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

✍ dations ◷ 2025-02-23 15:07:32 #筑波
筑波市(日语:つくば市/つくばし Tsukuba shi */?)是位于日本茨城县南部的都市,以坐落于此的筑波科学城(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为人熟知,集中了筑波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语: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国土地理院等多个学术与研究机构。目前亦获日本政府指定为业务核都市与国际会议观光都市(日语:国際会議観光都市)。截止至2016年7月1日的统计数据,筑波市人口达到229,610人,共99,738户,人口密度为809人/平方公里;全市面积为283.72平方公里。筑波市距离东京都心约50公里,与东京都心之间透过筑波快线连接。筑波科学城以外的地域,分布着农业用土地、山林和村落。筑波山位于筑波市附近,以蟾蜍形状的筑波山神社而闻名。完成于721年的地方志《常陆国风土记》,指出“筑波”之名乃来自于一名叫筑箪命(Tsukuha no Mikoto)的贵族。 据书中记载,筑波曾被称为 纪国(紀国,きのくに),受崇神天皇管治。来自采女氏(うねめうじ)的筑箪命被任命为国造,他对自己名留青史有着强烈的欲望,故将此地更名为Tsukuha,亦即今日发音为Tsukuba的筑波。这一描述或不符史实,因崇神天皇如今被认为系传说人物,但至少证实“筑波”之名自古代起已被使用。筑波市成立于1987年,由茨城县筑波郡(日语:筑波郡)的谷田部町、大穗町、丰里町,以及新治郡(日语:新治郡)的樱村合并而成。1988年与2002年又将筑波郡的筑波町(日语:筑波町)、以及稻敷郡的茎崎町(日语:茎崎町)并入。今筑波市境内原为广大的农村地带,至1960年代在此开发筑波科学城,为日本国内最大的科学研究基地,连带促使筑波市的形成。筑波科学城代表了当今世界上,为促进科学发现所作的最大规模的努力。都市以其他新市镇和科学发展成果为蓝本,包括巴西利亚、新西伯利亚的学院城(英语:Akademgorodok)、贝塞斯达和帕罗奥图。自1960年代始,该地方便被规划为开发区域。市中心、筑波大学和46处基础科学研究实验室的建设于1970年代起步。按照1970年实施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在此市推进了国家的研究机关的建设,并有许多民间研究机关设于此地。市中心部的研究学园地区,为正式的计划城市,因此区内的干线道路网、下水道道、公园及住宅等呈现整齐的棋盘状。至1980年代都市得以启用,投入到为科研服务中。法定的地方自治团体于1987年成立。至2000年为止,都市内60处国家级研究机构和2所大学坐落在5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内:高等教育和训练区、建筑研究区、物理科学和工程研究区、生物和农业研究区,及公共设施区。这些区域被超过240所私人研究机构环绕。其中最为杰出的机构当属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AIST, 覆盖全国的国家级研究所)、筑波大学(1973年成立,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日本电工实验室、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日本国家材料和化学研究院。都市富有国际氛围,约有来自多达90个国家的3000名外国学生和研究者生活在筑波。过去数十年中,日本将近一半的公共研发资金预算被用于筑波区域内的机构。由此处的科学家作出的重大科学突破包括超导体材料分子结构的特性、随光线变化改变导电率的有机光学胶片,以及超高压压力室。筑波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政府在基础研究上与产业界合作的基地。地震安全、环境退化、道路研究、发酵科学、微生物学和植物遗传学等都是是有着紧密公私合作关系的广域科研课题。筑波承办了1985年世界博览会。现以城市公园中的一枚全尺寸火箭作为纪念。筑波世博会的亮点包括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Technocosmos(英语:Technocosmos)(85米)。在2011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被从事故影响区域疏散的居民报告指筑波当局拒绝他们进入市内的庇护所,除非他们能够出具福岛当局的证明确保其“无辐射”。2012年5月6日,筑波受到龙卷风袭击,造成大量设施严重损毁,约20000居民无电力供应。风暴造成了45人受伤,一名14岁男孩死亡。日本气象厅将龙卷风评定为F-3级,成为袭击日本的龙卷风中最高记录。部分地区更录得F-4级的破坏。2005年8月24日,名为筑波快线(简称“TX”)的铁路开业。筑波快线由首都圈新都市铁道运营,提供连接东京秋叶原站的快速服务——筑波站至秋叶原站间车程为45分钟。筑波快线同一区域内的巴士车站,提供前往附近城镇和关东地区范围内主要车站的城际交通服务。筑波市位于从东京至水户市的高速公路常磐自动车道沿线。最近的主要机场是40公里外的成田国际机场,有定期巴士服务连接(车程约为1小时40分钟)。羽田机场则由每日往返于市中心和机场的巴士连接。茨城县小美玉市新建的地区性机场有前往札幌、那霸、大阪和福冈的航线。筑波(つくば)是日本少数以假名而非日本汉字书写的城市名称之一。筑波市是以下城市的友好城市:

相关

  • 免疫调节剂免疫治疗(英语:Immunotherapy),是指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疾病治疗方法。其中旨在引起或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疗法,称为激活免疫疗法(activation immunotherapies),而减少或
  • 疥疮疥疮(Scabies),是由疥螨(英语:Sarcoptes scabiei)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为严重搔痒和泛红丘疹。偶见患者皮肤上会有疥螨移行的痕迹(英语:burrow
  • 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语: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
  • 留尼汪坐标:21°06′52″S 55°31′57″E / 21.11444°S 55.53250°E / -21.11444; 55.53250 留尼汪大区(法语:La Réunion),通称留尼汪,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为法
  • 岱喃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有机体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
  • 见本文。羊,即是羊族,为羊亚科下的一个族(学名:Caprini),中国古代称膻根、珍郎、卷娄、独笋子。 羊亚科羊族下包括绵羊、山羊、大角羊、白大角羊等。羊亚科羊羚族的动物也常通称“
  • 蒂托·李维蒂托·李维(Titus Livius,前64年或前59年-17年)是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写过多部哲学和诗歌著作,但最出名的是他的巨著《罗马史》(原名为Ab urbe condita,意为“自建城以来”)。李
  • 表土表土 是泥土的最高层, 通常在顶部15至20厘米。他是泥土中含有最多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地方。是地球上大多数植物活动的地方,植物也在此吸收养分,而它们的根大部分也长在这里,表土
  • Ar氩(原子量:39.948(1))共有25个同位素,其中有3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