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斯托雅诺维奇·莫克拉尼亚茨

✍ dations ◷ 2025-11-13 07:05:02 #斯特凡·斯托雅诺维奇·莫克拉尼亚茨

斯特凡·斯托雅诺维奇·莫克拉尼亚茨(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Стеван Стојановић Мокрањац;英语:Stevan Mokranjac;1856年1月9日-1914年9月28日),塞尔维亚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于1856年出生在内戈廷,20多岁时的莫克拉尼亚茨曾在贝尔格莱德、慕尼黑、罗马和莱比锡学习音乐。后来,他成为贝尔格莱德合唱团协会(Belgrade Choir Society)的指挥,以及塞尔维亚音乐学院(Serbian School of Music)和第一个塞尔维亚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莫克拉尼亚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离开贝尔格莱德并搬至斯科普里,他于1914年9月28日在当地逝世。

莫克拉尼亚茨被誉为“塞尔维亚音乐之父”,“塞尔维亚音乐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人物”以及“塞尔维亚的国家象征之一”。他死后,原塞尔维亚音乐学院为纪念他的贡献更名为莫克拉尼亚茨音乐学院(英语:Mokranjac Music School)。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联盟的纸币正面中出现。1964年,他和他的家庭位于内戈廷的居住旧址被修缮,并改建为博物馆和音乐中心。自1965年以来,该镇每年都会举行被称为“莫克拉尼亚茨日”的诞辰纪念和庆祝活动。1981年,为纪念其诞辰的125周年,当地在莫克拉尼亚茨的院子里建造了一座他的的大型雕像。

斯特凡·莫克拉尼亚茨于1856年1月9日出生于塞尔维亚公国境内的城镇内戈廷,该镇靠近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边境,莫克拉尼亚茨出生时当地人口约为3000多人。莫克拉尼亚茨的父亲是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馆老板,并与他的母亲和三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莫克拉尼亚茨在他十岁时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他在内戈廷、扎耶查尔和贝尔格莱德度过了大半的童年。

20多岁时,莫克拉尼亚茨接受了保守音乐的训练并在贝尔格莱德学习。1880年至1883年间,他与约瑟夫·赖因贝格尔在慕尼黑学习;1884年至1885年间,他与亚历山德罗·帕里索蒂(英语:Alessandro Parisotti)在罗马学习。之后,他在莱比锡师从两位德国作曲家萨洛蒙·雅达松和卡尔·赖内克继续学习了两年。

莫克拉尼亚茨于1878年组织了一场纪念贝尔格莱德合唱团协会成立25周年的音乐会,该音乐会被名为“塞尔维亚歌曲史”。直到1883年,他和家人一直居住在内戈廷;1887年,莫克拉尼亚茨和他的家人迁往贝尔格莱德居住。他在该地被任命为贝尔格莱德合唱团协会的指挥,在他辞世之前莫克拉尼亚茨一直担任该团的指挥。该合唱团的演出曲目多是塞尔维亚民歌,以及莫克拉尼亚茨本人所创作的作品。在他的领导下,合唱团巡演于保加利亚、克罗地亚、黑山、奥斯曼土耳其和俄罗斯,并因为其演出的高水准享誉于中欧和俄罗斯。1899年,该合唱团于柏林、德累斯顿和莱比锡进行巡演。在此期间,莫克拉尼亚茨迎娶了了比他小20岁的合唱团成员玛丽娅(Marija)并诞下一子。

莫克拉尼亚茨于1899年创立了塞尔维亚音乐学院以及塞尔维亚弦乐四重奏团,并在其中演奏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尽管莫克兰扎克最著名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他依旧在20世纪继续坚持创作。为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他于1914年中旬离开贝尔格莱德并搬到斯科普里居住。莫克拉尼亚茨于于同年的9月份去世并被埋葬在贝尔格莱德新公墓(英语:Belgrade New Cemetery)。

在他职业生涯的初期,莫克拉尼亚茨曾使用五线谱记谱了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的圣歌。作为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在1908年首次出版了一本关于教堂音乐旋律的书,书名为《八乐音》(octoechouss,或《八回音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书在贝尔格莱德出版,并成为塞尔维亚东正教神学院学生的基本教科书。莫克拉尼亚茨所创作的圣歌是独特的,这是因为他去除了乐曲中的装饰音和微分音的元素,并使它们与其他东正教圣歌相协调。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于其他作曲家所作,莫克拉尼亚茨所作的圣歌更受到教堂的欢迎。

莫克拉尼亚茨创作了许多复音音乐风格的宗教音乐作品,这样的创作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类似。他本人经常前往列瓦科(英语:Levač)和科索沃收集并录制塞尔维亚传统旋律,这为推广塞尔维亚在乡村地区的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莫克拉尼亚茨同时是一位致力于创作合唱音乐的作曲家,他结合了巴尔干地区的民间音乐并创作了15部合唱组曲,并将其命名为《歌曲组成的花球》(Garlands,或《鲁科威特》),该作品统共由他在1883年至1913年创作的82首歌曲组成。

莫克拉尼亚茨于1901年创作了《圣约翰克赖索斯托姆的神圣礼拜仪式(英语:Divine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Mokranjac))》和《伊夫科的斯拉瓦》(Ivko's slava)。1906年,他创作了一部为混合合唱团而作的《颂扬圣萨瓦》,最初的版本是于1893年为男声合唱团而创作的。1913年,莫克兰扎克完成了第八十二首也是最后一部《歌曲组成的花球》的创作工作,并命名为《冬天的日子》(Winter Days)(塞尔维亚语:Zimski dani)。他同时也为儿童合唱团创作了许多作品。

相关

  • 汉景帝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为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谥号为“孝景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景帝”,景帝后元三年
  • 胶球在粒子物理学中,胶球是一种假想中的复合粒子,它仅仅由胶子组成,而不包含任何价夸克。胶子的这种特殊的束缚态是可能的,因为胶子带有色荷,因此能够通过强核力相互作用。因为胶球总
  • 联合国维和部队各国兵力列表本列表列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兵力来源国家,资料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
  • 山本公一山本公一(1947年9月4日-),日本政治家、企业家,出身于爱媛县宇和岛市,为自民党的众议院议员议员(8次当选)。在自民党内属于谷垣集团(有邻会)。历任总务副大臣(第2次小泉改造内阁、第3次
  • 爱爱囧事《爱爱囧事》(英语:),2013年中国大陆爱情片,导演关尔,主演王一、赵奕欢、莫熙儿、游艺湉、秦汉擂、董玉峰、陈美行、李曼铱、赵雨菁。该片讲述屌丝女和富二代从恋爱到结婚的搞笑“
  • 李安世李安世(443-493),赵郡平棘县(今河北省赵县)人,李祥之子。十一岁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历任主客令,南齐刘缵出使北魏,李安世负责接待。刘缵很欣赏李安世,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后
  • 玉皇国玉皇国是曹家元建立的秘密结社政权。曹家元又名曹正位,四川巴中县(在今巴中市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帝者,1982年在四川巴中县青山乡曹家沟称帝。曹家元原为四川巴中县青山乡
  • 星余里子星余里子(日语:ほし よりこ,1974年-),日本女性漫画家。居住于关西。嵯峨美术短期大学毕业。早年在CATV的互联网网站“@NetHome(日语:テクノロジーネットワークス)”开始连载《今日的猫村小姐》获得广大的回响,2005年7月发行第一本单行本,由Magazine House出版发行。翌年2006年5月15日起在Magazine House的网络账号“猫村.jp”正式长期连载,至2016年9月为止已发行9册除此之外,还有从事接公家广告机构(今名:AC JAPAN(日语:ACジャパン))2006年度全
  • 卡尔十三世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瑞典语:Karl XIII,1748年10月7日-1818年2月5日),1809年—1818年在位,即挪威国王卡尔二世(挪威语:Karl II,1814年—1818年在位)。他是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次子,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的首任君主。卡尔王子出生后数天就封为海军上将,1772年支持兄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夺取议会权力,获封为南曼兰公爵。1788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为解决国内纠纷,对俄罗斯宣战,卡尔带领海军,在霍格兰战役(1788年6月7日)和厄兰岛战役(1789年7月26日
  • 12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