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拟人化

✍ dations ◷ 2025-09-09 16:08:02 #萌拟人化

萌拟人化是拟人化的一种形式,指对非人类的对象拟人化、并将受仿对象的特点加入萌的元素。或是借Cosplay行为把该等角色扮演出来;属于二次创作的其中一种手法。

拟人化概念与拟人化角色之创立,旨在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把商品/事物给模拟或演化成人形(或类人形)或其他具有智慧的形体,甚至从该商品/事物之机能、特性、传奇等成分元素经拟人化手法转绎和取其一些关键元素作处境翻译并设入该拟人化角色当中,给予人们对该商品/事物一份亲切感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帮助加深人们对该其之直接印象,以收增强宣传该商品/事物或其引申意识思想等之效。

由于拟人化的变绎手法细节变数无穷,加上有额外加工改造拟人化角色以表达另类讯息的可能,不同手笔、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对某商品/事物的拟人化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以商品/事物拟人化设计的构思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类:

以上两种拟人化设计塑造手法,使商品/事物富有人情味和个性化。再通过各种可行的表达/呈视形式(文字、漫画、动画、游戏或Cosplay等)来强调商品/事物的特征,把其动作、言语与该商品/事物本身直接联系起来,凸显宣传效果。

萌拟人化手法常见的类型以蓝本和例子来分:

娘化,又称“萌娘化”,指的是将任何人物或者事物赋予女性的性格、外貌、衣着等的行为和过程,是萌拟人化的一种。现在的娘化,一般是指萌化的娘化,就是用萌系手段进行的女性化,是伴随着日本ACG次文化发展而兴起的。在日本漫画、动画和电子游戏中,很多本来是男性的角色都会被娘化,变成萌系女性的形象,因为娘化的角色能更吸引观众和玩家,尤其是男性。目前网络和虚拟文化中的娘化情况非常普遍,甚至一些历史和宗教角色都被描绘成女性。“Japanizing Beam!”(娘化光线)是一个揶揄这种现象的词汇,用以讽刺无论任何事物都会被娘化。

以下是少数萌拟人化手法的特殊类型和例子:

拟人化Cosplay乃就拟人化角色度身特别制造服饰或兽皮衣,在了解受扮者之历史、传奇、时事等背景资料的准备下,并配合道具、化妆、身体语言等来扮演该等拟人化角色。部分角色更会加上蕾丝花边、优雅饰物与剪裁等作装备(属于二次创作手法)。更大胆的更会学习中式古代画作常用手法“抽象”,采取形像上较抽象的拟人化,例如以另类线条和剪裁比喻一些结构,使之较有更浓厚的艺术和虚幻气息。

相关

  •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英语:Proton-pump inhibitor、缩写为PPI)或称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是一种抑制氢离子泵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于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是显著也长效的,可以说是现今减少胃酸分泌
  • 潘多拉病毒咸潘多拉病毒 Pandoravirus salinus甜潘多拉病毒 Pandoravirus dulcis潘多拉病毒(英语:Pandoravirus),非常大型的病毒。其基因组比一般病毒都要大得多。长度达到1 微米,直径达到0
  • 纳维克劳德-路易·纳维(法语:Claude-Louis Navier,1785年2月10日-1836年8月21日)是一位法国工程师与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力学领域。著名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以他和乔治·加布里埃尔·斯
  • 保护色保护色,又称隐蔽色,是动物体色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是为求生存、适应环境的方式。树蛙、锹形虫、赤尾鲐(赤尾青竹丝)、北极熊、蟹蛛、加蓬膨蝰都有保护色。隐蔽色可能出现在被猎食者
  •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一所以远程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为主的大学,1978年2月开始筹建,1979年2月6日正式开学,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
  • T-34坦克T-34坦克是一款苏联于二战前研发的中型坦克。T-34坦克出现时纳粹几乎没有能对付这种坦克的武器,它的76毫米火炮能够轻松击穿同时期德军的所有坦克。它的出现对纳粹德国造成了
  • 刘尔炘刘尔炘(1864年-1931年),字又宽、晓岚,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清末翰林,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刘尔炘考中乡试第六名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式二甲进士
  • 直木三十五直木三十五(1891年2月12日-1934年2月24日),日本小说作家、编剧、导演,本名植村宗一,“直木三十五”是他的笔名。他是大正与昭和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植村宗一于1891年(明治24年)2月12
  • 丹尼尔·波尔特丹尼尔·波尔特(Daniel Poulter,1978年10月30日-)是一位英格兰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保守党。自1992年开始,他担任中萨福克和北伊普斯威奇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出生在肯特郡
  • 鱼袋鱼袋是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一种官员配饰。它始于唐朝,按《宋史·舆服志》:“其制自唐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因盛以袋,故曰鱼袋”。鱼袋在中国至明朝时废除,在朝鲜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