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坤(1907年6月25日-2011年2月11日),字上苑,台湾知名画家、教育家,出身于台湾台中龙井人,为陈清文、蔡恐夫妇的次子。长年担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陈慧坤自幼受其父常临摹芥子园自娱影响,雅好绘画,虽早失怙恃、二度丧偶,但坎坷的遭遇更坚定其追求美术的心志。第三任妻子陈庄金枝为音乐教师,育有二女一子,长女陈晓冏是美术系教授,次女陈郁秀为知名钢琴家(曾任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长子陈继平服务机械、金融业。
1919年,陈慧坤受级任老师陈瑞麟鼓励,更加热爱美术。1927年自台中一中毕业后即负笈东瀛,1928年以素描最高分,考取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师范科正取及油画科备取,创该校建校四十一年来最高记录,在校期间石膏素描、人体素描、油画师承田边先生,日本画由平田松堂授课,雕刻课由水谷铁也先生授课,除孜孜不倦的习画外,也充分利用机会亲睹中西名画,对其绘画创作产生极大的启发。
1931年,陈慧坤返台后先后任教于台中商业学校(今国立台中技术学院)、台中第二高等女学校(今台中二中)、台中第一女中(今台中女中)及台湾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77年退休,四十余年间作育英才无数。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自1920年起,其作品即连续参加台展、全省美展,且历任省展、教员展、学生展之筹备委员、评审委员、评议委员。
1950年代,陈慧坤曾二次赴日考察美术教育。1960年利用一年休假赴法进修,参观美术馆并至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旅行写生,当时适逢巴黎现代美术馆举行三个月之久的20世纪欧洲美术源泉展(Les sources du XXe siècle, les arts en Europe de 1884 à 1914),借此机会体验现代美术史的全貌与发展趋势。1969年以后,每隔一年即利用暑假赴欧,一方面进修考察参观美术馆,一方面旅行写生,前后共计七次,使其有机会扩大视野,并对西洋美术之各画派做深入研究,将其独到之见解表现于画作中,并举行十次欧游画展。1973年暑假赴欧至义、比、荷、法、日考察及旅行写生。于法国康布罗画“阿尔卑斯山的白朗山”时,宣纸上油颜料作画,采用了中国绘画的“披麻皴解索法”融和中西绘画技法,其中作品“白朗山”的色彩处理效果。1977年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退休后亦曾至美国、日本、中国等地游览作画。陈慧坤是台湾画家中少数兼擅油画、胶彩、水墨创作,以及深入理解东西洋美术思潮的画家。毕生创作强调面对实影写生,以及塞尚对于画作坚实的结构与空间表现的追求。画作风格充分融合东方绘画灵秀之气与西方再现自然内在精神的特质。
1982年作品“东照宫本殿唐门”从写生画稿至完成历时一年,充分表现了对西方透视法的合理爰用,使之呈显出国画的新面貌,艺评家们将他的作品称为“台湾绘画交响曲”。
陈慧坤擅长国画、胶彩画与油画,早年创作题材多为静物,后以风景为主,亦可见其绘描亲人之作品,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线条及平稳的结构,令人感受到其对大自然、对家人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