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

✍ dations ◷ 2025-09-08 05:24:01 #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或反坦克制导武器是一种被专门用来袭击并摧毁坦克或者其它装甲战斗车辆的制导导弹。坦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在战场之后,各种反坦克武器相继出笼,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与初期,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炮,步兵可以使用的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步枪或者是手榴弹在穿甲效果上有限,或者是必须在近距离使用。反坦克地雷的使用限制也不少。使得步兵缺乏有效反装甲武器,而必须仰赖高炮口初速的反坦克炮才有办法抵销威胁。直到反坦克高爆弹出现之后,可由步兵携行的反坦克武器的研发才出现一道曙光。反坦克火箭以及反坦克榴弹提供步兵一种轻便,但是贯穿力可以威胁坦克的新武器,可是,他们在远距离使用上,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关系而影响命中率。到了朝鲜战争时期,反坦克火箭和轻型无后座力炮成为反装甲武器的另外一种主流,可是要解决解决有效距离的问题,需要引进其他的技术,改善反坦克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偏差。解决的方式就是在火箭上融合可以修正飞行路径的制导系统,使得反坦克火箭可以消除或者是降低天候与环境产生的误差。第一种进入服役的反坦克导弹是法国于1955年推出,根据德国在二战时期设计的鲁尔X-4导弹(英语:Ruhrstahl X-4)为蓝本的SS.10反坦克导弹(英语:SS.10);由于微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攸关制导系统成败,因此在反坦克武器的研发上西方国家较苏联居先。但苏联在SS.10服役后也急起直追,在1958年研发出3M6熊蜂反坦克导弹(AT-1);让反坦克导弹真正受世人瞩目则是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陆军主动对以色列发动全面性反攻,面对高素质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埃及军队使用了由苏联援助的AT-3反坦克导弹伏击了以色列举世闻名的装甲武力,重创以色列陆军,使得反坦克导弹声名大噪。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使用手动指挥至瞄准线制导(Manual Command to Line of Sight,MCLOS),首先由操作员以目视寻找目标,在确认要攻击的目标之后发射导弹,导弹飞行过程中需要操作员使用类似于操纵杆的设备来操舵导弹击中目标。其短处为操作人员必须受过很好的训练并且必须在导弹飞行时间里保持待在能持续观察目标的位置。这使得操作人员在操纵导弹时很容易遭到攻击。第一代的导弹如苏联AT-3火泥箱(Sagger)反坦克导弹和法国SS-10与SS-11导弹。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针对前一代需要由操作员同时追踪目标与控制导弹,导致工作量过高的缺点进行改良。改良的方向是采用半自动指挥至瞄准线制导(Semi-Automatic Command to Line of Sight,SACLOS)来减轻操作的负担。操作员使用瞄准器标定目标之后,只要持续维持目标在瞄准线上,控制系统会根据发射装置,导弹以及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自动将修正讯号传送到导弹上,当导弹进入操作员的瞄准线范围之后,会继续保持直到命中为止`,这一类的导弹也要求操作员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制导方是类似乘波导引型态。第二代导弹较有名的包括美国的BGM-71陶式导弹与法国米兰反坦克导弹(Milan)。当前主流的反坦克导弹约于1980年代后逐渐出现,被称为第三代的反坦克导弹改良点为主动制导设计(“发射后不管”),制导手段包括使用光电成像、毫米波雷达(主要为W波段(英语:W band))等;待指定攻击目标后射手即可撤离,增加反甲组安全性;不过主动制导寻标器也存在较容易受目标的主动电子干扰给阻碍的缺点。美国的标枪导弹、德国的PARS 3 LR、以色列的长钉式导弹、中国的红箭-12、印度的毒蛇导弹以及瑞典的MBT LAW定义上属于第三代的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大小涵盖单兵肩射式、需要小队运输及开火的三脚架组装式以及架设在战车和战斗机上的导弹系统。

相关

  • 虫媒病毒性脑炎虫媒病毒性脑炎(Arbovirus encephalitis)指虫媒病毒(英语:arbovirus infection)导致的脑炎。美国发现有多种虫媒病毒性脑炎。这样的病包括: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
  • 饮用饮用水是具有一定品质控管,可供饮用或使用而不会造成立即或长期性危害的水。在多数发达国家,即使只有极低比例的水实际使用于饮用或烹饪,常见用途包括洗涤和景观灌溉等,但其家庭
  • 程耿东程耿东(1941年9月-),江苏苏州人,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于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1964年毕业后考入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力学家唐立民。1968年
  • 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英语:Polyimide,PI)是一类具有酰亚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具有适用温度广、耐化学腐蚀、高强度等优点。1961年杜邦公司首次推出聚酰亚胺的商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
  • 促甲状腺激素α亚基1DZ7, 1E9J, 1FL7, 1HCN, 1HD4, 1HRP, 1QFW, 1XWD, 4AY9· signal transduction · cell-cell signaling · positive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gonad devel
  • 金翅雀金翅雀,(学名:Chloris sinica),又名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金翅雀是体形较小的雀形目鸟类,体长在12厘米左右,雄雌同形近色,雄性眼先和眼周部位羽毛深褐
  • 拜音达里拜音达里(满语:ᠪᠠᡳᠨᡩᠠᡵᡳ,转写:Baindari,16世纪?-1607年),纳喇氏,末代辉发贝勒。拜音达里是辉发贝勒王机褚之孙,其父早逝。王机褚病逝后,拜音达里杀其叔七人自立为贝勒。万历二十
  • 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10月1日),名阿巴亥(满语:ᠠᠪᠠᡥᠠᡳ,转写:Abahai),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清史稿》称大妃),皇太极后母。她的父亲满泰为乌拉部贝勒,故阿巴亥之母
  • 高育仁考试高育仁(1934年8月30日-),台湾台南人,曾任第四届台湾省议会议员、第七任台南县县长、第七、八届台湾省议会议长、立法委员,曾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三三会常务监事。高育仁的
  • 李玉雁李玉雁(LIYUYEN),两岸资深媒体人,出生于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