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

✍ dations ◷ 2025-09-26 14:41:07 #五脏
脏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通称五脏六腑。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心包即为六脏),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乘和传化水谷并积存精气。中医的脏腑,与西医提出的脏腑的生理结构并非相同。“象”指的是五脏六腑发挥功能时所呈现的表象。结合阴阳五行及脏象学说,五脏六腑的机能,可视为一种“表里对立”和“生化克制”的作用,以“脏”为“里”,以“腑”为“表”,并归纳出各个脏腑的表里对立关系;若整合脏腑于阴阳学说,则相对于腑时,脏属阴。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肝、心、脾、肺、肾皆为阴也。”此外,除了五脏,“心包络”亦为脏,于六腑中的三焦相表里;由于病理变化与心相似,亦常于针灸以外的医术中视为心的外围,故亦归属于心。还有脑、髓、骨、脉、女子胞(子宫),统称为“奇恒之腑”,由于它们功能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形同于腑,其功能又似脏,故取此一统称。脏腑在生理上的功能特点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如脏有病多见虚证;腑有病多见实证;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每个脏腑各有它的功能活动,并通过经络、营卫、血气等彼此连络及互相协调平衡以维持生命。五行对应五藏,在先秦两汉时代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管子》认为,脾木、肺水、肾金、肝火、心土。古文经家认为,脾木、肝金、火肺、肾水、土心。今文经家认为,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黄帝内经》采用今文经家的说法,形成后世中医传统。五脏分别与五行对应,即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各脏器又有个号的相生、相克关系,并依次序产生连续的关系:根据阴阳学说,每个脏器又可根据其生理活动,分为阴阳两类状态,且两个状态必须协调,脏器才能正常运作;否则便有可能影响脏器本身的功能,若按上述五行的对应,阴阳失调更会进一步影响其他脏器的正常活动。六腑对应经络中的阳经,如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等。

相关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英语:Anaphylaxis)反应系指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病极快且具有致命性。通常会伴随以下症状:起痒疹、舌头或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呕吐、头晕及低血压;以上症状往
  • 实体实体(英语:Entity)是有可区别性且内于其自身而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是物理存在。尤其是抽象和法律拟制也通常被视为实体。实体可被看成是一包含有子集的集合。在哲学中
  • 黑尿症黑尿症(Alkaptonuria,AKU)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和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代谢障碍有关,是一种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无法合成尿黑酸氧化酶的缺陷,这种酵素可降解有毒性的尿黑酸,这种
  • 非生物因子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非生物圈因子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体的化学和物理部分,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生物相关的非生物因子和现象支撑了生物圈。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非生物因子包括
  • 头足纲头足纲(学名:Cephalopoda)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化石种在一万种以上,现仅存786种,主要是各类乌贼和章鱼。头足纲可分为两个到四个亚纲,其中现存两个亚纲。一个是蛸亚纲(Coleoidea)
  • 光系统 I光系统 I( PSI,或质体蓝素 - 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 )是藻类、植物和一些细菌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的第二个光系统。 光系统  I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复合物,它使用光能,以产生高能量
  • thesaurus索引典(英语:thesaurus),也称为叙词表或类语辞典,同义词辞典,是主题分析的一种实作方法。所谓主题分析是指辨识某作品之知识内涵,分析其特性,并使用某些文字、代号描述其主题。主题
  • 瘘(拉丁语:Fistula,或称瘘管)是体表上皮细胞与内脏或深层组织之间形成的病理性管道,有内口与外口。瘘管的外口,又称为漏,是流脓水,淋漓不断,不能收口的溃疡疮口。而有时,为了达到对某
  • 维和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简称联合国维和部队,指由大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至少需九票赞成(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核准部署并决定其任务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