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𬘘

✍ dations ◷ 2025-11-15 08:05:45 #冯𬘘

冯�(3世纪-286年),字少胄,安平(今河北省冀县)人。西晋时期官员。

冯�年轻时博览经史典籍,有才学而擅于辩论。曾任魏郡太守、步兵校尉和越骑校尉。及后冯�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宠信,升任左卫将军。因为冯�特意讨好司马炎,令司马炎极为宠信,而其他司马炎宠臣如贾充和荀�都亲近他,组成一个朋党。泰始七年(271年),荀勖为了让贾充留在朝中,维持权势,故此策划让贾充嫁女给太子司马衷,冯�都有协助劝说司马炎,于是司马衷娶了贾充三女贾南风,贾充亦得以留朝。及后司马炎得悉贾南风凶残暴虐,打算废掉她,冯�等人亦极力劝阻和求情,最终成功劝服司马炎。

晋灭吴之战时,冯�领汝南太守并随王濬军进攻秣陵。后又迁任御史中丞,转侍中。太康三年(282年)司马炎重病痊愈,但患病时朝野中人都倾向支持齐王司马攸继承国家。因司马攸一向看不起荀勖,而且太子司马衷愚钝,荀勗害怕一旦司马攸继位会贬抑他,故此与冯�劝司马炎将原在朝任太傅的司马攸发还封国。司马炎接纳,但次年司马攸就忧愤而死,令司马炎和朝野众人都十分悲伤,冯�此时却在司马炎身边说:“齐王名过其实,今天患病而死,是晋朝的福气。陛下何必过于伤心!”司马炎听后即不再哭。

当日攻吴时,冯�与贾充、荀勖等人曾大力反对伐吴,与张华、杜预等人持相反意见;但最终晋军都十分顺利地攻灭东吴,这令冯�心感羞愧和恐惧,而张华亦曾向司马炎说冯�兄冯恢的坏话,冯�于是十分痛恨张华。后来张华出镇幽州,令他的声望大为提高,当时朝臣都建议司马炎征召张华入朝;在议论征召张华任尚书令之时,冯�以当日锺会被授于灭蜀大任,却在攻灭蜀汉后意图叛变的事向司马炎暗示张华就像锺会这样不可授以重任,否则就会跋扈难制。司马炎听后最终都没有征召张华。

太康七年(286年),冯�患病,司马炎调冯�为散骑常侍,不久逝世。

相关

  • 淋巴因子淋巴因子(Lymphokine)是细胞因子的一亚类,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常是由T细胞产生的通过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而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这一分类方法已经过时。现常
  • 卢卡奇·格奥尔格卢卡奇·格奥尔格(/ˈluːkɑːtʃ/; 匈牙利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博客空间博客空间(英文:Blogosphere),也称网志空间或部落格空间,是博客、博客作者及其社群的统称。由于博客是互相连结而且互相交流,所以产生自己的文化。博客空间在网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
  • 野村武史野村武史(1919年4月5日-1985年1月29日),日本棒球选手,出生于岐阜県,曾经效力于日本职棒千叶罗德海洋等队伍,于1956年退休,生涯通算73次胜投。50 野村武史 | 51 中谷信夫 | 52 柚木进
  • 大公鼎大公鼎(1043年-1121年),辽朝官员,渤海人。先世为辽阳率宾县(治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人,渤海国亡后被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统和年间,迁移辽东豪右来充实东京,于是安家在大定府(今内蒙古
  • 综艺万花筒《综艺万花筒》是中华电视公司1990年代著名的30分钟综艺节目,1991年7月1日开播,1996年12月13日停播,播出时间多次变动(后述),共播出1414集。制作单位是全能制作公司,制作人是王钧、
  • 蔡旨禅蔡旨禅(1900年4月28日-1958年4月21日),本名罔甘,道号明慧,台湾澎湖人。为活跃于日治时期的女性汉文诗人、澎湖有史以来首位女性汉文先生,为一名虔诚的佛教与先天道信徒。她于大正十
  • 日本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反应日本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反应是发生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国内对事件的后续反应和行动。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3月16日早上表示,日方亦考虑向美军寻求协助,韩国同意向日
  • 共产主义学生联盟共产主义学生联盟(法语:Union des étudiants communistes,缩写为UEC)是法国的一个学生政治组织,它是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的一部分。1939年,该组织首次成立,但在二战爆发后解散
  • 徐铎 (宋朝)徐铎(1051年-1105年),字振文,福建兴化军莆田县延寿村人,北宋政治人物。宋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科状元及第。徐铎与兄徐锐共赴考场,中状元时,徐铎时年仅二十五岁,授予签书镇东军判官。当年的武状元也被莆田县的薛奕摘得,宋神宗因而赐诗:“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徐铎倾向王安石的改革派,调入京城后历任给事中宜学院、礼部侍郎,后改革派失势,他被降为降为龙图阁待制、知青州,之后又知湖州。宋徽宗继位后,重获重用,任礼部尚书兼太学士,后因病辞官归里,崇宁四年(1105年)逝世,享年54岁,葬于壶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