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关系

✍ dations ◷ 2025-10-21 21:21:12 #英法关系

英法关系是指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至高卢战争时期。在罗马帝国时代,两国都曾经历罗马帝国统治,并都曾展开对罗马统治的抵抗。虽然两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对抗,然而总的来看,两国近年关系友好。法国媒体曾称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是位“法国迷”,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曾称要让法英关系成为比英法协约更友好亲密的关系。

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英格兰。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结束了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自1340年起,历任英格兰君主都主张自己拥有“法兰西国王”和“法兰西女王”的称号。

中世纪前期,法国长期遭受北欧维京海盗打劫侵略。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协助抵御其他海盗为条件,于公元911年,同意维京人领袖罗洛及其族人定居在塞纳河下游,英伦海峡南岸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并封罗洛为公爵。由于维京人又称为诺曼人,这块土地称为诺曼底(意思为诺曼人的封土)。维京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停止海盗行为,并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国文化,但诺曼底公国自此割据一方。

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其后150年内,说法语的诺曼底公爵同时为英格兰王,统治英格兰和诺曼底。可是诺曼底公国却是法国国王的附属国,导致了原来平等的两个国王,变得完全不平等:1。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皇后嫁给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后来继承了诺曼底及安茹两大公国的爵位及在法国的领地,并在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之后,控制着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公国的法国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诺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并且嫁给了亨利二世,于是,亨利二世与埃莉诺所生的儿子理查一世继位为英格兰王时,获得了阿基坦的领土,加上诺曼底及安茹两公国,英格兰王控制法国近半的地区。

13世纪初,当时的英王约翰失政,法王腓力二世乘机夺回诺曼底及安茹两地,约翰返回英格兰。

1215年,约翰王在英格兰贵族逼迫之下订立大宪章,才保住英格兰王位。此后百多年,法国贵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国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Aquitaine),也成为锐意一统全国的法国王室的眼中钉。

14世纪时,法国想赶走仍然盘据西南地区的英格兰,统一法国。后者非但不肯,还想夺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两国另因法兰德斯的贸易纠纷,加深彼此的冲突。该地位于法国北疆,表面隶属法国,实则独自行政,且与英格兰有很多羊毛贸易。

至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于去世,由于法国王室只可由男性继承,只有一个女儿的查理四世死后法国王位只能由和他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继承,而时任英格兰王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所以他亦是查理四世的侄子,是查理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但由于其性别,伊莎贝拉是否具有王位继承权同样是个问题。此外,法国贵族对接受一位英国国王的统治也犹豫不决。因此法国的贵族和教士们在巴黎集会,明确男性不能因母亲的继承权而继承王位。如此一来,最近的男性继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并确定他应该加冕,成为腓力六世。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兰西王位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此时腓力六世支持佛兰德的亲法势力镇压当地的起义,影响当地英国商人的羊毛贸易。为报复,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兰西国王,而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结果英法两国全面开战。


百年战争依局势转变,大约可分四阶段:

1337年-1360年之间,英法争夺佛兰德斯和阿基坦。1340年,英军在斯鲁伊斯海战打败法军,夺得制海权,防止法军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11个月后成功占领。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大大减少其威胁。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随即在普瓦捷战役以相同战术再次获胜。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1360年于布勒丁尼,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1360年-1400年之间,法王查理五世展开报仇,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取代大部分的骑兵、建立野战炮兵、重建海军。他改革内政,提升王权,整顿税制并将国库投入军备上。时机成熟后,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大败英军。1380年,英军已退守沿海区域。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乃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讷、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讷间的部分地区。

1415年-1429年之间,法国勃艮地、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战,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打败法军,再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多数地区。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和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却于1422年同年逝世。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1429年-1453年之间,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各方纷纷反抗,游击队经常捉拿英格兰的征税者,牵制英军部队,对法军有很大帮助。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此时法国出现一位传颂后世的救星圣女贞德,指挥法军于1429年5月击败英格兰,奥尔良解围,扭转了整个战局。

年仅19岁的圣女贞德不久被英军捉住,1431年被以女巫罪处死。这激起法国民族义愤,助使法军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地区。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夺回吉耶讷。

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

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再次使英法两国的军事冲突进入高峰ㄧ最终以拿破伦战败,欧洲列强扶植波旁王朝复辟为结局。

1904年4月8日英国和法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它标志着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而开始合作对抗新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在协定中,双方就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中西部非洲、暹罗(泰国)等地。

1907年随着《英俄条约》签订,英法协约和法俄同盟共同构成了“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对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后在一战的协约国、二战的同盟国以至现代,英法两国关系大致友好。

相关

  • 雷沙吉兰雷沙吉兰(英文:Rasagiline,AZILECT®),一种单胺氧化酶的不可逆抑制剂,作为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单药和作为中、晚期帕金森病 L-多巴(Levodopa) 疗法的附加用药。
  • 轻重音重读(stress)和重音(accent)在语言学中有时是接近同义的概念,皆指某音节在单字中或单字在句子中相对突显(prominent)的意思,不过在一些特别区分上,重音(accent)常常被应用在声音听觉
  • 量子物理量子力学(英语:quantum mechanics)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描写微观的事物,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 传教传福音是指传播基督信仰的行为,亦称传道、讲道、传教、宣教、布道(新教使用较多)、福传(天主教多用此词),其字源来自耶稣在世时的通用语——通用希腊语的“.mw-parser-output .Pol
  • 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英语:Insulin analog),又称餐时胰岛素,泛指通过对胰岛素结构的修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并模拟胰岛素生理作用的物质。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家对胰岛素结构和成分
  • 花剌子模沙朝花剌子模王朝(波斯语:خوارزمشاهیان‎,意为花剌子模之王)是一个起源于突厥马木鲁克的波斯逊尼派穆斯林统治的王朝。花剌子模王朝在中世纪统治了大部分的大伊朗地区,统
  • 波罗的海地区波罗的地区(Baltic region)是指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区域,但因定义不同而所指区域也有不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包括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德国、立陶宛、波兰、俄罗斯
  • 沃尔芬比特尔沃尔芬比特尔(德语:Wolfenbüttel 英语:Wolfenbuettel)是德国的一座城市。位于下萨克森州。是沃尔芬比特尔县的行政中心都市。首次被提及是在1118年。沃尔芬比特尔在1432年被授
  • 百人会百人会(英语: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的一个华裔精英非盈利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的人。组织于1990年由贝聿铭创立,现任会长是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汀法
  • 路得记路得记(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