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新村

✍ dations ◷ 2025-08-26 12:13:25 #上海

工人新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1990年代对在上海新建的产业工人居住社区的一种称呼。工人新村的住房主要由国家和单位负责分配。新村内的建筑以4至6层高的砖混住宅为主。房管局(所)则是工人新村房屋的主管部门。上海第一批新村参照苏联集体农庄的结构而建,多户共用公共厨房和卫生设施。

上海的新村建设来自于20世纪初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发起的新村主义(日语:新しき村)。1919年在龙华建立的龙华新村是上海第一个新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改善上海居住环境,上海市政府开始介入新村建设。1934年,在实业部指示下,上海市政府设立平民福利事业委员会,负责平民新村建设,并规定全家每月收入在卅元以下方可申请租住平民新村。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新村建设事务则归上海市市民新村委员会管理。1946年,招商局为解决员工宿舍问题,在闸北同济路建造招商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当时有300万产业工人及其家庭居住在棚户、厂房和里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4平方米。1951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工作组去普陀区调查工人住宅问题,出具的调查报告认为普陀区工人居住环境拥挤,许多房屋超过使用年限,有坍塌危险。上海市政府以报告为基础确定了以“建造工人宿舍”为重点的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方案,并成立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负责筹建工人新村的领导与监督工作。

上海的工人新村建设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52-1954)和一五末期至大跃进初期(1956-1958)。在建国初期,上海工人新村主要在沪东(杨浦)、沪西(普陀)和沪南三个地区展开建设。至1958年底,上海市先后在普陀、杨浦、虹口、徐汇、长宁、闸北等区域开辟了34个住宅建设基地,建造新住宅达468万余平方米,建成大小新村超过200个,近60万工人及其家属搬进了新村。  

普陀区最先被作为兴建工人住宅的试验区,1951年8月起征用真如镇东庙前村土地225亩,9月正式开建工人新村。1952年5月,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完工。因住宅靠近曹杨路,故定名为曹杨新村,首期完工的住宅,便称为曹杨一村。1952年6月25日,包括杨富珍、裔式娟在内的114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迁入曹杨一村。由于第一批入住曹杨一村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劳模级别,因此当时上海有句口号叫做:“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杨浦区也在1952后陆续建成控江、鞍山、长白、凤城等多个工人新村。1958年后,闸北区也建立了彭浦新村。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末,由于财政困难,住宅建设放缓。至1978年,上海共新建1139万平方米工人新村。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商品房取代福利分房,上海新建的住宅区不再以工人新村来称呼或命名。

相关

  • 鞍山鞍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中国境内重要的钢铁基地,有钢都之称。鞍山市地处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是
  • 刮胡子剃毛,主要指用剃刀剃去人的毛发等的行为。由于剃毛只能剃去表皮以上的毛发,因此毛发会于短期内长出来,因此剃毛的效果不太好。
  • 议长政治主题下议院议长(Speaker of the House of Commons)是英国国会下议院的议长。现任下议院议长为林赛·霍伊尔。与美国众议院议长不同,英国下议院议长需要脱离其党派,以中立身
  • 马明哲马明哲(1955年12月5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为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博士(在职研究生)。马明哲是中国金融
  • 八阶六边形镶嵌在几何学中,八阶六边形镶嵌是由六边形组成的双曲面正镶嵌图,每八个六边形共用一个顶点。在施莱夫利符号用{6,8}表示。八阶六边形镶嵌即每个顶点皆为八个六边形的公共顶点,顶点
  • 东北虎林园东北虎林园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动物园。园内数量最多的动物为西伯利亚虎。
  • 八重樱八重樱(やえざくら)是重瓣樱花的总称,非特定的品种名,品种众多,常见的是关山、普贤象、八重红枝垂等。花瓣非常多又细,状如菊花者,也称作菊樱。
  • 奥地利台北办事处奥地利台北办事处(德语:Österreich Büros Taipei;英语:Austrian Office Taipei)是奥地利驻台湾的办事处,1981年成立之初的名称是奥地利商务代表办事处(Austrian Trade Delegation
  • 塔德伍施先生《塔德伍施先生,亦即在立陶宛发动的最后突击》为亚当·密茨凯维奇所著的史诗巨作,分上下两卷,由亚历山大・耶沃维茨奇在1834年于巴黎发表。这部波兰史诗当中,包含了1832-1834年
  • 乔穆汉乔穆汉(Chaumuhan),是印度北方邦Mathur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88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9881人,其中男性5357人,女性4524人;0—6岁人口1972人,其中男1034人,女938人;识字率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