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旨禅

✍ dations ◷ 2025-08-16 07:46:19 #1900年出生,1958年逝世,台湾女性诗人,台湾日治时期作家,斋教,台湾佛教徒,澎湖乡绅,马公人,蔡姓

蔡旨禅(1900年4月28日-1958年4月21日),本名罔甘,道号明慧,台湾澎湖人。为活跃于日治时期的女性汉文诗人、澎湖有史以来首位女性汉文先生,为一名虔诚的佛教与先天道信徒。她于大正十二年(1923)至昭和十年(1935)年间,积极从事击钵征诗、斋堂教师以及作品发表等。其事迹屡屡刊登在《台南新报》、《台湾日日新报》、《诗报》、《藻香文艺》以及《南瀛佛教》等报章杂志,更名列于《澎湖县志》、《新竹市志》与《文化志》等地方志当中。

蔡旨禅的父母分别为蔡梗与蔡黄招,夫妻俩以花生油、酿制酱料为业,但由于多年之后仍无子嗣,因而收养一子蔡阵。至于蔡旨禅本人的出世,于《澎湖县志》中有着如下所引述之极具宗教色彩的记载:

九岁时的蔡旨禅便已下定决心“长斋绣佛”,并且于其诗作〈誓志〉中更阐发了自己欲尽孝道以及忠贞不嫁的决心。当时台北名士叶友石亦撰诗相赠,以彰显其孝行,传为美谈。

公元1923年,蔡旨禅成为陈锡如的门下学生。蒙陈氏收录门下,蔡旨禅撰诗、词各一表达心中喜悦。在名师的栽培指导之下,蔡旨禅于1924年开始参与西瀛吟社的征诗,立刻以〈澎湖文石〉一诗拔得头筹、获得肯定(见本条目作品赏析);诗坛出现巾帼女才,当时消息曾刊载于《台湾日日新报》,而同样身为澎湖人的颜其硕也曾撰诗三首赞誉她的此般事迹。除了写诗作赋之外,蔡旨禅亦凭借自身的才华,努力习得了“书画”的技艺,并且曾于一新会二周年的祝贺宴会上,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然而,蔡旨禅欲更上层楼,因此请托林献堂帮忙选择前往深造的中国的美术学校;林献堂则建议她先跟随新竹香山的陈进学习绘画,再前往深造、接受专业的训练。在雾峰林家的资助下,蔡旨禅于公元1934年5月20日前往厦门美术学校就读。独自离乡背井,蔡旨禅亦写有数首诗作,纪录留学中国的点点滴滴。其中,台语与厦门话同属闽南语的分支,两者在语法、语汇以及腔调上都极度地相似,使得蔡旨禅不由得于其诗作中阐发了面对“乡音”的澎派心境。

1924年4月起,蔡旨禅开始于澎湖澄源堂从事汉文塾师的工作,成为澎湖百年以来首位女性汉文先生。《台南新报》第7963号“澎湖信通”栏刊有其〈巾帼设帐〉的新闻消息:

蔡旨禅一方面至留鸿轩听讲学习,另一方面又于澄源堂设帐开课;她也在此时参与了诗社的交际活动,结交文人雅士、相互切磋琢磨,其知名度也逐渐传至本岛。当时《台湾日日新报》将其与高雄的蔡月华以及王淑宽并称赞誉为“工韵语,品端庄”。蔡旨禅因此于不久后受聘至本岛继续担任塾师。

在澄源堂设帐教导汉文七个余月后,蔡旨禅受聘并协同父母亲一起迁居彰化郡南郭庄福吉堂教授汉文。本次受聘事件被当时的台湾社会认为是优秀女性的崛起以及男女平权的代表,因此受到大众注目。也正因为蔡氏努力追求并且实践男女平等,突破了传统汉人或者世界固有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因此,她特别将其书馆命名为“平权轩”,以表达“女界振芳名”之理念。在她迁居彰化前赠别澎湖同窗的诗作中,充分表现了这项进步的思维与期许。

蔡旨禅于1927年至雾峰林家担任女家眷的汉文教师,教授《幼学琼林》、《唐诗合解》等启蒙汉学。蔡氏与林献堂夫妇平时交情十分地好,并于1933年3月受邀参加一新会的周年活动,与蔡培火等知名人士一同吟咏祝贺诗词。1940年开始,林献堂开始计划邀请蔡旨禅加入栎社,她也于1947年1月16日与洪炎秋等十人正式成为栎社成员。

由于故乡澎湖的澄源堂在1945年国民政府迁台后,遭到军人及军眷侵占。蔡旨禅不忍建物遭受破坏,遂与其兄蔡阵联手提起诉讼,辗转历时多年,直到1956年才终于讨回庙堂。1957年,蔡旨禅重返澄源堂出任住持,可惜旷时未久,蔡旨禅便于1958年撒手人寰,继任住持由蔡旨禅侄女蔡静修(即蔡阵之女)接任。

相关

  • 聚合物工程聚合物工程(英语:polymer engineering)是一个主要针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设计、分析或改良的工程学领域。聚合物工程涵盖了石化工业、聚合反应、结构与性质以及混掺、加工与应用等
  • 德国文学德国文学(德语:Literatur deutschlands)是德国作家的文学作品。德国文学主要以标准德语写成,但也有使用地区德语方言的作品。德国文学是德语文学的其中一个分支,奥地利、瑞士的德
  • 星期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英语:The Sunday Times),英国的一份于每周日出刊的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也有出版爱尔兰共和国的版本,不过其与《爱尔兰时报》没有直接关联。《星期日泰晤
  • 约瑟法·伊洛伊洛拉图约瑟法·伊洛伊洛瓦图·乌卢伊武达,CF,MBE,MSD,KStJ(Ratu Josefa Iloilovatu Uluivuda,1920年12月29日-2011年2月6日),通称约瑟法·伊洛伊洛(Josefa Iloilo),斐济政治家,斐济总统。
  • 黄肥尾蝎黄肥尾蝎 (学名:)分布于北非和中东沙漠的一种蝎子。剧毒强烈,可与黑曼巴匹敌。它们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蝎子之一,据说每年能使数人死亡。
  • 国际食虫植物协会国际食肉植物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Society,简称:ICPS),为一个成立于1972年的非营利组织。该协会是食肉植物栽培品系方面的国际登录权威(IRA)。该协会最为人所
  • 亚历山大·什利亚普尼科夫亚历山大·加夫里洛维奇·什利亚普尼科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Гаври́лович Шля́пников 1885年8月30日-1937年9月2日 ),旧译施略普尼柯夫,是一位俄罗
  • 埃里克·雷蒙埃里克·斯蒂芬·雷蒙(英语:Eric Steven Raymond,1957年12月4日-),是一名程序员,《大教堂与市集》的作者、《新黑客词典》("Jargon File")的维护人、著名黑客。作为《新黑客词典》的
  • 福楼拜的鹦鹉《福楼拜的鹦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代表作,全书以鹦鹉为线索,描绘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生平,钩沉索隐,是一部独特的传记,也是一部精彩的小说,鹦鹉是福楼拜
  • 赛斯·卡罗·钱德勒小赛斯·卡罗·钱德勒(英语:Seth Carlo Chandler, Jr,1846年9月16日-1913年12月31日),美国天文学家。他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在中学求学最后几年他是哈佛大学天文台教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