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

✍ dations ◷ 2025-01-23 03:23:21 #筑波
筑波市(日语:つくば市/つくばし Tsukuba shi */?)是位于日本茨城县南部的都市,以坐落于此的筑波科学城(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为人熟知,集中了筑波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语: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国土地理院等多个学术与研究机构。目前亦获日本政府指定为业务核都市与国际会议观光都市(日语:国際会議観光都市)。截止至2016年7月1日的统计数据,筑波市人口达到229,610人,共99,738户,人口密度为809人/平方公里;全市面积为283.72平方公里。筑波市距离东京都心约50公里,与东京都心之间透过筑波快线连接。筑波科学城以外的地域,分布着农业用土地、山林和村落。筑波山位于筑波市附近,以蟾蜍形状的筑波山神社而闻名。完成于721年的地方志《常陆国风土记》,指出“筑波”之名乃来自于一名叫筑箪命(Tsukuha no Mikoto)的贵族。 据书中记载,筑波曾被称为 纪国(紀国,きのくに),受崇神天皇管治。来自采女氏(うねめうじ)的筑箪命被任命为国造,他对自己名留青史有着强烈的欲望,故将此地更名为Tsukuha,亦即今日发音为Tsukuba的筑波。这一描述或不符史实,因崇神天皇如今被认为系传说人物,但至少证实“筑波”之名自古代起已被使用。筑波市成立于1987年,由茨城县筑波郡(日语:筑波郡)的谷田部町、大穗町、丰里町,以及新治郡(日语:新治郡)的樱村合并而成。1988年与2002年又将筑波郡的筑波町(日语:筑波町)、以及稻敷郡的茎崎町(日语:茎崎町)并入。今筑波市境内原为广大的农村地带,至1960年代在此开发筑波科学城,为日本国内最大的科学研究基地,连带促使筑波市的形成。筑波科学城代表了当今世界上,为促进科学发现所作的最大规模的努力。都市以其他新市镇和科学发展成果为蓝本,包括巴西利亚、新西伯利亚的学院城(英语:Akademgorodok)、贝塞斯达和帕罗奥图。自1960年代始,该地方便被规划为开发区域。市中心、筑波大学和46处基础科学研究实验室的建设于1970年代起步。按照1970年实施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在此市推进了国家的研究机关的建设,并有许多民间研究机关设于此地。市中心部的研究学园地区,为正式的计划城市,因此区内的干线道路网、下水道道、公园及住宅等呈现整齐的棋盘状。至1980年代都市得以启用,投入到为科研服务中。法定的地方自治团体于1987年成立。至2000年为止,都市内60处国家级研究机构和2所大学坐落在5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内:高等教育和训练区、建筑研究区、物理科学和工程研究区、生物和农业研究区,及公共设施区。这些区域被超过240所私人研究机构环绕。其中最为杰出的机构当属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AIST, 覆盖全国的国家级研究所)、筑波大学(1973年成立,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日本电工实验室、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日本国家材料和化学研究院。都市富有国际氛围,约有来自多达90个国家的3000名外国学生和研究者生活在筑波。过去数十年中,日本将近一半的公共研发资金预算被用于筑波区域内的机构。由此处的科学家作出的重大科学突破包括超导体材料分子结构的特性、随光线变化改变导电率的有机光学胶片,以及超高压压力室。筑波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政府在基础研究上与产业界合作的基地。地震安全、环境退化、道路研究、发酵科学、微生物学和植物遗传学等都是是有着紧密公私合作关系的广域科研课题。筑波承办了1985年世界博览会。现以城市公园中的一枚全尺寸火箭作为纪念。筑波世博会的亮点包括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Technocosmos(英语:Technocosmos)(85米)。在2011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被从事故影响区域疏散的居民报告指筑波当局拒绝他们进入市内的庇护所,除非他们能够出具福岛当局的证明确保其“无辐射”。2012年5月6日,筑波受到龙卷风袭击,造成大量设施严重损毁,约20000居民无电力供应。风暴造成了45人受伤,一名14岁男孩死亡。日本气象厅将龙卷风评定为F-3级,成为袭击日本的龙卷风中最高记录。部分地区更录得F-4级的破坏。2005年8月24日,名为筑波快线(简称“TX”)的铁路开业。筑波快线由首都圈新都市铁道运营,提供连接东京秋叶原站的快速服务——筑波站至秋叶原站间车程为45分钟。筑波快线同一区域内的巴士车站,提供前往附近城镇和关东地区范围内主要车站的城际交通服务。筑波市位于从东京至水户市的高速公路常磐自动车道沿线。最近的主要机场是40公里外的成田国际机场,有定期巴士服务连接(车程约为1小时40分钟)。羽田机场则由每日往返于市中心和机场的巴士连接。茨城县小美玉市新建的地区性机场有前往札幌、那霸、大阪和福冈的航线。筑波(つくば)是日本少数以假名而非日本汉字书写的城市名称之一。筑波市是以下城市的友好城市:

相关

  • 多肽肽(英语:peptide,来自希腊文的“消化”),旧称胜,即胜肽,又称缩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由于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而它们则是氨基酸单体组
  • 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刘文刘文(?-),武汉“疫情吹哨人”之一,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刘文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在武汉红会医院工作。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2019年12月30日晚19时39
  • 横结肠横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腹腔上部,前与升结肠以直角向左侧水平移行,在脾脏下方以直角转弯往下接于降结肠。横结肠前部由大网膜悬挂在胃下,后方则由横结肠系膜与腹后壁相连。
  • 皮钦语皮钦语(英语:Pidgin,/ˈpɪdʒᵻn/,或pidgin language),又称混杂语言,一种简化版本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来自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为了彼此沟通而发展出的语言
  • 轻重音重读(stress)和重音(accent)在语言学中有时是接近同义的概念,皆指某音节在单字中或单字在句子中相对突显(prominent)的意思,不过在一些特别区分上,重音(accent)常常被应用在声音听觉
  • 光度光度在科学的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光度学(photometry)中,"光度"(luminosity)经常与亮度(luminance)弄混。亮度(luminance)是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的光
  • 中太古代中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三个代,前一个是古太古代,后一个是新太古代,时间介于32~28亿年之间。这一段时期是以计时学定义,而非地球的特定岩层。在澳洲的化石纪录显示叠层石在这个年
  • 獭形狸尾兽獭形狸尾兽(学名:Castorocauda lutrasimilis),是一种细小及半栖息在水中的动物,生存于侏罗纪中期1亿6千4百万年前的内蒙古,是哺乳动物的近亲,在髫髻山组(英语:Tiaojishan Formation)被
  • 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也称为三度空间、三次元、3D),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而且常常是指三维的欧几里得空间。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三维空间被认为是我们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