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作用

✍ dations ◷ 2025-11-12 23:21:41 #交换作用

在物理学与化学领域中,交换作用(以及相关的概念如“交换项”、“交换能”等)是一种仅在全同粒子间出现的量子力学效应。虽然有些地方会将其与经典力学中的力类比而称之为“交换力”,但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力学意义上的相互作用,因为并没有介导这种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

该效应是由全同粒子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所引发的。具体的讲,互换波函数中的两个全同粒子后,波函数的概率密度应与交换前完全相同,因而波函数的符号应保持不变(交换对称)或反号(交换反对称)。玻色子和费密子都会受到交换作用的影响。对于费密子,交换作用起排斥效果(有时也称作“泡利排斥”),与泡利不相容原理有关。对于玻色子,交换作用在全同粒子间起等效的吸引作用,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有关。在两个及以上的全同粒子波函数彼此开始重叠时,交换作用将改变它们彼此间距的期望值。与可区分粒子相比,引入交换作用的影响后,费密子的间距期望值增大(即排斥效应),而玻色子的间距期望值减小(即吸引效应)。此外,交换作用最常见的效应是引发磁矩间的耦合,并导致铁磁性等宏观磁序。

交换作用是一种纯粹的量子力学效应,经典力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该效应在1926年由海森堡和狄拉克分别独立发现。

交换作用有时也被称作“交换力”。但它不是一种实际的力,也不应与交换虚粒子所产生的“交换力”相混淆。例如,电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产生电磁力,夸克之间通过交换胶子产生强相互作用力。相对于此而言,交换作用只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这与其它的相互作用力有别。

量子力学中,粒子依据其自旋可被分为玻色子和费密子。量子场论中的自旋统计定理指出,携带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均为费密子,而携带整数自旋的粒子均为玻色子。多个全同玻色子可以占据完全相同的量子态,但依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全同费密子不能占据相同的量子态。电子携带的自旋为 1/2,是一种费密子,因而材料体系中电子的全体波函数对于任意两电子的交换操作(包括自旋态和坐标的交换)都是反对称的。以下先就不考虑自旋的情况下对交换作用进行说明。

以包含两个电子的氢分子系统为例。若要描述该体系中的电子状态,那么一种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先假定两电子各自独立运动,并在坐标空间中分别对应波函数 Φ a ( r 1 ) {displaystyle Phi _{a}(r_{1})} ab)、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12)和氢分子中额外的质子-电子之间的吸引作用(a2/b1)。假设各量值均为实数。

利用微扰法,可解得该系统的两个能量本征值:

  E ± = E ( 0 ) + C ± J e x 1 ± S 2 {displaystyle E_{pm }=E_{(0)}+{frac {Cpm J_{rm {ex}}}{1pm S^{2}}}} + 为对称态对应的能量本征值, 为反对称态对应的能量。变分法给出的结果与微扰法类似。利用式(1)和式(2)中给出的波函数,可以将 H {displaystyle {mathcal {H}}} 是双势阱双电子体系的库仑积分(可以理解成依 Φ a ( r 1 ) 2 {displaystyle Phi _{a}({vec {r}}_{1})^{2}} 是重叠积分,ex 一项则是与交换作用相联系的“交换积分”,这一项的形式与库仑积分类似,但其中包含了与电子交换项。这一项没有与之对应的简单物理图像,但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它是在交换反对称的要求下产生的。这几个积分项的具体形式为:

C = Φ a ( r 1 ) 2 ( 1 R a b + 1 r 12 1 r a 2 1 r b 1 ) Φ b ( r 2 ) 2 d 3 r 1 d 3 r 2 {displaystyle C=int Phi _{a}({vec {r}}_{1})^{2}left({frac {1}{R_{ab}}}+{frac {1}{r_{12}}}-{frac {1}{r_{a2}}}-{frac {1}{r_{b1}}}right)Phi _{b}({vec {r}}_{2})^{2},d^{3}r_{1},d^{3}r_{2}} + 对应着空间对称(自旋反对称)的态(单重态), 对应着空间反对称(自旋对称)的态(三重态)。

范弗雷克在他的教材中进行了如下分析:

正交轨道中双电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可用一矩阵表出,记作 E ex {displaystyle E_{text{ex}}} = 0)与三重态( = 1)。

由式(3)以及前述关系,当能量 Eex 取得特征值 + Jex 时, s a s b {displaystyle langle {vec {s}}_{a}cdot {vec {s}}_{b}rangle } 和 的交换相互作用就可以简化成电子自旋 s a {displaystyle {vec {s}}_{a}} ab 和式(6)中的 ex 不是同一个量。ab 称作“交换常数”,它是交换积分、重叠积分和库仑积分的函数:

  J a b = 1 2 ( E + E ) = J e x C S 2 1 S 4 {displaystyle J_{ab}={frac {1}{2}}(E_{+}-E_{-})={frac {J_{rm {ex}}-CS^{2}}{1-S^{4}}}} = 0 的轨道),比如同一个原子中的不同轨道而言,仍有 ab = ex

如果 取正值,那么交换作用将会导致电子自旋倾向于平行排列。这种效应是符合价键理论、定域电子占主导的体系(例如原子晶体)中铁磁性的首要成因。但对于巡游电子较多的固体,该模型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详见后述)。反之,若 取负值,则电子自旋将倾向于反平行排列,可能会引发反铁磁性。 的符号是由 ex 和 2 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它可从自旋三重态和单重态的能量差中直接得出:

  E E + = 2 ( C S 2 J e x ) 1 S 4 {displaystyle E_{-}-E_{+}={frac {2(CS^{2}-J_{rm {ex}})}{1-S^{4}}}} ,) 求和:

H Heis = 1 2 ( 2 J i , j S i S j ) = i , j J S i S j {displaystyle {mathcal {H}}_{text{Heis}}={frac {1}{2}}left(-2Jsum _{i,j}langle {vec {S}}_{i}cdot {vec {S}}_{j}rangle right)=-sum _{i,j}Jlangle {vec {S}}_{i}cdot {vec {S}}_{j}rangle } 是交换常数 ab ,不是交换积分 ex 。在晶体中,交换积分 ex 和另一个叫做“交换刚度”(记作 )的物理量有关。它是铁磁体的一种属性。交换刚度和交换积分的关系取决于晶体结构。

对简单立方晶体,

A s c = J ex S 2 a {displaystyle A_{sc}={frac {J_{text{ex}}langle S^{2}rangle }{a}}} 。在伊辛模型中,体系能量的定义是:

E = i j J i j S i z S j z {displaystyle E=-sum _{ineq j}J_{ij}langle S_{i}^{z}S_{j}^{z}rangle ,} C ≈ 2⟨⟩/3B 可以得到交换作用强度的平均值 ⟨⟩,计算结果的偏小或反号即是相对于此而言。)因此海森堡模型无法解释这些体系中的铁磁性。对于这些金属体系中的电子波函数,离域模型,即洪特-马利肯-布洛赫(Hund-Mulliken-Bloch)的分子轨道/能带模型更接近实际的情形。

相应地,在金属体系中,处理巡游电子磁性的斯托纳(Stoner)模型(英语:Stoner model)表现更好。斯托纳模型中,铁磁体里每个原子的平均自旋磁矩(以玻尔磁子为单位)由自旋多数态和自旋少数态的电子数之差除以原子数目给出,因而斯托纳模型中允许出现非整数的平均自旋磁矩。另外,对于铁磁体而言, μ S = g μ B 1 / 2 {displaystyle mu _{S}=-gmu _{rm {B}}^{1/2}} = 2.0023 ≈ 2)这个式子一般会高估原子中的总自旋磁角动量(英语:Spin magnetic moment)。例如,按照斯托纳模型的预测,金属镍中每个镍原子平均具有 0.54 μB 的净磁矩,这和实验上根据饱和磁感应强度、密度和摩尔质量推出的数值 0.61 μB 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对于立方晶体场中孤立的镍原子(电子排布为 3842)而言,每个镍原子拥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因而有 S = 1 {displaystyle {vec {S}}=1} 和 轨道上的电子最好按照离域电子处理,而 4 、5 、3 、4 电子则介于定域与离域之间。怎样处理这些电子,取决于体系中原子核间距的具体数值。对离域电子和定域电子都对磁性产生贡献的体系(常见于含稀土元素的化合物),RKKY(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相互作用(英语:RKKY interaction)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模型。

相关

  • 地方病地方性流行(Endemic)又称地方病或风土病,在流行病学中,指毋须从外界输入,便能在人口内持续出现的疾病,例如:在英国,水痘是地方性流行病,而疟疾并不是。虽然每年在英国都会出现数宗本
  • 月球钠尾月球钠尾指的是月亮有一条钠原子构成的“尾巴”,但由于太微弱,不能被人眼观察到。它长达数十万公里,由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在1998年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时发现。由于受到光子刺激引
  • 佩尔·拉格奎斯特佩尔·拉格奎斯特(Pär Lagerkvist,1891年-1974年),瑞典作家,1940年获选接替维尔纳·冯·海登斯坦成为瑞典学院院士(第8席),曾以《大盗巴拉巴》获得195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拉格奎斯特
  • 佟国纲佟国纲(满语:ᡨᡠᠩ ᡤᡠᠸᡝ ᡬᠠᠩ,穆麟德:,?-1690年),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一等公爵、都统,康熙帝舅父,太子太保佟图赖(三等精奇尼哈番,满语子爵)长子,孝康章皇后之弟,佟国维之兄。康熙二
  • 闻香识女人《闻香识女人》(英语:)是一部于199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电影叙述了一名私立高中的学生,为一位脾气暴躁的眼盲退休军官担任助手。由艾尔·帕西诺、克里斯·奥唐纳(Chris O'Donnell)
  • 谷锺秀 (嘉靖进士)谷锺秀(?-?),字毓卿,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三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进士。曾祖谷志;祖父谷应;父谷明
  • 吴国峰吴国锋(1968年-1989年6月4日)是一位“六四”死难者。成都市新津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86级学生,是新津地区文科状元。“六四”期间,曾为校学生自治会筹委会成员,曾参加过天
  • 尤民生尤民生(1954年10月-),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中国昆虫学家,其研究包括小菜蛾的可持续控制、柑橘潜叶蛾种群、水稻虫病的防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南方水稻害虫的生态系统等。他曾兼
  • 姜丹尼尔姜丹尼尔(朝鲜语:강다니엘 ,1996年12月10日-),韩国男歌手。2017年于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 101 第二季》中以最终票选第一名成为限定期间团体Wanna One的中心位置出道。2019年7月
  • 毛宗鲁毛宗鲁(1407年-?),字师曾,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山东乡试第二十六名。宣德五年(1430年),参加丁丑科会试,得贡士第七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四名。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浙江。2018年,其墓道碑在平度东阁街道正涧村被发现。曾祖毛时敏,元黄梅县尹。祖父毛镛,商河县学教谕。父毛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