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书带蕨

✍ dations ◷ 2025-11-04 14:20:17 #书带蕨属,附生植物,1997年描述的植物

海南书带蕨,是书带蕨属的一个物种,原分布于中国海南省(三亚、白沙、陵水、儋县、乐东)、云南省(河口)及越南北部。

2003年李荣文在台湾台北市北投唭哩岸山进行生态总体调查发现共约130株海南书带蕨孢子体聚落。2005年高卉、张宪春等依据1995、1997年Edmund H. Crane对书带蕨科的研究成果,将中国蕨类分类原为书带蕨科与车前蕨科合并成书带蕨科,原有的Vittaria成员应属Haplopteris,因此海南书带蕨的学名更动为 Haplopteris hainanensis (C. Chr. ex Ching)。

2003年8月,李荣文进行唭哩岸山生态总体调查时,发现海南书带蕨族群。当时普调全区发现孢子体植株总量约130余株,其后因天灾、动物、人类不当采集等危害与自然老死,至2006年6月底只剩50余株。至2007年底,因盗采严重,成熟植株剩下不到十株,有灭种危机。2008年普调生长海南书带蕨配子体岩壁约3平方米。

该地区海南书带蕨苞子体个体附生岩壁苔藓层或桫椤(笔筒树)基部上,比旁边的姬书带蕨个体耐旱。配子体密生附生岩壁上,条件适合处密生孢子体,少许可长大成株形成孢子体聚落。孢子体幼生期只长营养叶,成熟后才长孢子叶,初熟个体营养叶与孢子叶共存,老熟体只剩细长孢子叶,枯萎叶片宿存不掉落。营养业叶形汤匙状,长约1-7公分,每年初春新抽营养叶2-3片。个体成熟后开始长孢子叶,初生孢子叶叶形半汤匙与线形状,长约10公分。孢子囊群着生在叶片后半段。成熟孢子叶线形,宽约0.5-1公分,长约10-35公分,孢子囊群分布叶背两侧近叶缘深陷凹槽中,每年初春(约2-3月)抽新孢子叶1-8片,新孢子叶红色,清明前后转绿色逐渐长出孢子囊群。与中国产海南书带蕨植株附生于蒲葵树干上不同。少数昆虫会啃食海南书带蕨嫩叶,已纪录到有蝗虫类等,属杂食性昆虫,尚未纪录到以海南书带蕨为寄主植物之昆虫。

早在1995年,刘以诚等人曾在台北市剑潭山西向岩壁卧龙岗裸露岩壁发现疑似海南书带蕨配子体与幼生孢子体。此处岩壁于2008年实地观察没有发现成熟营养叶与孢子叶个体,长有配子体岩壁约1.5平方米。

初步判断海南书带蕨的孢子随着在越南或中国南方发展之强盛热对流雷雨包,经强盛西南气流输送台湾北部降水落地后萌芽生长。

相关

  • 中国饮食 - æœé¥° - 建筑 - 文物 - 节日 - 教育 ç§‘å­¦ - 五术(医学 - 术数) - æ­
  • 新霉素新霉素(ne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949年微生物学家Selman Waksman和他的学生Hubert Lechevalier在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中分离获得。新霉素大多用于局部给药
  • 罗伯特·布朗罗伯特·布朗(英语:Robert Brown,1773年12月21日-1858年6月10日),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主要贡献是对澳洲植物的考察和发现了布朗运动。布朗出生于苏格兰的东海岸的芒特罗兹,在爱丁堡
  • 德川纲吉德川纲吉(1646年2月23日—1709年2月19日)是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在职期间为1680年至1709年。他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第四子,生于正保三年正月初八,卒于宝永六年正月初十,乳名德松。
  • 晶圆晶圆(英语:Wafer)是指制作硅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硅芯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晶圆是生产集成电路所用的载体,一般晶圆产量多为单晶硅圆片。晶圆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按
  • 蝶海猪鱼蝶海猪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区,从印尼苏门答腊岛至圣克鲁斯群岛海域,栖息深度1-4米,体长可达12公分,栖息在水浅有遮蔽物的礁石区海
  • 平衡 (物理学)在物理学上,平衡是指一种稳定状态。在各种物理学领域中有不同的结果,如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静电平衡等,举例来说,力学平衡中在一系统或一质点上,一物体所受合力为0,则称为平移
  • 五台构造期五台构造期,简称五台期,是新太古代(28-25亿年前)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五台运动或称五台事件。五台运动是以山西五台山命名的,在黑龙江也叫麻山运动。五台
  • 西武铁道西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日语:西武鉄道/せいぶてつどう  */?),简称西武铁道、西武铁路,是日本一家大型民营铁路公司,为西武集团(日语:西武グループ)旗下主要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埼玉县所
  • 光果苏铁光果苏铁(学名:),也称马达加斯加苏铁,属于苏铁科的一种植物,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及东非热带地区,可作为观赏及药用植物。光果苏铁首先在1804年由法国殖民地植物学家Louis-Marie Au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