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 dations ◷ 2025-04-25 13:09:28 #803年出生,852年逝世,大和二年戊申科进士,唐朝官员,唐朝散文家,唐朝诗人,西安人,杜姓,京兆杜氏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出身于唐中古名族京兆杜氏,为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十六世孙。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响非常大。其父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

杜牧的姐姐嫁给裴俦,见于其诗《奉送中丞姐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生子裴延翰为其舅杜牧的《樊川文集》整理并作序。

杜牧之弟杜�(807年至851年),其生平见于《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

杜牧比较自豪于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说:“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杜牧的从兄杜悰因尚岐阳公主(宪宗嫡长女)而得以入相,杜牧对他的敌忾心比较强。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虽然杜牧是宰相之孙,但是由于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家中并不宽裕,杜牧自己曾说“某幼孤贫”。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

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

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根据唐朝惯例,带京衔大理评事任团练巡官。令人不解的是,唐朝士大夫喜作京官,不愿外放,杜牧去江西做幕僚的原因不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家族关系密切,沈传师又欣赏杜牧的才华,杜牧盛情难却,只好答应。

在洪州江西观察使府任职两年左右后,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杜牧随调任的沈传师到宣州,直到大和七年四月沈传师回京任职后,才离开宣州,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所辟到扬州任职。

在任沈传师幕僚期间,初次做官的杜牧得到了江西团练副使卢弘止的帮助。日常除了处理公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参加宴会等交际活动。杜牧后来追忆此时生活,曾说:“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薄书宴游间。”

杜牧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在扬州,杜牧公事之余,常常流连青楼,牛僧孺派三十个兵卒换上便衣,暗中跟随、保护。后来杜牧追忆这段时期的生活,写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牛僧孺告诉他生活要检点,并出示大量杜牧流连青楼的纪录:“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杜牧大惭,终身感念牛僧孺。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的旧相好名妓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开成二年(837年),由于弟弟在扬州病重,于是请假去看弟弟。由于弟弟眼疾沉重,为了照顾弟弟,杜牧辞去了官职。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他投书宣歙观察使崔郸,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京衔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在宣州,杜牧交友论诗,直到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才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

在黄州任上,杜牧除去了当地的一些苛捐杂税。但是黄州是一个小州,杜牧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自觉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心情比较郁闷。但是在诗歌创作上反而颇有收获。内容上既有感慨国事,又有借景抒情;既有思念亲人,又有吊古揽胜。体裁则包括了长篇五古、绝句以及律体。这个时期也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较多的时期。

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在唐武宗灭佛时他表示赞同,认为有权势的檀越舍财,供奉伽蓝,以求减轻罪恶,得以“买福卖罪”。在池州任上,杜牧与从未见面的张祜因同感怀才不遇,成为知己。二人做了一些互相赠答酬和的诗,成为晚唐诗坛的一段佳话。当时诗人郑谷作诗说:“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

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他每一次迁官,离家乡长安越来越远,让杜牧思乡情切。大中二年,吏部尚书高元裕写来一封书信慰问,令杜牧非常感激。但是高元裕不久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没有来得及援引杜牧。同年八月,杜牧终于接到新的任命,被升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杜牧以喜悦的心情赴长安就任。但经过多年官场历练,杜牧的刚阳之气已经消退。他动身时,写了一首《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篇末唱道:

姹女真虚语 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 休更学张纲

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生平很佩服韩愈、柳宗元,曾写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虽然不知道杜牧是否与他们有过交往,但是杜牧的古文和长篇五言古诗明显受韩愈的影响。

此外,杜牧对李贺的诗也非常赞赏。而白居易虽然诗名很盛,但是杜牧与他并无往来,在诗歌创作上不仅未受到白居易影响,而且还对他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杜牧与李商隐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小李杜”,但是二人的交往有记载的只有一次。大中三年(849年),与杜牧同在长安做官的李商隐写过两首诗给杜牧,而且表达了对杜牧的赞赏之情,诗中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但是杜牧回赠李商隐的诗却找不到,可能没有作,也可能已经亡佚。

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高古奥逸”类。杜牧自称作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注重“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以激发人意”。杜牧也擅长七律,是晚唐时期最擅长七律的诗人之一。他的七律善用拗峭之笔,见之俊爽。

作为古文家的杜牧,深受韩愈的古文影响,笔力健举,但不免强造文句,但是在晚唐时还是相当杰出的。他认为文章应当注重思想内容,文句词藻的华丽是次要的。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杜牧诗文皆所擅长,在唐朝也不多见。洪亮吉称:“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

中晚唐之后,诗人开始采用民间曲子填词;杜牧曾作《八六子》,是第一个采用民间曲子中长调的作词者,也是第一个作慢词的人。

此外,杜牧也是一位书法家。清朝叶奕苞评论其书法:“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目前唯一流传于世的杜牧手迹《张好好诗》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杜牧自小喜好论兵。做过多篇文章谈论军事。《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几篇阐述了藩镇问题和用兵方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多采录。《阿房宫赋》千古绝响。

杜牧曾作《孙子注》十三篇。“因取孙武书,备其注,曹之所注,亦尽存之,分上中下三卷。”他对这本书非常自负,“因注其书十三篇,乃曰:‘上穷天时,下极人事,无以加也,后当有知之者。’”这本书在《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皆有着录。《郡斋读书志》称这本书“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将有取焉。”宋吉天宝作《孙子十家会注》,亦收杜牧注。

杜牧的诗文都收录在《樊川文集》。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长安南别墅旁小河的名字,杜牧一生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仅自己的诗文集叫做《樊川文集》,其号也是“樊川”。

杜牧逝世前,整理自己的诗文,烧掉了大半;但是他生前诗文大多会抄录给外甥裴延翰。杜牧死后,裴延翰将其诗文450首编为20卷的《樊川文集》。

相关

  • 诱发性肺量计诱发性肺活量计 ( incentive spirometer ) 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任何可能危害呼吸功能手术的患者,特别是肺部手术,帮助病人改善他们的肺部功能,预防及改善肺塌陷。 ,但也适用于心
  • 硫磺3s2 3p42, 8, 6蒸气压第一:999.6 kJ·mol−1 第二:2252 kJ·mol−1 第三:3357 kJ·mol−1 (主条目:硫的同位素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
  • 氮端N端(亦作N-端,英语:N-terminus),又称氮端、氨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氨基的末端。在转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表示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
  • 国家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简称档案管理局、档管局)是中华民国的国家档案馆(英语:National archives),为中华民国政府档案之最高主管机关,隶属国家发展委员会,局本部位于新北市新庄
  • span class=nowrapGd(NOsub3/sub)sub3/sub/span硝酸钆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Gd(NO3)3。它在核反应堆内用作中子毒物。硝酸钆和其他硝酸盐一样,是一种氧化剂。硝酸钆易溶于水。
  • 扎布尔省扎布尔省(波斯语:د زابل ولايت‎)位于阿富汗南方,与加兹尼省、帕克蒂卡省、库纳尔省、乌鲁兹甘省及巴基斯坦相邻。该省总面积17,343平方公里(6,696平方英里),总人口249,1
  • 路易·奈尔路易·奈尔(法语:Louis Néel,1904年11月22日-2000年11月17日),全名路易·欧仁·费利克斯·奈尔(Louis Eugène Félix Néel),法国物理学家,197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
  • 市道183号市道183号 楠梓-五甲,是目前唯一全线均位于高雄市境内的南北向市道。北起高雄市楠梓区经建路,沿途经高雄市凤山区与台25线共线,南至高雄市前镇区,全长共计16.303公里(公路总局资料
  • 刘增锴刘增锴(1967年10月24日-),台湾相声演员,外号“相声秀才”。籍贯山东沂水县。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毕业。1993年参与组建台北曲艺团,担任团长,1997年以后改任顾问。1997年,荣获
  • 台风娜拉 (1973年)1973年10月9日,台风娜拉在雅浦岛西北方海面形成后,掠过吕宋东北部,再向北北西进行,扫过台湾西南部海面,由金门附近进入中国大陆。该台风虽未登陆,却为东部地区带来连续三昼夜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