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本内特

✍ dations ◷ 2025-09-11 21:34:35 #华莱士·本内特

华莱士·福斯特·本内特(Wallace Foster Bennett,1898年11月13日-1993年12月19日),美国商人、政治家、共和党人,于1951年至1974年担任犹他州的联邦参议员,其子罗伯特·本内特亦担任联邦参议员。

华莱士·本内特出生于犹他州盐湖城,父母是约翰·福斯特 (John Foster) 和罗塞塔·伊丽莎白(Rosetta Elizabeth)。 他的祖父母于1868 年自英国移民来到美国。 本内特在当地公立学校接受早期教育,并于1916年毕业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中学(英语:LDS High School)。 随后被犹他大学录取,主修英语,并在辩论中赢得了校队字母(英语:Varsity letter)。

因加入了大学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本内特在一战期间中断学业于美国陆军服役。1918年9月升为陆军少尉(英语:Second lieutenant),被指派前往科罗拉多学院训练学生军训练团。随后他回到犹他大学继续学习,并于1919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一年后,于科罗拉多州马纳萨斯任圣路易斯·斯塔克学院校长。

1922年,本内特与弗朗西丝·马里昂·格兰特结婚。弗朗西丝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领袖(英语:President of the Church (LDS Church))希伯·杰迪·格兰特(英语:Heber J. Grant)的小女儿。本内特夫妇育有三子二女,分别是小华莱士、大卫、罗伯特、罗丝玛丽和小弗朗西丝。本内特夫人曾任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理事会成员。

1920年,本内特回到盐湖城就职于其父所创办的本内特油漆玻璃公司,历任收银员、生产经理和销售经理。1929年,本内特成为公司的秘书兼财务经理。1938年,本内特的父亲逝世后成为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直至1950年成为公司董事会主席。本内特称他的公司是美国西部最为现代化的油漆制造商。

除了在家族企业中任职以外,本内特还成立了一家福特汽车经销商本内特汽车公司,并于1939年至1950年间担任公司总裁。他还是卡登珠宝公司总裁、国家玻璃经销商协会主席、格莱顿投资公司副总裁、国家油漆清漆与生漆协会副主席、锡安储蓄银行与信托公司董事、犹他炼油公司董事和犹他家庭火灾保险公司董事。1949年,他被选为国家制造业协会(英语: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主席。在任协会主席的一年间,他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

在1932年到1933年,他每天主持一小时盐湖城地方电台KSL(英语:KSL (radio))的栏目“天文台时刻”。1938年至1944年任盐湖城市民歌剧公司总裁。1944年至1945年任盐湖城公益基金总裁。他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中也多次担任重要职务。1935年他成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财务主管。1942年到1948年,他组织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医院的实习护士合唱团,并创作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赞美诗中的第20首赞美诗“权力之神、正义之神”。他还分别于1950年和1958年创作了《信仰与自由:美国民主的支柱》与《为何我是摩门教徒》。

1950年3月,本内特宣布竞选犹他州美国联邦参议员席位。获得共和党提名后与连任三个任期的民主党参议员埃尔伯特·邓肯·托马斯(英语:Elbert D. Thomas)角逐这一席位。竞选期间,他指责托马斯有共产主义倾向,并分发印有共产主义者肖像的宣传册。11月,他以54%的得票率领先,并连任近四个任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财政部以一盎司0.905美元的价格出售白银。本内特警告这将导致白银供不应求,让国库陷入白银赤字。1961年,白银库存被迫大量消耗。1963年,政府仅剩三千万盎司可出售白银,但已经无法满足每年铸币所需的白银数量——7500万盎司,市场银价已涨至1.2929美元,达到1934年购银法案规定的价格上限。如果联邦政府此时开始购入白银,将不得不使银价超过法案允许的银价上限。在本内特的支持下,1963年购银法案通过,新的购银法案取消了政府购银行为与市场银价的挂钩,同时废除了银税票,并允许美联储印制1美元和2美元纸币以替代银票(英语:Silver certificate (United States)),以此使国库增加了16亿盎司可用白银。

1963年,本内特在美国矿业大会上发表讲话称硬币和白银的问题已然是个灾难,然而他的观点饱受抨击。1964年,财政部受含银硬币短缺加剧的影响,宣布不再用1美元硬币而改用银锭兑换银票,此举一出迅速引发了白银挤兑,白银库存立刻耗尽。而投机者、银行、企业囤积含银硬币的情况并未见好,1964年美国新铸的硬币有三分之一实质上未在市场流通。在本内特和行政系统的共同努力下,1965年硬币法令通过,财政部也终于得以解决硬币短缺问题。

在本内特任职的23年里,通过反对政府的种种规章、支持工作权法(英语:Right-to-work law),他获得了保守主义者与亲商人士的支持。他曾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银行及货币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委员和国会原子能与国防生产联合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Atomic Energy)委员。他还是参议院道德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Ethics)副主席。

本内特投票赞成了1957年民权法案(英语:Civil Rights Act of 1957)、1960年民权法案(英语:Civil Rights Act of 1960)、1964年民权法案、1968年民权法案(英语:Civil Rights Act of 1968)和1965年选举法案,他亦赞成瑟古德·马歇尔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但他并未就美国宪法第二十四条修正案投下支持或反对票。他还支持了一项议案禁止有种族歧视的学校获得联邦援助。本内特反对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建立医保制度,也投票反对了平等权利修正案。

在本内特的努力之下,犹他中部计划(英语:Central Utah Project)推出,也为犹他州带来了多个国防、航空、航天工业项目。在他任期末期,他已是共和党在参议院银行、住房与城市事务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和财政委员会中的重要委员,被认为是美国国内在财政与货币领域的权威专家。

1974年,本内特放弃连任并于当年12月20日提前卸任,让他的后继者杰克·加恩(英语:Jake Garn)能尽早上任熟悉议员事务。

卸任参议员后,本内特回到盐湖城重入商海,并在多个董事会任职。1992年,当他的儿子罗伯特·本内特当选犹他州参议员时,他说:“我和鲍勃(罗伯特)创造了犹他州的历史。我们是犹他州第一对父子参议员。”

1993年12月19日,本内特于盐湖城的家中逝世,享年95岁。他被安葬于盐湖城公墓(英语:Salt Lake City Cemetery)。

相关

  • 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根除脊髓灰质炎计划(英语:Polio eradication)是一项在1988年发起的一场公共卫生计划,旨在全球范围内永久性消除脊髓灰质炎。目前这一计划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扶
  • 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淋巴管平滑肌增生(英文:Lymphangioleiomyomatosis,通称:LAM),或称淋巴管平滑肌瘤、肺淋巴管肌瘤,是一种罕见、进行性、系统性疾病,通常发展为囊肿导致的肺功能丧失。LAM主要影响女性
  • 卓变形虫属卓变形虫属(学名:Chaos)是变形虫的一个属,属叶足亚门变形虫科,属名最早于1767年由卡尔·林奈描述发表。本属目前包含四种物种,最知名的物种卡罗来纳卓变虫(Chaos carolinensis),又称
  • 内存随机存取存储器(英语: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刷新时除外,见下文),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
  • 杭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是浙北地区的一个以杭州为核心,湖州、嘉兴、绍兴三个城市为副中心的都市圈,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规划的区域
  • 西班牙油条吉拿棒(西班牙语:Churros),亦有作译作吉拿棒、巧罗丝或是裘若,是一种源于西班牙的条状面食,但亦在拉丁美洲、法国、葡萄牙、美国及加勒比海多个以拉美裔人口为主的岛屿盛行,是当地
  • 戴志强戴志强(1944年-),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钱币学家,曾任河南安阳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等职。戴志强父亲戴葆庭是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
  • 乔尔·费恩乔尔·费恩(英语:Joel Fein,1944年6月19日-2007年9月22日)美国音频工程师。他曾因电影巴迪霍利传(英语:The Buddy Holly Story)提名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
  • 蒋光煦蒋光煦(1813年—1860年),字日甫、爱荀,号雅山、生沐、放庵居士。浙江海宁硖石人。十岁丧父,由母亲马氏授业。长大后,嗜酒好客,名流张廷济、费晓楼、管庭芬、许光清等常聚集其藏书楼
  •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英语:Beijing Firs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是中国北京市重点小学之一。前身为“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于1912年创立,位于琉璃厂古文化街北侧。195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1988年,位于南新华街西侧,占地1.2万平方米的新校园落成,邓颖超亲自参加了新校园的奠基典礼。新校园拥有三个各成一体,但又由廊桥互相联系的教学区,并附带体育馆,阶梯教室,艺术文化楼,综合食堂等设施。虎坊桥校区广外校区前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