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布雷亚沥青坑
✍ dations ◷ 2025-09-06 11:19:54 #拉布雷亚沥青坑
拉布雷亚沥青坑(La Brea Tar Pits,或 Rancho La Brea Tar Pits)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汉考克公园附近的一组天然沥青坑。它不仅是加利福尼亚州历史地标,也是美国国家自然地标。因为其上常常覆盖有树叶、灰尘或水等遮蔽物,动物等很容易失足陷入其中,因而数世纪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动物骨骸、化石。沥青坑边上有专门用来研究沥青坑和展览坑中发现的动物标本的乔治·C·佩奇博物馆(George C. Page Museum)。其名称实际上语义重复,因为“the La Brea Tar Pits”字面直译是“the the tar tar pits”。1913-15年美国科学家开始发掘沥青坑中的化石。1940和50年代由于发现了猛犸遗骨而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这些末次冰期的遗骨保存极为完好,几乎没有被细菌降解。沥青坑旁的乔治·C·佩奇博物馆隶属于洛杉矶县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沥青坑中发现的化石。该博物馆于1975年开始建造,1977年对公众开放。在拉布雷亚沥青坑发现了大量更新世末次冰期的已灭绝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猛犸象、恐狼、短面熊、地懒、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州化石(英语:State Fossil)斯剑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坎贝尔·梅里厄姆(英语:John C. Merriam)在 20 世纪初期时在拉布雷亚沥青坑进行了许多研究并辨认出了很多物种。在其中也曾有发现人类 - 名为“拉布雷亚女子(英语:La Brea Woman)”,地质年代大约是距今 10,000 历年(约莫 9,000 碳测年)以前。该名女子死亡时推估约 17-25 岁 ,旁边还有一头家犬的遗骸,因此认为可能是因仪式而埋葬于此。除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之外,也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化石,包括昆虫、植物、甚至是谷物花粉,这些资讯都能帮助科学家重建出冰河时期洛杉矶盆地的气候状况。沥青坑中所发现的掠食者数量远超过猎物的数量,原因仍然未知,但其中一项理论认为受困在沥青坑中的大型动物会吸引遥远距离外的掠食者,形成天然的陷阱;另一个理论则认为是因为当地的掠食者,例如恐狼和斯剑虎,可能和现存的狼一样为群体狩猎的动物,因此一群掠食者会和一头大型猎物一同落入沥青坑当中。
相关
- 吡硫吡硫
- 诠释者解释学(Hermeneutics),又称诠释学、阐释学,是关于文本解释的理论。在中世纪,主要是对于《圣经》的解释。19世纪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扩展到解释文本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一般规则的理论
- 注音第二式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或称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国音二式,是中华民国在1980、90年代采用的译音系统。注音第二式属于国语罗马字拼写方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出面邀集学者进行修订,19
- 陈俊勇陈俊勇(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中国测量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界的第一位博士。
- 单孔目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
- 田寮坐标:22°52′50″N 120°21′38″E / 22.880473°N 120.360551°E / 22.880473; 120.360551田寮交流道为台湾国道三号的交流道,位于台湾高雄市田寮区近阿莲区,指标为369k。
- 南太平洋南太平洋是太平洋南部的海域,大约在赤道以南到南纬60度的海域。南纬60度到南极的水域都可归入南冰洋的范围。而在一般的话语中实际跨赤道的中太平洋政区,如印尼和夏威夷等,都被
- 托里拆利埃万杰利斯塔·托里切利(意大利语:Evangelista Torricelli,又译托里拆利,1608年10月15日-1647年10月25日),意大利物理学兼数学家,以发明气压计而闻名。气压单位托(torr)以他的名字命名
- 彰化县政府坐标:24°04′32″N 120°32′39″E / 24.0755509°N 120.5442630°E / 24.0755509; 120.5442630彰化县政府是中华民国台湾省彰化县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
- 戚林八音《戚林八音》(平话字:.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