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头兽亚目

✍ dations ◷ 2025-04-04 11:23:36 #恐头兽亚目
恐头兽亚目(学名:Dinocephalia)是个大型早期兽孔目演化支,繁盛于二叠纪的瓜德鲁普世,但之后灭绝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代。除了巴莫鳄亚目与始巨鳄科以外,恐头兽类是兽孔目中最原始的物种,但仍拥有它们的独特特征。它们保有很多跟它们的盘龙目祖先一样的原始特征(例如:没有次生颚,小型齿骨),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兽孔目的较进阶特征,像是扩大的肠骨与更直立的四肢。它们包括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动物,有些是半水生动物,有些是完全陆生动物。恐头兽类也是二叠纪中期的最大动物之一,只有最大的卡色龙科与锯齿龙科的体型比得上或超越她们。所有的恐头兽类都有咬合时上下门牙可交错的特征。在更进阶的物种中,门牙的接近舌头侧根部,在颌部紧闭时可形成压碎的表面,可磨碎植物。大多数的恐头兽类发展出加厚的头骨,这似乎是物种间打斗行为(用头互相撞击)的演化结果,也许为了争夺地盘或求偶。在有些物种,像是冠鳄兽与戟头兽个别演化出角状的结构。恐头兽类的特别处在于它们的大型体型。最大型的草食性(貘头兽)与杂食性(伟鳄兽)恐头兽类,重量可以达到2公吨,大约4.5米长,而最大型的肉食性(像是安蒂欧兽与巨型兽)也有类似的体型,而重型的头骨有80公分长,而体重大约半公吨重。在二叠纪早期的最后一期,恐头兽类从类似盘龙目的兽孔目动物进化而来。盘龙目是二叠纪早期的优势陆地动物,而恐头兽类在盘龙目逐渐灭绝时繁盛起来。在卡匹敦期早期,进阶型的恐头兽类演化出一大群草食性动物,成为多样性的巨型土壤生物。它们因南非卡鲁地区的貘头兽组合带而著名。就在它们高度发展出多样性不久后,恐头兽类忽然灭绝。原因是峨嵋山暗色岩事件。它们被更小的兽孔目动物取代:草食性的二齿兽类、肉食性的巴莫鳄类、丽齿兽类、兽头类。

相关

  • 新陈代谢代谢(英语:Metabolism /məˈtæbəlɪzəm/,来自希腊语:μεταβολή / metabolē “改变”),亦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
  • 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细菌萜醇细菌萜醇也称为“细菌异萜醇”,是一种由乳酸杆菌合成的、具有11个萜醇基的脂质。 这种分布于细菌中的聚萜醇是细胞膜多糖的O抗原侧链、细胞壁胞壁质的多糖骨架以及其它荚膜多
  • 脑积水脑积水(hydrocephalus、拉丁语:hydrocephalus,希腊语:υδροκεφαλία,又称水脑症,是一种发生于脑部,于脑内积聚脑脊液 (CSF) 的病症,指循环于蜘蛛网膜下腔包围着脑部与脊髓的
  • 兰索拉唑兰索拉唑(Lansoprazole),以 Prevacid 等品牌销售,为一种抑制胃产生胃酸的药物。没有证据表明其有效性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有效性有所不同。兰索拉唑早先是通过鼻胃管(英语:Nas
  • 洛矶山斑点热落矶山斑点热是在美国最严重及广泛报告的立克次体疾病,亦在美洲等地有病例。落矶山斑点热在其他国家亦被称为“蜱斑疹伤寒”、“托比亚热”(哥伦比亚)及“圣保罗热”或“斑疹热
  • CD562E3V, 2HAZ, 2VKW, 2VKX, 3MTR· extracellular region · plasma membrane · external side of plasma membrane · cell surface · integral to membrane · axon
  •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生态位最顶级的门。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 催吐剂呕吐,是由于胃和肠道内容物(食糜)由于受到强力积压经过食道由口腔吐出的动作。在呕吐的过程中腹肌急剧收缩,贲门括约肌舒张、胃体肌肉舒张,这些生理反应造成腹腔压强升高,胃内容物
  • 脑化指数脑化指数(英语: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EQ)是一个用来描述动物大脑和身体比例关系的量,即真实脑容量和预期脑容量的比值,可大致表示该动物的智力 。脑化指数和相似的脑部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