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强电解质
✍ dations ◷ 2025-10-29 00:02:12 #强电解质
电解质(英语: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而固态可导电的物质不算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一些气体,例如氯化氢,在高温或低压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电解质。电解质通常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自1881年起,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开始在埃里克·艾德隆德的指导下进行电解质的相关研究。1884年,他向乌普萨拉大学提交了一篇长约150页的博士毕业论文,首次提出了“固体结晶盐在溶解时会分解成成对的带电粒子”这一观点,并通过离子的概念解释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他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根据阿伦尼乌斯的观点,盐在形成溶液时会分解成一种带电粒子,这种粒子在很多年前便被麦可·法拉第命名为“离子”。麦可·法拉第认为离子是在电解时产生的,但阿伦尼乌斯认为即使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盐溶液也含有离子,所以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便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当酸,碱,盐被置于溶剂中时往往会形成电解质溶液,在溶剂化时水和各个组分便会由于溶剂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而离解。举个例子,根据离解反应,当氯化钠(NaCl)置于水中时,固态盐会溶解成其成分中的离子:物质还可能与水反应并产生离子。例如,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后会得到含有水合氢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溶液。熔融盐也可以变为电解质。例如,氯化钠熔融时,液体导电。尤其是离子液体,它是一种熔点低于100℃的低温熔融盐、高导电性的非水电解质,也正因此,它得以在各种电池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在生理学中,电解质的主要离子有钠(Na+)、钾(K+)、钙(Ca2+)、镁(Mg2+)、氯化物(Cl−)、磷酸(HPO42−)和碳酸氢盐 (HCO3−)。电荷符号正(+)和负( - ) 表明物质其实是具有离子性的,其电子的分布也并不平衡,而这正是化学离解的结果。钠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电解质,约占外液阳离子总量的92%;钾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电解质,约占内液阳离子总量的98%。两者都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电解质,涉及到了体液平衡(英语:fluid balance)和血压控制。肌肉组织和神经元都被认作是人体中的电组织。当患者长期呕吐或腹泻时需要补充电解质。电解质的监测在厌食或食欲过盛的治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电极置于电解质中并有电压被施加时,电解质将导电。单个电子通常不能通过电解质。在阴极处发生的化学反应会向电解质提供电子;而另一个反应在阳极发生,会消耗电解质中的电子。结果,阴极周围的电解质中产生了负电荷云,而阳极周围则形成了正电荷。电解质中的离子会中和这些电荷,从而使电子保持流动、反应继续进行。例如:氢气将会以气泡的形式浮上来,其阴极反应为:氯气也会在反应中生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 +将向阴极反应,中和OH - 的负电荷;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OH-将朝向阳极反应,中和Na +的正电荷。在电池中,两种电子亲和力不同的材料可被用作电极;电子从电池外部的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而在电池的内部,电路由于电解质的离子而关闭。这实际上是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在一些燃料电池中,固体电解质或质子导体会与导电板连接,此时的氢气和氧气燃料气体也会处于分离状态。在电镀槽中设置好电极并加入电解质的溶液后将会发生电解,这在电镀、电铸、电切削、电浸蚀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强电解质指的能完全或基本完全解离成为离子的化合物。通常包含三类物质:弱电解质指的是能部分解离成为离子的化合物。通常包含四类物质:
相关
- 衣原体门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计算生物学计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的定义,它是指开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及理论的方法、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生物学、行为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坟场坟场(cemetery、graveyard)是死者遗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
- 鼻涕倒流鼻后滴流综合征(或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由鼻黏膜过度分泌黏液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由于过度分泌的黏液聚积在鼻腔后部,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开始从咽喉滴流
- 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因缺乏摄入碘元素而造成的病态。这种病症通常出现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的人口,因海产是人体摄取碘的主要来源,以及内陆地区土壤含量不足。但并不代表沿海地区就
- 真核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外寄生物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经济史经济史,经济领域的发展历史,是社会科学的核心,经济状态的变迁史,其研究范围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经济史在19世纪从历史学分离开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多核巨细胞巨细胞(英语:giant cell,或称为多核巨细胞)是多个不同细胞(常为组织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常伴随形成肉芽肿。巨细胞可作为感染的反应而形成,这些感染包括结核病、疱疹或HIV,也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