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平面

✍ dations ◷ 2024-12-23 08:32:17 #侵蚀地形,地貌学

夷平面(英文:planation surface,德文:Rumpffläche:73),也称剥蚀面、侵蚀面、准平原、残余面、均夷面、山足面、山顶面、峯顶面等,是由于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过一切年龄上先于它的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96,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英语:Base level)的平坦地形:93,上有残山存在,地面有风化壳或其它碎屑堆积:158,是地貌长期发展的终极产物经抬升破坏或埋藏的结果:520。夷平面是与长时间稳定的海侵(英语:Marine transgression)环境相对应的大尺度地貌景观,其原始高度受控于当时的地貌基准,在地貌对比研究中起着“基准点”的作用:58。

夷平面是一个总括性的地貌术语,是一种特殊的侵蚀面,包括:准平原(peneplain)、泛平原(panplane)、始平原(Primärrumpf)、终平原(Endrumpffläche)、山足面(英语:Pediment (geology))(pediment)、山麓面(英语:Pediplain)(pediplain,也叫联合麓原)、刻蚀平原(英语:Etchplain)(etchplain)、热带稀树平原(Savanna plains)、浪蚀平台(wave-cut platform)、剥露或构造平原(stripped or structural plains)、宽谷(英语:Strath)(strath)和冰缘山足面(periglacial pediments):2。

“夷平面”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威廉·莫里斯·戴维斯和阿尔布雷希特·彭克等地理学家的研究:96。李希霍芬在1886年出版的《考察指南》(Führer für Forschungsreisende)中,将外表通过磨蚀作用形成的山脉的种类称为“磨蚀山脉”:73。1899年,戴维斯提出“准平原”概念,此后相继有学者对“准平原”概念发起攻击,瓦尔特·彭克研究了1877年由格罗夫·卡尔·吉尔伯特(英语:Grove Karl Gilbert)提出的“山足面(英语:Pediment (geology))”并延伸提出“山麓梯地(英语:Piedmonttreppen)”概念,二战后又有莱斯特·查尔斯·金(英语:Lester Charles King)提出“山麓剥蚀平原(英语:Pediplain)”概念:158。这些剥蚀面可以说是准平原的变种,统称之为“夷平面”:158。1948年,前苏联地理学家康斯坦丁·马尔科夫(英语:Konstantin Markov)提出了在地貌夷平作用为主导下形成的四种地貌水准面,对夷平面进行了综合阐述:96。此后,让·特里喀尔(英语:Jean Tricart)、安德烈·卡耶、朱利叶斯·布台尔(英语:Julius Büdel)、赫尔曼·冯·维斯曼(英语:Hermann von Wissmann (geographer))等地貌学家都对夷平面进行了研究:96。20世纪60年代开始,夷平面相关问题成为了地貌学家的研究焦点,1960年国际地理大会上夷平面的成因问题成为地貌组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1961年的中国地貌学会议也决定把地貌水准面问题列为此后地貌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首项任务:96。

由于早期学者提出的“夷平面”是在不同气候系统下发育的,由不同主导外力所形成,诸如戴维斯的“准平原”(peneplain)、吉尔伯特(英语:Grove Karl Gilbert)的“山足面(英语:Pediment (geology))”(pediment)、金(英语:Lester Charles King)的“山麓面(英语:Pediplain)”(pediplain)、韦兰(英语:Edward James Wayland)的“刻蚀平原(英语:Etchplain)”(etchplain)、布台尔(英语:Julius Büdel)的“双层水平面”(double leveling surfaces),导致夷平面的定义较为混乱,但每一个的定义都是正确的:107。正如地貌学家崔之久所言,只要条件允许,各家定义的“面”都可以看成是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只是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营力作用类型和速度不同而已:1796。

在英文文献中,部分研究者把“夷平面”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侵蚀面,另有大量英文文献作者将“夷平面”与“侵蚀面”看作是同义词,这一定义导致在不同语言间产生相当大的混乱,各语言间的翻译也出现了混乱:2。

地貌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形成夷平面的作用称“夷平作用”,它是剥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磨蚀作用共同构成的,致力于倾向侵蚀基准(英语:Base level):74。陆块在构造相对休止期间,在一种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夷平作用长期削切地质构造面,以控制该陆块的基准面为目标,地面逐渐削平,形成平缓起伏的地形,成为夷平面:97。夷平面生成后,在后期构造运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夷平面的现代地貌,常见的夷平面有四种变形:断裂变形、拗曲变形、拗曲与断裂伴生变形、掀斜与断裂伴生变形:102-103。一般来说,形成越早的夷平面越难保留,因为可能遭到后来的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而破坏严重,中国东部地区保存最老的夷平面其时代不超过白垩纪:172。

影响夷平面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前期大地构造(s)、侵蚀基准面(英语:Base level)(e)、气候(c)、岩性(英语:Lithology)(r)、时间(t)、后期构造运动(m):109。夷平面的形成可以看作是这些因子的函数:

Y = f ( s , e , c , r , t , m )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Y=f(s,e,c,r,t,m)\end{aligned}}} :109

由于区域性的差异,建立统一的界定夷平面的数学标准是非常困难的:108。夷平面形成的时间也受到多个因素控制,如地貌原始起伏、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差异等,一个夷平面的形成需要数千万年,华北陆块中奥陶世-早石炭世的准平原的发育和持续期约一亿五千万年:7。

未经后期变形的夷平面在形态上具备的特点有:

由于气候、水系、岩性(英语:Lithology)、时间等因素的不同,夷平面表现出多种形态。北京大学崔之久、李德文等学者认为,“夷平面”这一概念包括准平原、山麓面(英语:Pediplain)、联合山麓面和刻蚀平原(英语:Etchplain)四种类型:1795。兰州大学潘保田、李吉均等学者根据形成方式和条件,将夷平面分为准平原、山麓剥蚀平原(英语:Pediplain)、双层水平面、冻融山足面与冻融剥夷平原四种类型:520-523。根据夷平面的活动状态,崔之久将乔治·菲尼尔·亚当斯(George Finiel Adams)的分类完善为七种:活动面、休眠面、外来面、废止面、埋藏面、剥蚀面或化石面、叠置面:1801。马尔科夫(英语:Konstantin Markov)划分了四种地貌水准面,根据夷平面发育的水准面的不同就可以划分出对应的海蚀-堆积夷平面、剥蚀夷平面、雪线夷平面和上部剥蚀夷平面:108。西南大学楚玉春等学者从气候地貌学的观点对夷平面进行了地带性划分,得出四种类型的夷平面:温湿夷平面、萨瓦纳夷平面、干旱夷平面和寒冻夷平面:116。

对夷平面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和重建区域地貌发育过程和历史,对了解区域构造单元及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强度和幅度也有一定意义,另外在矿产勘探领域也有应用:104。夷平面的测年,主要原理是依靠松散堆积物中的化石以及对沉积物进行同位素测年:72。夷平面形成的年代,就是地表隆升开始的年代:110。就目前的知识而言,确凿的夷平面及其可信的时代、高度、性质等是唯一国际公认的判断陆地抬升幅度的证据:1798。以夷平面为主的层状地貌面的分布范围广泛,高度相对稳定,它们的上升真正代表了高原的隆升,因而成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众多高原隆起的重要证据:520。应用夷平面的原始高度,即可以研究和确定这些高原的抬升幅度:1。

相关

  • 林业林业是对树木和森林(包括竹林)进行经营、管理,对与其相关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管理的行业和科学。它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能提高人类和
  • 天文学家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当代的天文
  • 达梭航天达索航空是法国的一家军用航空和商用机制造商,附属于达索集团。在1929年由马歇尔·布洛契(Marcel Bloch)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歇尔布洛契改名成马歇尔·达索(英语:Marcel Dassa
  • 全盛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
  • 诺司替勃诺司替勃(又名去甲氯司替勃)是合成代谢类固醇,雄激素。体育比赛禁用兴奋剂。注意:此处包括了那些只有微弱男性化效应(或抗男性化(如氧雄龙))的蛋白同化甾类(因为它们合成代谢效应也是
  • 巴林第纳尔巴林第纳尔(阿拉伯语:دينار‎)是巴林的流通货币,由巴林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编号BHD。辅币单位费尔,1第纳尔=1000费尔。
  • 赫梅尔尼茨基起义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 伊凡·博洪 马克西姆·克雷沃尼斯 伊斯拉姆三世·吉雷赫梅尔尼茨基起义(或称赫梅尔尼茨基之乱、波兰哥萨克战争,波兰语:Powstanie Chmielnickiego,乌克兰
  • 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安东尼奥·德帕杜亚·玛丽亚·塞维里诺·洛佩斯·德桑塔·安纳·伊·佩雷斯·德·莱乌隆(西班牙语:Antonio de Padua María Severino López de Santa Anna y Pérez de Lebr
  • 国家宪兵 (法国)国家宪兵(法语:Gendarmerie nationale)是法国的两支警察部队之一,另一支是法国国家警察。法国宪兵已改隶于内政部,但仍然另外负责国防部的任务,担任法国军队的宪兵工作,负责执行警
  • 罗伯特·昆兹罗伯特·昆兹(英文:Robert Edward Coontz,1864年6月11日-1935年1月26日)海军上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与美国舰队总司令。 昆兹生于密苏里州汉尼拔镇,1885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官校,在他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