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 (台湾)于1906年(明治39年)由连横、陈渭川邀集谢石秋、赵锺麒、邹小奇、杨宜绿于台南厅(今台南市)创立,开元寺与固园为最常聚会的场所。
南社创立初始不设社长,为一松散的组织,后社员增加,始具规模,至1909年(明治42年)选出第一任社长蔡国琳,此后,依序由赵云石、黄欣、吴子宏担任社长,社员作品多刊载于《台南新报》。平日有例会小集,而春秋佳日会集会举行击钵吟与诗钟竞作,也经常与其他吟社时相唱和,并积极参与全台或地方性的联吟大会。
1930年(昭和5年),南社社友多半老成凋零,社务运作产生危机;由台南五诗社主办的全岛诗人大会因南社内讧、社长赵锺麒束手无策,致使会议无法召开。1937年(昭和12年)七七事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南社活动几乎停止。战后,全台南诗社于1951年并入“延平诗社”,南社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