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美型男

✍ dations ◷ 2025-07-21 10:56:41 #男性,人类形象,成见,新词,性取向和社会,双性性格

都会美型男(),亦称都市美型男,按照英国记者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以下称作辛普森)所说是指:那些拥有强烈的美感触觉并且会花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在他的外表及生活方式上任意性倾向的都市男性。21世纪初,这个词也被广泛的应用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泛指注重外表的都市男性。

辛普森在完成了他一本关于现代男性特征的书《Male Impersonators: Men Performing Masculinity》后在独立报的文章中发明并界定了metrosexual这一术语的意义。这个词出自辛普森在1994年11月15日发表于独立报的一篇文章,标题为《Here come the mirror men》,该文章主要讲述新都会男性的特征。

都会美型男的英文原名Metrosexual是个混成词,由Metropolitan(大都市)和heterosexual(异性恋)所组合而成;另外,sexual或sexuality也可以被解释为“性别的”或“性征”。

都会美型男被认为是颠覆了传统上对男性的观念及期望。他们对外表以及生活享受的重视反映在日常生活上,诸如上美容院、健身房、关注时尚保养等,这些在过去通常被视为是“不够阳刚”,甚至是娘娘腔的表现。调查研究也显示,男性的事业成就和身份地位已经不如以往般那么重要;而最重要的改变是,男性对女性特质的排斥感渐渐减少,也开始接受以往被界定为女性专利的事物。

随着社会价值的开放,尤其是像电视节目粉红救兵、同志亦凡人、威尔与格蕾丝等的影响,传统上的男性角色定义已经有所改变。这些改变促使了都市美型男的出现,也使他们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更勇于接受自己。辛普森在他其中一篇文章《Metrosexual? That rings a bell...》解释到,男同性恋为都市美型男提供了模范。

都市美型男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促使许多商家开始关注这个有发展潜质的市场。他们也代表了男性在服饰、美容、保养、健身等方面的消费习惯。许多服装、护肤品、以至美容院都开发了针对男性使用的商品及服务,就是看准了男性市场的发展前景。日本的伊势丹甚至在新宿开了一间专门提供男性商品和服务的Isetan Men's。

许多明星也都被认为是都市美型男的典范或代表,例如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澳洲游泳运动员伊恩·詹姆斯·索普以及美国男演员布莱德·彼特。

相关

  • 在几何学中,边或棱是指几何形状中连接顶点的几何结构。在一般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多边形、多面体和多胞体中,边是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而边长指这线段的长度。而在一些较复杂的空间
  • 第三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革囊胃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又称皮革胃(Brinton's disease、leather bottle stomach),是由横向浸润生长的胃癌导致的一种胃部病态结构变化。因其特征之一为胃壁变厚、僵硬,外观类似
  • 奈良时代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
  • 台北红点设计博物馆台北红点设计博物馆(Red Dot Design Museum Taipei),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松山文化创意园区,为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博物馆。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在2015年发现台北文化体育园区施工
  • 奥斯曼渥奥斯曼渥(Othman Wok,1924年10月8日-2017年4月17日),是新加坡国父之一,政治元老。出生于新加坡。奥斯曼渥从莱佛士书院毕业,在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曾经是位记者,热衷于写鬼故事。1954
  • 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俄语:Патриарх Московский и всея Руси)是俄罗斯正教会主教长、莫斯科都主教的正式名称。其尊称为“圣座”。该牧首职位建于
  • NHK鸟取放送局NHK鸟取放送局,是日本放送协会位于鸟取县鸟取市的地方放送局,也是负责主管当地事务的放送局。
  • 罗仪凤罗仪凤(1914年-1974年),女,广东省宝安县人。康同璧与罗昌之女,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康有为外孙女。早年间曾在英国与新加坡居住,后于16岁时就读于燕京大学家政系。在章诒和的著作往事
  • 佐野利器佐野利器(さの としかた、1880年(明治13年)4月11日 - 1956年(昭和31年)12月5日)日本建筑师,日本大正时期和战前昭和时期的建筑权威。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耐震构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