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

✍ dations ◷ 2025-10-28 20:24:25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897年出生,1968年逝世,刘姓,新宁人,中国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史学家,国立中央大学教席学者,东南大学教授,文革受难者,东京工业大

刘敦桢(1897年9月19日-1968年5月10日),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童寯、梁思成、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刘敦桢生于官宦家庭,4岁起接受启蒙教育。1908年就读于长沙楚怡学校。

1913年考取官费,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次年转建筑科学习。

1922年回国,与柳士英等人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

1923年,与柳士英、黄祖淼、朱士圭等人创设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为中国正规培养中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开端。

1925年曾回长沙执教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次年返苏州工专。1927年,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等校合并为第四中山大学。12月,刘敦桢带领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筹设建筑系,和刘福泰、卢奉璋、贝季眉、李义士等人参与创建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为中国建筑学高等教育的源头。

1930年,与陈敬在长沙基督青年会举行婚礼。随后加入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央大学建筑系执教至1933年,同年举家由南京迁往北平,就任营造学社专职研究员及文献部主任,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

1943年,重返中央大学任建筑系教授,翌年兼任系主任,延聘杨廷宝、童寯、哈雄文、李惠伯等名师;1944年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6年中大自重庆迁回南京,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仍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此后一直在南京工学院执教,任建筑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及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文革中受迫害。

196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

相关

  • 弹性纤维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s),亦称为黄纤维(yellow fibers,因新鲜的弹性纤维呈黄色而得名)是一种组成结缔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纤维。弹性纤维的亚单位是弹性蛋
  • 伞形科伞形科(学名:Apiaceae)是伞形目下的一科,是一类具有伞形花序的植物。花小型,具有五片花瓣。这些排列成伞状的花序,称为伞形花序。此科下包含有孜然、香芹、香菜、胡萝卜、莳萝、葛
  • 越绝书《越绝书》,又称《越绝》、《越绝记》,成书大约在东汉,记录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相关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方域史,也是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著作。《越
  • 柴桑区柴桑区,原为九江县,古称柴桑县、汝南县,是江西省九江市市辖区,九江市郊区之一。柴桑区因境内柴桑山而得名,也称为浔阳古城,历史上为江西省十八古县之一。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
  • 公告牌 (杂志)《公告牌》(英语:,形象化为)杂志,是一个美国娱乐杂志和媒体品牌,由埃德里奇工业(英语:Eldridge Industries)旗下的公告牌-好莱坞报道传媒集团(Billboard-Hollywood Reporter Media Gro
  • 马克斯·泰格马克马克斯·埃里克·泰格马克(英语:Max Erik Tegmark,1967年5月5日-),宇宙学家,拥有美国与瑞典双重国籍。他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基础问题研究所(英语:Foundational Questions Institu
  • 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二鹿三艋舺,或做一府二鹿三艋(英文:Fucheng, Lugang and Manka)为一句台湾谚语,描述清领时期台湾岛政经重心由南转至中北部的开垦史。一府为台湾府城(今台南市中西区与安平区),
  • 亚历山大·科瓦塞维奇亚历山大·科瓦塞维奇(塞尔维亚语:Александар Ковачевић;1992年1月9日-)是一位塞尔维亚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防守型中场。他现在效力于塞尔维亚足球超
  • 程崇庆程崇庆(1956年10月-),汉族,江苏泰州人,中国数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江苏省委主委。1982年1月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数学力学系本科毕业,1984
  • 交城县坐标:37°33′N 112°08′E / 37.55°N 112.14°E / 37.55; 112.14交城县是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太原盆地西缘,307国道经过。县境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