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县,上海旧县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1997年撤销,以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行政区域。
金山县因境内金山岛得名,置于清雍正四年,分娄县西南的胥浦乡全部和风泾、仙山、集贤、修竹4乡的一部置金山县,设县治于金山卫城,隶松江府。太平天国期间,县名改为“金珊县”,隶苏福江苏省松江郡。同治三年太平军败,恢复旧建置。
民国3年设沪海道于上海,金山县隶沪海道。民国16年废沪海道,隶江苏省。民国22年,金山县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改隶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县城沦陷,金山县政府流亡于江浙边境,隶江苏省江南行署。民国29年,成立伪县政府,隶汪伪江苏省。民国31-32年,日伪“清乡”,伪金山县政府改为金山特区公署,由驻嘉兴日军控制。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金山县仍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金山县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金山县划归上海市。1997年5月12日金山县撤县建区,建立金山区。
北站区 (1945–1956) · 北四川路区 (1945–1956)
静安(寺)区 (1945–1956) · 常熟区 (1945–1956) · 嵩山区 (1945–1956)
东昌区 (1952–1958)
提篮桥区 (1945–1960)+榆林区 (1945–1960)
江宁区 (1945–1960)+新成区 (1945–1960) → 静安区 (1960–2015)
老闸区 (1945–1956)+黄浦区 (1945–1956) → 黄浦区 (1956–2000)
邑庙区 (1945–1960)+蓬莱区 (1945–1960) → 南市区 (1960–2000)
卢(家)湾区 (1945–2011)+黄浦区 (2000–2011)
洋泾区 (1928–1956)+高桥区 (1928–1956)+杨思区 (1928–1956) → 东郊区 (1956–1958)
真如区 (1945–1956)+龙华区 (1945–1956)+新泾区 (1945–1956) → 西郊区 (1956–1958)
吴淞区 (1945–1956)+江湾区 (1928–1956)+大场区 (1945–1956) → 北郊区 (1956–1958)
吴淞区 (1960–1964) · 闵行区 (1960–1964)
吴淞区 (1980–1988) · 闵行区 (1981–1992)
宝山县 (1724–1988)
川沙县 (1911–1992) · 上海县 (1292–1992) · 嘉定县 (1218–1992)
金山县 (1726–1997) · 松江县 (751~1914–1998) · 青浦县 (1542–1999)
奉贤县 (1726–2001) · 南汇县 (1726–2001)
宝钢地区办事处 (1978–1980) · 石化地区办事处 (1976–1997)
嵊泗人民公社 (1960–1961) → 嵊泗列岛人民委员会 (1961–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