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越语

✍ dations ◷ 2025-05-15 10:56:01 #古汉越语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汉字结构(合体 ‧ 独体) ‧ 部件俗字 ‧ 异体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隶变 ‧ 隶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右文说 ‧ 同形异义词陆 ‧ 港 ‧ 台 ‧ 新 ‧  日 ‧ 琉 ‧ 朝 ‧ 越吴语字 ‧  粤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话字客家话正音正字 ‧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台闽汉字(字 ‧ 词)繁体字 ‧ 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 简笔字旧字体 ‧ 新字体 ‧ 扩张新字体 当用汉字 ‧ 常用汉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韩国国字 ‧ 朝鲜汉字 ‧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闽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万叶 ‧ 平 ‧ 片) 口诀 ‧ 吏读 ‧ 乡札 ‧ 韩国国字 ‧ 西夏文 方块侗字 ‧ 古壮字 ‧ 僰文 ‧ 傈僳竹书 ‧ 仡佬字音读 ‧ 朝鲜汉字音古汉越语 ‧ 喃音 ‧ 汉越音古汉越语,又称古汉越音,是指在汉字尚未大量传入越南之前,零星传入安南口语中的汉字音。这个时期主要是在中唐以前,特别是在汉朝的越南内属时期。古汉越语保留较多六朝汉语的特色,比如能区分三等重韵,二等韵主元音为e,纯四等韵没有介音等。这些特征都跟日本吴音相同。古汉越语比唐代传入的汉越语更为古老,与汉语越化一样,也不尽符合汉越语的音韵体系。 与主要为唐代安南地区科举服务的汉越语不同,古汉越语更多地体现六朝汉语传入越南时的本来面目。声调方面,古汉越语同汉越语的主要区别为汉越语的去声古汉越语当上声用,而汉越语的上声古汉越语当去声用。此外汉越语里大量归入阴调的次浊声母字古汉越语理是归阳调的。

相关

  • 负染色法负染色法(Negative stain)是一种染色方法,常用于不透光液体标本的镜检。由于其染色处理过程并非针对菌体本身,故又称“衬托染色法”、“间接染色法”。在负染色法中,标本不需要热
  • 泉古菌门泉古菌门(拉丁语:Crenarchaeota)是古菌的一个大分支,包括很多超嗜热生物,但在某些海洋里的超微浮游生物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尚未成功培养),也有肠道中分离出的种类(餐古菌目)。它们和其
  • 骨软骨炎骨软骨炎(英语:Osteochondritis)是一种疼痛的幼年型骨软骨病(英语:Osteochondrosis),是关节内的软骨或骨骼的炎症。通常是指剥脱性骨软骨炎。“剥脱性”一词指的是“新生软骨瓣从软
  • 胃是人和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
  • 双硫仑二硫龙(Disulfiram),又称双硫仑,商品名戒酒硫(Disulfirm)、安塔布司(Antabuse),是一种于1920年代发现的药物,因为对酒精有立即性反应而被使用于治疗慢性酒精上瘾,使用时须配合医生处方
  • X射线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
  • 达达尼尔海峡坐标:40°13′00″N 26°26′00″E / 40.216667°N 26.433333°E / 40.216667; 26.433333达达尼尔海峡(希腊语:Δαρδανέλλια,转写:Dardanéllia),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土
  • 速记法速记是一种用符号快速记录语言的方法,通过速记符号记录的音节信息,并利用缩略符号提高记录效率。速记完成后,需要将速记内容翻译成正常的文字。速记的速度一般可达到每分钟160-
  • 结构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原作比较文献学,中文习称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历史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是确定语言间的历史亲缘关系;即是研究语言在语音、词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