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 dations ◷ 2025-04-25 01:15:16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是一种用作预防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疫苗 。在有将这疫苗纳入接种计划的国家,严重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减少到10%以下。所以脑膜炎、肺炎、会厌炎之比率亦减少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与防治中心推荐使用疫苗,并认为在婴儿六个月龄之前应给予2到3剂,美国建议婴儿在12~15月龄前应给予4剂。第一剂疫苗应在婴儿六周大左右时,并且在各剂疫苗之间应至少间隔4周。若六个月前只注射两剂,建议长大后可以再追加接种一剂。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会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大约20~25%的人接受疫苗后,会在注射处感到疼痛,并且约有2%会有发烧的症状;但严重的副作用并不常见。目前还没有发现疫苗和严重过敏反应有明确的关系。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有独立的疫苗,也有和百白破疫苗合并或和乙型肝炎疫苗等疫苗合并的疫苗。现今所有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都是接合型疫苗(英语:Conjugate vaccine)。最初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发明于1977年,90年代则有更有效的制剂方式取代原有疫苗制备方法。截至2013年,已有184个国家将其纳入常规疫苗注射清单中。此疫苗也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清单内列有基础健康医疗照护体系(英语:Health system)中该具备的建议药品。至2014年为止,包含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五合一疫苗(英语:Pentavalent vaccine)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批发成本价格每剂约15.40美元。疫苗在美国的价格每剂约25~50美元。

相关

  • NSAIDs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第二代抗组织胺药抗组胺药(法语:Antihistaminique,英语:Antihistamine,德语:Antihistaminikum),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透过对体内H1-受体(组胺受体之一种)的作用,减少组胺对这些受体产生效应,从而减
  • 金边金边(高棉语:ក្រុងភ្នំពេញ,罗马化:krong Phnum Pɨñ,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
  • 巴尔奇克巴尔奇克 (保加利亚语:Балчик)是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的城市。地处多布里奇州,黑海沿岸。巴尔奇克是海滨度假胜地。位于瓦尔纳东北42公里处。市区建在黑海沿岸的多布罗加台
  • 解毒解毒或排毒(Detoxification) 是用生理学或医学方式,从生物体中去除有毒物质,也包括人体中肝脏的解毒功能。医学上的排毒方式包括去除毒物摄入、使用解毒剂、透析及(数量有限的)螯
  • 华佗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化,幼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华佗与董奉和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与扁鹊、张仲景及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后
  • 修业旅行壮游(英语: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
  • 碱性饮食碱性饮食(英语:Alkaline diet)也被称为碱性灰烬饮食(alkaline ash diet)、碱酸饮食(alkaline acid diet)、酸灰烬饮食(acid ash diet)或是酸碱饮食(acid alkaline diet)泛指一类被认为
  • 诠释者解释学(Hermeneutics),又称诠释学、阐释学,是关于文本解释的理论。在中世纪,主要是对于《圣经》的解释。19世纪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扩展到解释文本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一般规则的理论
  • 胃切除术胃切除术(gastrectomy)为胃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切除手术治疗法。除了胃肿瘤以外,主要还是针对胃溃疡、胃损伤等病症所行使的医疗行为。胃切除术是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切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