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沃尔福威茨

✍ dations ◷ 2025-05-16 05:58:58 #保罗·沃尔福威茨
保罗·邓迪斯·沃尔福威茨(英语:Paul Dundes Wolfowitz,1943年12月22日-),前世界银行行长,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乃美国国防部军事策划人之一,亦是美国小布什阵营中著名鹰派人物之一。布什父子以及克克林顿或奥巴马当总统时均多少推崇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沃尔福威茨于1943年12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其父母皆为犹太人,是在二十年代由波兰移民到美国。1965年毕业于常青藤盟校之一的康乃尔大学,并结识了后来的妻子。197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77年沃尔福威茨进入美国国防部,专责外交关系。1982年转任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1986年,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89年至1993年出任国防部政策次长。1993年至2001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AIS学院主任。2001年至2005年6月1日,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2005年6月1日,获得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名,出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以其极度鹰派作风,成为美国近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官员之一;在小布什出任美国总统时,沃尔福威茨即已提倡攻打伊拉克。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沃尔福威茨等一众鹰派官员影响力日渐加强,得到小布什重用,终而以伊拉克拥有大量大杀伤力武器作理由,在2003年3月正式挥军入侵伊拉克。事后,当美国在伊拉克境内未能找到大杀伤性武器时,沃尔福威茨便对外披露,美国之所以指控伊拉克拥有大量大杀伤力武器,乃因为这指控是一个“攻伊的方便理由”。故一些反战人士将沃尔福威茨与小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并列,称之为“头号恐怖份子”,常在沃尔福威茨的假人像上画上魔鬼图像泄愤。而他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一职时,亦遭受到一些欧洲国家和国际组织批评“作风强硬”。另外,沃尔福威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后,把原本担任世界银行高级通讯职员的女友莎哈·丽扎(英语:Shaha Riza)转调美国国务院,还两度为她争取把年薪提升到将近20万美元,比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的年薪还要高。2007年3月28日,此事遭媒体披露,各界要求沃尔福威茨下台。2007年4月12日,沃尔福威茨在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为此事道歉。2007年5月7日,世界银行特别委员会终结调查此事,认定沃尔福威茨已逾越自身权责。5月17日宣布辞职,六月底离任。

相关

  •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署本部:10634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0号 台北业务组:10041台北市中正区公园路15-1号5楼 北区业务组:32005桃园市中坜区中山东路三段525号 中区业务组:40709台中市西屯区市政北
  • 欧洲环境署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洲环境署是欧洲联盟建立的一个监测和分析欧洲环境的机构,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它由欧共体条例 1210/1990 所建立而成,并经
  • 胸管插入胸腔闭式引流术,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胸腔积液(英语:pleural effusion)和气胸等。过程是先进行局部麻醉后,在肋
  • 大气物理大气物理学 大气力学(英语:Synoptic scale meteorology)天气 (分类) · (主题)气候 (分类) 气候变迁 (分类)大气物理学是物理学于大气科学的应用。大气物理学家利用流体方程式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物态)。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
  • Fe(NOsub3/sub)sub3/sub硝酸铁、硝酸铁(III)是铁(III)的硝酸盐,化学式为Fe(NO3)3·9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03.99。它是无色至暗紫色的潮解性晶体,可通过铁或氧化铁与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铁催化钠的液氨溶
  • 法墨战争法国武装干涉墨西哥(西班牙语:Segunda Intervención Francesa en México),又称为马西米连诺事件或法墨战争,是一次由法兰西第二帝国远征军对墨西哥发动的一次入侵,开始时曾获得
  • 造林植树造林(英文:Afforestation、Forestation)为在没有森林覆盖的区域中,透过栽植树苗、林木育种等人为方式,使之逐渐成为树林或森林地,这样的森林又称为人造林。在全球,有许多国家的
  • 乔治·亨丁顿乔治·亨丁顿(英语:George Huntington,1850年4月9日-1916年3月3日),为美国医学家,发现亨丁顿舞蹈症。
  • 我(梵语:आत्मन्,Ātman),梵文名词,意为真正的我,内在的自我。这个术语起源自古印度宗教,在各宗派中普遍被接受,被视为是轮回的根基,后被印度教承袭。在印度哲学中,特别是在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