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书带蕨

✍ dations ◷ 2025-07-26 10:16:07 #书带蕨属,附生植物,1997年描述的植物

海南书带蕨,是书带蕨属的一个物种,原分布于中国海南省(三亚、白沙、陵水、儋县、乐东)、云南省(河口)及越南北部。

2003年李荣文在台湾台北市北投唭哩岸山进行生态总体调查发现共约130株海南书带蕨孢子体聚落。2005年高卉、张宪春等依据1995、1997年Edmund H. Crane对书带蕨科的研究成果,将中国蕨类分类原为书带蕨科与车前蕨科合并成书带蕨科,原有的Vittaria成员应属Haplopteris,因此海南书带蕨的学名更动为 Haplopteris hainanensis (C. Chr. ex Ching)。

2003年8月,李荣文进行唭哩岸山生态总体调查时,发现海南书带蕨族群。当时普调全区发现孢子体植株总量约130余株,其后因天灾、动物、人类不当采集等危害与自然老死,至2006年6月底只剩50余株。至2007年底,因盗采严重,成熟植株剩下不到十株,有灭种危机。2008年普调生长海南书带蕨配子体岩壁约3平方米。

该地区海南书带蕨苞子体个体附生岩壁苔藓层或桫椤(笔筒树)基部上,比旁边的姬书带蕨个体耐旱。配子体密生附生岩壁上,条件适合处密生孢子体,少许可长大成株形成孢子体聚落。孢子体幼生期只长营养叶,成熟后才长孢子叶,初熟个体营养叶与孢子叶共存,老熟体只剩细长孢子叶,枯萎叶片宿存不掉落。营养业叶形汤匙状,长约1-7公分,每年初春新抽营养叶2-3片。个体成熟后开始长孢子叶,初生孢子叶叶形半汤匙与线形状,长约10公分。孢子囊群着生在叶片后半段。成熟孢子叶线形,宽约0.5-1公分,长约10-35公分,孢子囊群分布叶背两侧近叶缘深陷凹槽中,每年初春(约2-3月)抽新孢子叶1-8片,新孢子叶红色,清明前后转绿色逐渐长出孢子囊群。与中国产海南书带蕨植株附生于蒲葵树干上不同。少数昆虫会啃食海南书带蕨嫩叶,已纪录到有蝗虫类等,属杂食性昆虫,尚未纪录到以海南书带蕨为寄主植物之昆虫。

早在1995年,刘以诚等人曾在台北市剑潭山西向岩壁卧龙岗裸露岩壁发现疑似海南书带蕨配子体与幼生孢子体。此处岩壁于2008年实地观察没有发现成熟营养叶与孢子叶个体,长有配子体岩壁约1.5平方米。

初步判断海南书带蕨的孢子随着在越南或中国南方发展之强盛热对流雷雨包,经强盛西南气流输送台湾北部降水落地后萌芽生长。

相关

  • 醇类醇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在化学中,任何有机化合物,其羟基官能团(-OH)被绑定到一个饱和碳原子,就叫醇。通常意义
  • THB/BHsub4/sub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又称沙丙蝶呤(Sapropterin),简称BH4, 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一种重要辅酶:苯丙氨酸羟化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将酪氨酸转化
  • 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全名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元首,设置于1925年7月1日,终止于1948年5月20日中华民国正式行宪后。国民政府主席由中国国民党党内要员或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英文: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缩写:GMS)是基于湄公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包括的国家有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
  • 北苏拉威西北苏拉威西省(印度尼西亚语:Sulawesi Utara)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由苏拉威西岛北部、桑义赫群岛和塔劳群岛及周边海域组成,首府万鸦老,人口约215万(2006年)。大部分北苏拉威西人信奉
  • 长沙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可以指:
  • 宁陵县宁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豫东平原,东与商丘市区交界、西连睢县、南邻柘城县、北与民权县相连。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
  • 兴达港兴达港位于台湾高雄市茄萣区,台17线滨海公路旁,占地约5公顷左右,又称兴达渔港,属于台湾的第二类渔港。主要停泊远洋渔业以及观光用途,目前一共分成四个区域开发,分别是“游艇观光
  • 开放媒体联盟开放媒体联盟(Alliance for Open Media,简称AOMedia)是一个发展开放影像编码的非营利组织,目标是开发免专利的影像编码格式,作为VP9影像编码的继任者,取代需要专利的HEVC影像编码
  • 斯蒂利安·马卡尔斯基斯蒂利安·马卡尔斯基(保加利亚语:Стилиян Макарски,1985年3月18日-),保加利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2014年8月,斯蒂利安·马卡尔斯基出战保加利亚羽毛球公开赛,与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