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

✍ dations ◷ 2025-10-28 12:01:14 #1892年出生,1982年逝世,陈姓,上虞人,蕙兰中学校友,清华学校校友,哥伦比亚大学校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友,中国教育家,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男,浙江上虞人,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

1892年3月5日,陈鹤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6岁丧父。1906年由姐夫资助进入杭州蕙兰中学读书。1911年春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考取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17年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克伯屈、保罗·孟禄、爱德华·桑代克、约翰·杜威等名家,获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8月,陈鹤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科(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讲授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曾任教务部主任。1920年12月26日,其长子陈一鸣出生,陈鹤琴对他进行了808天的跟踪观察。以此为基础,于1925年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在南京高师教育科期间,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作实验。与陶行知、廖世承、陆志韦、郑晓沧、俞子夷、涂羽卿等人共同倡导新教育,大力提倡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治精神。1920年春,任新教育共进社英文书记。1921年12月与陶行知等人组成中华教育改进社。1921年7月与廖世承合著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法》和《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材料》,由南高教育科出版,列为南高师丛书之一。同时编制中小学各项科目的各种测验,推动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展。1921年8月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任学会总务股主任。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1923年在南京鼓楼头条巷自家客厅创建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招收东南大学教授的子女12人。1925年获东大教育科主任徐养秋支持,扩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正式对外招生。邀请东大教育科美籍讲师洛林斯为顾问,陈鹤琴任园长,张宗麟协助研究工作,和东大教授陆志韦、张子高、涂羽卿、董任坚和附中音乐教师甘梦丹组成董事会。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在教具、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试验结果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陈鹤琴兼任该校指导员及第二院院长。1928年,陈鹤琴出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在南京推行分区实验教育,创办了东西南北中区5个实验学校,其中在幼稚园和低年级推行实验单元教学法。

1928年9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华人教育处,陈鹤琴出任该处处长,负责管理上海公共租界的华人教育。在其任职期间,共创办了7所工部局华人小学:工部局西区小学(今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工部局克能海路北区小学(今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工部局华德路小学、工部局荆州路小学、工部局东区女子小学(今霍山路小学)等和1所工部局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一中学),使华人儿童获得较多的受教育机会;并在这些学校中继续推行教育实验,在上海和华东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

1929年,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陈鹤琴被选为主席。该社后来发展为中国最主要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陈鹤琴出任上海国际救济会教育股主任,负责难民教育协会。陈鹤琴并与刘湛恩、吴耀宗等发起“星期二聚餐会”,商讨抗日救亡事宜。孤岛时期,由于坚持升国旗仪式,受到日本方面压力,1939年,陈鹤琴任上海华人教育处处长,由上海申报馆出资办理报童学校,目的让孩童可识字一千,同年陈氏被迫离开上海。

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前往江西办学,并开始进行“活教育”实验。5月15日,在泰和县新池村创办南昌实小新池分校。10月1日,在泰和县文江村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非教会的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快赢得了声誉,1943年,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将其改为国立学校。

1943年,陈鹤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任内提出五指教学法,主张幼儿教育如同手指与手掌应当涵盖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五种其本项目,手指与手掌骨肉相连不能单独而存,要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及整体的。

1949年5月曾先后两次因“赤化”遭国民政府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

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久,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陈鹤琴出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同年9月,陈鹤琴应邀前往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月,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成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他积极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1950年底,朝鲜战争爆发后,陈鹤琴在反美控诉大会上发言,控诉“美帝在中国办学校没有旁的意思,只在奴化中国儿童”。

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并入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范大学),任南京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兼幼教系主任。同年,他将鼓楼幼稚园捐给国家。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1951年后,作为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一个代表,陈鹤琴开始受到中国大陆共产党政府当局的批判,从《人民教育》副主编张凌光开始,对“活教育”的批评运动逐渐升级、系统化,作为清算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本人的检讨文章也连续见诸报章。

1954年中国大陆展开对胡适的批判运动,这时陈鹤琴被迫在江苏省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公开检讨;并在1955年5月16日,向高校教师代表发表演讲,愤怒声讨杜威“在我心窝上打了三枪,使我受到了他的思想毒害,几乎不可救药”,“今天我要向杜威狠狠地回击三枪”。

在1957年的双百运动中,陈鹤琴试图为其活教育理论翻案,用开设“活教育及其批判”课程的方式,来向幼教系学生传播其“活教育”思想。次年,陈鹤琴被批为“冒牌学者”、“文化买办”,免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职务,入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接受改造。1966年文革中受到迫害。1979年得以平反。1982年12月3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病逝。

为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为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并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为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相关

  • span class=nowrapNsub2/subHsub6/subSOsub硫酸肼是联氨与硫酸生成的盐类,指N2H5HSO4和N2H6SO4两种物质,常写作N2H4·H2SO4。N2H6SO4遇水完全水解,产生N2H5HSO4,而N2H5HSO4尚未分离得到固体。N2H6SO4固体在室温下可以以正
  • 中间产物化学动力学中,反应中间体指在一个非基元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过程出现的中间物种。通常,反应中间体的寿命很短,浓度相对反应物和产物也很低,因此不出现在最终产物中。例如,考虑
  • 环丙酮环丙酮(化学式:C3H4O)是环丙烷的氧代衍生物。其熔点为-90°C,很不稳定,可通过乙烯酮与重氮甲烷在-145°C时反应制备。 由于母体化合物不甚稳定,合成中使用环丙酮的缩酮 代替环丙酮
  • 金州金州区是辽宁省大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金州名称,始于金代。战国时属燕辽东郡。汉置沓氏县,仍属辽东郡。清《读史方舆纪要》载:“沓氏城,在卫(金州)东南”。据史载及遗址考证,当在
  • 狄翁席琳·玛丽·克劳德特·迪翁,CC,OQ,ChLD(法语:Céline Marie Claudette Dion,魁北克法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
  • 钾离子钾离子(K+)是金属元素钾的阳离子。钾是人类营养中的一种必要宏量元素,也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阳离子,同时在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上非常的重要。大量血浆(约每天180升)在肾脏的肾小球处
  • 米歇尔·马约尔米歇尔·居斯塔夫·爱德华·马约尔(法语:Michel Gustave Édouard Mayor,1942年1月12日-),瑞士天文学家,任教于日内瓦大学天文学系,已于2007年退休,但仍以荣誉退休教授身份持续进行研
  • 机场地勤机场地勤为自有航空运输服务以来,出现在各级民用、军用机场的一项重要服务,和机场的运作息息相关且不可或缺,所有的飞行器都需要地勤的服务,从进入停机坪的那一刻起,到离开停机坪
  • 西番莲西番莲(学名:),又名百香果、热情果、鸡蛋果,产于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于巴西,巴拉圭,1610年间传入欧洲,当时西班牙传教士发现其花的形状极似基督之十字架刑具,柱头上3个分裂,
  • 北美洲撞击坑列表北美洲撞击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北美洲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形成原因为大型陨石与彗星自宇宙坠落在地球撞击造成的。在经过侵蚀与深埋等作用,这些撞击坑直径只能从撞击坑的轮缘(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