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缘政策
✍ dations ◷ 2025-08-14 09:17:39 #边缘政策
边缘政策(英语:Brinkmanship)是指在冷战时期用来形容一个近乎要发动战争的情况,也就是到达战争边缘,从而说服对方屈服的一种战略术语。边缘政策是一种被视为有效的政策,因为它能确保任何一方的冲突,例如核战争,都可以相互保证毁灭的前提下进行,充当着以"核"来威慑双方保持克制的"接收端"。可是在冷战时期,这项政策最终还是恶化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边缘政策这项术语是由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率先引用的,主要是指透过军事来把事情推往战争的边缘,以说服其他国家服从我方的政治要求。在1952年,杜勒斯在《生活杂志》接受访问时把边缘政策定义为"把事情推到它的边缘而没有演化为战争的能力是必要的艺术。" 在冷战时期,边缘政策被美国政府充分地利用来追使苏联让步,尤其在军事和政治上具为显著。在冷战的观点中,被西方社会(美国为主)和苏联所使用,使对方阵营退缩的恐惧战术和恐吓策略都涉及着边缘政策的概念。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往往都把险情推到最危险的极限,从而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政策问题上迫使对方让步。不过,在行使这个政策的过程中只要一有不慎,双方都面临着灾难性的后果。作为核武器的拥有国,在以核武器为皇牌的前提下,这两大阵营武装上的冲突很容易会演化为核战争,因为核的威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双方也因顾虑核战争和大规模报复(英语:Massive retaliation)对自身的威胁,只好用更多的力量作出反应,间接演变成核军备竞赛这种投放大量资源去增加核武的数量和质量的行动。这种战术的原则是双方都主张不会向对方屈服,然而双方都知道最终总要有一方要稍作让步,因为如果双方都坚持决不让步,所带来的结果对双方都不会带来好处,但问题是双方都担心率先屈服的是否会视为较弱的一方。虽然如此,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双方都宣称他们会维护自己的人民,邻国或其盟国的利益,所以实行边缘政策的风险也降低了一定的程度。基于要任何一方让步会十分困难,为求避免相互保证毁灭(MAD)的实行,唯一办法就是双方达成妥协。
相关
- 尿素酶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反应:脲酶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得到脲酶的结晶,并用
- 皮埃蒙特皮埃蒙特 (意大利语:Piemonte, 发音:)是意大利西北的一个大区,大区面积有25,402平方公里,人口 4,377,941。大区首府是都灵。皮埃蒙特三面被阿尔卑斯山山脉包围,包括波河的起源维素
- 黑斯廷斯战役黑斯廷斯之战(英语:Battle of Hastings)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诺曼征服中最具决定性的一战,诺曼军队于1066年10月14日在东萨塞克斯黑斯廷斯附近击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统帅的
- 阿诺德弗朗西丝·汉密尔顿·阿诺德(英语:Frances Hamilton Arnold,1956年7月25日-),美国化学工程师,专精领域为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学、生物化学。阿诺德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该奖第
- 伊兹密尔伊兹密尔(土耳其语:İzmir;希腊语:Σμύρνη),旧称士麦那(Smyrna),位于爱琴海伊兹密尔湾东南角,为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港口。伊兹密尔为伊兹密尔省首府,全市共分9区。据2018年
- 理查德·达利兹理查德·亨利·达利兹,FRS(英语:Richard Henry Dalitz,1925年2月28日-2006年1月13日),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粒子物理学。
- 正一派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来自于汉朝的五斗米道。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奉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按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的记
- 乌尔米耶乌尔米耶或乌鲁米耶(阿塞拜疆语:اورمو;波斯语:ارومیه;阿拉米语:ܐܘܪܡܝܐ;库尔德语:ورمێ;亚美尼亚语:Ուրմիա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阿塞拜疆省的省会和最大城
- 去甲基化脱甲基化(英语:Demethylation)是一种结果使得甲基(CH3)从一个分子上脱下的化学反应。最常见的脱甲基化方法是将氢原子置换掉甲基,结果也就是使得净损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脱
- 李定国农民李定国(1620年7月11日-1662年7月21日),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