肿胀的淋巴结。偶尔,在采采蝇飞叮咬的地方会出现下疳。在采采蝇叮咬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寄生虫将会克服宿主的防御,并可能造成更广泛的损害。症状将会越来越严重,包括贫血,内分泌,心脏和肾功能障碍。疾病的第二阶段是神经系统阶段,以寄生虫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那一刻作为开始。睡眠周期严重失常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昏睡病”也因此得名。 睡眠 - 唤醒周期受到寄生虫影响变得无组织,24小时的睡眠节奏变得分散,这导致患者白天长梦不醒,却彻夜无眠;随着寄生虫入侵中枢及周边神经细胞的程度增加而恶化病情,进入异常振奋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他人物有攻击性倾向;最后,一段时间之后,中枢及周边神经就会走向讯号接收疲劳而陷入昏睡状态,“昏睡病”因此得名。当该病发展至第二阶段后,若没有接受治疗,患者通常会于3个月~2年内因呼吸或心脏等神经控制系统衰竭而死亡,而即使被治愈也会留下不可逆的神经损伤。Template:Excavata diseases(英语:Template:Excavata diseases)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o, p, m, p, a, d, s)症状/齐名/涉及操作(评估/治疗)药物(N5A/5B/5C/6A/6B/6D)恰加斯病: nitroimidazole (Benznidazole#)Pentavalent antimonials (Meglumine antimoniate#, 葡萄糖酸锑钠)
相关
- 危险素数安全素数是满足2p+1形式的一类数,在这里p也是素数。(相反地,素数p叫做索菲热尔曼素数。)开始的几个安全素数是:之所以叫它们是“安全”素数,是因为它们在加密算法中的运用:某些约数
- 调节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和外在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和器官活动的改变使人体体温维持恒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纤毛虫门纤毛虫是纤毛虫门(学名:Ciliophora)生物的通称,是一类较复杂的原生动物,主要特点是以纤毛作为运动器,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摄食胞器等,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
- 后设分析统计学上来说,元分析(meta-analysis,或译作后设分析、整合分析、综合分析、统合分析、荟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就用途而言,它是文献回顾的新方法。文
- 半乳糖激酶半乳糖激酶(英语:Galactokinase)是一种催化α-D-半乳糖磷酸化为半乳糖-1-磷酸的磷酸转移酶,在此过程中消耗一分子ATP。半乳糖激酶催化Leloir途径(有机体中将α-D-半乳糖转化为葡
- 袋食蚁兽袋食蚁兽(学名:Myrmecobius fasciatus)是生存于西澳洲的食虫性有袋动物,近年再引入至南澳大利亚州。袋食蚁兽曾经遍布整个澳洲南方,但现在仅在少数地区存活,属于濒危物种。袋食蚁
- α逆转录病毒属α反转录病毒属(学名:Alpharetrovirus)是反转录病毒目反转录病毒科下的一个属,此属的病毒具有C型的外观。α反转录病毒会在野鸟、家禽和鼠身上造成肉瘤和肿瘤。鸟白血病病毒就是
- 肌内注射肌肉注射(英语:Intramuscular injection,常常简称为 IM),是指将物质直接注射至肌肉之中的注射方式。在医学领域中,它是几个给药途径之一。由于肌肉比皮下组织中的血管更多更大,肌肉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常以皮肤、粘膜出现紫癜为特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最常见的类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