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丹红
✍ dations ◷ 2025-10-29 03:10:06 #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红色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苏丹红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苏丹红I在体内可以被还原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aniline)和1-氨基-2-萘酚(1-amino-2-naphthol)。苏丹红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1-氨基-2萘酚、苯胺、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和1-4氨基-苯基偶氮-2萘酚-2-naphthol] 。苏丹红IV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ene)、4-氨基-2-甲苯基偶氮-2-萘酚-2-naphthol]、2,5-二氨基甲苯(2,5-diaminotoluene)、 1-氨基-2萘酚和 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1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2005年,EU对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其检出苏丹红I 的量为2.8-3500 mg/kg。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中苏丹红I的含量达到0.7-170 mg/kg。也有一些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IV的含量分别为230和380 mg/kg,但辣椒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I为主。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The Food Standard Agency,FSA )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I的产品清单。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Flavouring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的资料信息显示,欧洲每天红辣椒粉的人均消费量为50-500mg,而红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为2.8-3500 mg/kg,从而推算欧洲人每天苏丹红I的人均可能摄入量为0.14 -1750 µg。而在法国向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均每天辣椒(包括红辣椒和辣椒粉)的消费量和最大消费量分别为77和264mg,按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2.8-3500 mg/kg进行推算,则欧洲人每天人均苏丹红I的摄入量为0.2 -270 µg,最大摄入量为0.7 -924µg。苏丹红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但在许多食品中天然存在一些胺类物质,如有研究报道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可检出0.6-30.9mg/kg的苯胺,在大白菜中可检出22mg/kg的苯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30.9mg/kg的苯胺,并可在红茶和蒜汁的挥发性成分中检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7.2mg/kg的甲苯胺,在芹菜和甘蓝菜中检出1.1mg/kg的甲苯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苏丹红I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肝脏是苏丹红I产生致癌性的主要靶器官,此外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脏器的肿瘤。研究显示,苏丹红 I 在S-9存在的条件下,对沙门氏伤寒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 TK+/- 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鼠骨髓微核试验呈阳性;可增加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彗星试验表明可引起小鼠胃和结肠细胞的DNA断裂。苏丹红I具有致敏性,可引起人体皮炎。印度妇女习惯使用一种点在前额的"Kumkums"牌化妆品。但目前有报道称,有人因涂抹"kumkum"而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7个"kumkums"品牌中有3个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苏丹红I。苏丹红I的代谢产物苯胺有毒,依据其对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为7mg/kg/day,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尚未求出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基于通过食品、空气和饮水的暴露途径,依据LOAEL 为7mg/kg/day,得出其安全限(MOS)为0.7 ×10-6 mg/kg bw/day。有研究显示,人体多次每日摄入0.4mg/kg苯胺可引起血红蛋白毒性。苯胺在体内外均具有遗传毒性,被IARC列为三类致癌物,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性。动物试验显示,给大鼠喂饲苯胺(72mg/kg)104周,脾脏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代谢产物1-氨基-2萘酚可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T100基因突变,可诱发小鼠膀胱肿瘤。IARC将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均列为三类致癌物,尚没有对人致癌作用的证据。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给小鼠2,4-二甲基苯胺,高剂量(30mg/kg)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尽管目前欧盟还没有辣椒粉中苏丹红II、III和IV的检出范围,但推测其在食品中的检出范围可能与苏丹红I相似。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4-氨基偶氮苯104周,剂量为80-400mg/kg,大鼠肝癌发生率明显升高。IARC将苏丹红IV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和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ole)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150mg/kgBW邻-甲苯胺100-104周,在多器官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发生率增加,给予狗5mg/kgBW邻-氨基偶氮甲苯30个月,则发生了膀胱癌。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政府公告属于公有领域。
相关
- D50–D77ICD-10 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为WHO整理的各类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营养性贫血 (D50-D53)溶血性贫血 (D55-D59)再生障碍性
- 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也称道尔顿定律,道耳顿分压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其描述如下:在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理
- 伞型束梗孢菌纲伞型束梗孢菌目(Agaricostilbales) Spiculostilbales伞型束梗孢菌纲(学名:Agaricostilb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共包含2个目、3个科、10个属、47个种。.
-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英语: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亦称精神依赖,指的是在停药、停止某项活动时因情感产生的依赖导致的戒断症状(如烦躁、失乐、焦虑等)。心理依赖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成瘾症状
- 淋巴管在解剖学中,淋巴管(Lymph vessels 或 lymphatic vessels),是指构成淋巴系统的一部分,能让淋巴流动的管道,其构造类似静脉,与上大静脉连接,负责运送内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B淋巴细胞
- 鸦片黑皮质素:原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前脑啡黑细胞促素皮促素(Pro-opiomelanocortin),简称POMC,为一种由241个氨基酸组成的前驱多肽。POMC最初翻译且修饰前的型态称为原PO
- 弓状核弓状核(英文:Arcuate nucleus),或称漏斗核,为下视丘内侧基底部聚集的神经元,邻近第三脑室和正中隆起。弓状核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如:神经内分泌细胞、集中投射神经元等等。神经内
- 函数图形在数学中,函数 f 的图形(或图像)指的是所有有序对(x, f(x))组成的集合具体而言,如果x为实数,则函数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呈现为一条曲线。如果函数自变量x为两个实数组成的有序
- 温带温带(英语:Temperate climate、德语:Gemäßigte Zone、法语: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学上,是位于热带和极圈之间的气候带。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北纬23.5°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
- 资源县资源县(邮政式拼音:Tzeyüan)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越城岭西麓,是桂林市的市辖县,位于桂林北部,邻接湖南省。是资水的发源地。资源县是广西的林业重点县,面积1961.14平方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