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伯力协定
✍ dations ◷ 2025-07-19 06:36:07 #伯力协定
伯力会议议定书,是中国军阀张学良和苏联政府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于苏联伯力的一款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中东路事件告一段落,但议定书本身从未能得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正式承认。1929年7月10日,张学良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强行以武力接管中东铁路,并逮捕和驱逐大批苏联侨民,挑起中东路事件。双方于7月20日开始爆发冲突。苏联方面随即组建特别远东军,任命瓦西里·布留赫尔为司令,入侵中国东北,先后占领满洲里、扎兰诺尔、海拉尔、同江等地,进逼齐齐哈尔、哈尔滨。在此情况之下,张学良被迫接受苏联方面提出的要求,在双城子进行谈判,12月3日,双方签订停战书,苏联收复中东铁路的相应权利,中东铁路理事长吕荣寰撤职。12月6日,东北政委会承认《停战议定书》,并派蔡运升为正式会议代表,前往哈伯力与苏方正式谈判。12月16日,蔡运升与苏方代表斯曼诺夫斯基(Симановский)、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梅立尼科夫在伯力外交公署开始中苏预备会议谈判。12月16日,双方谈判开始,12月22日达成一致,蔡运升和苏联代表西曼诺夫斯基签字认可,内容为:双方并议定,就如何履行协定的问题,1930年1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中苏双方会议,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此后苏联开始撤兵,但是保留了对黑瞎子岛等边界岛屿的占领。议定书签订之后,未能得到国民政府的认可。国民政府仅称其为伯力会议记录,并发表宣言表示:“(该约)显系超越国民政府训令之范围而为中国代表无权讨论者”。后在张学良的一再请求之下,方于1930年5月9日派莫德惠前往莫斯科谈判正式条约。双方谈判迁延日久,无法达成一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此后双方会谈重点移往恢复邦交方面,中东铁路问题不了了之。
相关
- 血红素血红素在华语不同地区有不同含意,可以指:
- 夫西地酸夫西地酸(英语:Fusidic acid)是一种甾类抗生素,通常局部用于面霜和眼药水,也可作为片剂或注射剂全身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细菌抗生素抗药性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其使用的新兴趣。多可
- 分子表面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二氧化铅二氧化铅或过氧化铅,化学式PbO2,常温时为棕色结晶或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有强氧化性。二氧化铅可由四氧化三铅与硝酸作用而得。反应式:二氧化铅受热分解:由于6s2惰性电子对效应,二氧
- 毕业旅游毕业旅游,又称毕业旅行,是一种旅游形态,是指由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所举办,或是由将毕业学生自行举办的团体旅游。从目的上而言,毕业旅游是为给即将各奔前程的学生们留下共同的回
- 人工染色体人类人工染色体(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HAC)是一种小型染色体,可作为载体搭载一些基因,并作为人类细胞中额外的染色体(第47个),使这些基因表现于人类体内。此种人工染色体可载
- 戎西戎是西周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商代称为羌或氐羌,相传为炎帝之后,是汉族与羌族的先民之一。在战国时期之后,“西戎”被用来代指位于汉族以西的各个非汉民族,为四夷之一。在
- span class=nowrapAgsub2/subSOsub4/sub/span&g硫酸银 (Ag2SO4),相对分子质量311.80。密度5.45克/厘米3。熔点652℃,于1085℃分解。微溶于水。溶于氨水、浓硝酸、硫酸,不溶于稀硝酸、乙醇。可用来作化学试剂。硫酸银可由将硫
- 密西沙加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校区(英语:University of Toronto Mississauga,简称U of T Mississauga或UTM),又作艾琳代尔学院(Erindale College),是多伦多大学的一座卫星校园,坐落加拿大安大略
- 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是美国化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负责整理并发行化学文摘及其相关产品。化学文摘社提供世界上最大的公开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