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号邮轮

✍ dations ◷ 2025-02-24 14:02:47 #乔治·华盛顿号邮轮

乔治·华盛顿号邮轮(英语:SS George Washington)为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于1908年建造的远洋定期船,设籍于不来梅,船名来自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一次大战期间,该船曾以USS 乔治·华盛顿(USS George Washington(ID-3018))和USAT 乔治·华盛顿(USAT George Washington)为名,分别服役于美国海军和陆军。战间期时,它改回到原先的名字继续运行。二战期间,它再次受到美国陆军和海军的征召,而海军则是以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阿尔伯提斯·W·凯特林(英语:Albertus W. Catlin)为名,将它命名为USS 凯特林(USS Catlin (AP-19))。

乔治·华盛顿号邮轮在1908年启用后,成为了当时德国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船只。乔治·华盛顿邮轮的设计初衷是追求舒适的搭乘环境,因此它的头等舱相当的奢华,但航速就没有太大的亮点。乔治华盛顿邮轮最多可乘坐2900人,1909年1月,它从不来梅出发前往纽约,开始了它的处女航。1911年6月,英国乔治五世的海上加冕阅兵中,乔治·华盛顿邮轮是其中最大的船只。

1912年4月14日,乔治·华盛顿号邮轮在纽芬兰大浅滩遇到了一座巨大的冰山并警告了附近区域的船只,包括后来沉没在附近的白星航运邮轮-泰坦尼克号。当时的新闻相当喜爱报导哪些知名歌手、演员或政治家等知名人物搭乘了乔治·华盛顿号邮轮。

一战爆发后,乔治·华盛顿邮轮被当时保持中立的美国扣押,直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乔治·华盛顿号后来被美国政府征收并交给海军用做运兵船(英语:Troopship)。美国海军将其命名为USS 乔治·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ID-3018))。1917年12月,装载了美国大兵的USS 乔治·华盛顿号开始了它在美国海军的生涯。

贡比涅停战协定后,乔治·华盛顿号总计运送了48,000人前往法国和34,000人回到美国,其中包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曾两次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乔治·华盛顿号在1920年退役,并转交给美国海运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hipping Board)使用。委员会将该船改回原先的名字, 并供美国邮务汽船公司(英语:United States Mail Steamship Company)和美国海运(英语:United States Lines)从事跨大西洋的载客服务。1931年,从事载客服务十年后,乔治·华盛顿号邮轮被闲置于马里兰州的帕塔克森特河。

二战期间,该船再次被美国海军征用,并改名为USS 卡特林(USS Catlin(AP-19))。之后该船在租借法案之下被租借给英国六个月,但是其老旧的燃煤引擎实在是太慢,难以取得其预估的作战效益。1943年,换装成燃油引擎后,该船被租借给了美国陆军,名为USAT 乔治·华盛顿,在世界各地执行了许多运兵任务。1944-1947年间,它定期航行于英国和地中海,最后在巴尔的摩闲置,结束它在军中的生涯。1951年1月,乔治·华盛顿号惨遭大火烧毁,一个月后,由于受损严重,它被报废并作为废铁出售。

乔治·华盛顿号邮轮由伏尔铿造船厂在德国斯德丁耗时两年(1907-1908年)建成。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计划将该船用于不来梅到纽约的客运航线,因此决定以首位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之名来命名这条船,希望能借此吸引当时在跨大西洋航运占有大量占比的移民,和以此减少抵达时的手续。1908年11月10日,在美国驻德大使大卫·杰恩·希尔(英语:David Jayne Hill)主持下,该船举行下水(英语:Ceremonial ship launching)和命名典礼。下水后,乔治·华盛顿号邮轮仅次当时冠达邮轮拥有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邮轮,为世界上第三大的远洋定期船,同时也将德国汉堡-美洲航运公司拥有的奥古斯都·维多利亚女皇号(英语:RMS Empress of Scotland (1905))挤下,成为德国最大的船只,直到1913年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的祖国号(英语:SS Leviathan)下水为止。

乔治·华盛顿号完工时,报纸多称其容积总吨为27,000吨,不过根据现今的资料记载,乔治·华盛顿号的容积总吨应为25,570吨。根据记载,乔治·华盛顿号的排水量约为37,000长吨(38,000公吨),是英国战舰无畏号18420吨排水量的两倍。乔治·华盛顿号的动力来源为两具四胀式蒸汽引擎,能产生20,000匹马力(15,000千瓦特)动力,时速高过制造商保证的18.5节(34.3千米每小时)。由于乔治·华盛顿号的设计主在强调舒适而非速度,因此每日仅需消耗350长吨(360公吨)的煤炭,为冠达邮轮旗下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煤炭消耗量的三分之一。由于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煤碳,能用在运载客货的空间也就更多,乔治·华盛顿号最大能装载13,000长吨(13,000公吨)重的货物。该船使用史东-洛伊德(Stone-Lloyd)系统的液压水密门,安装于船上十三个水密隔舱。

乔治·华盛顿号的客舱能够让将近2,900名乘客搭乘,客舱分为四级,依序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和统舱。头等舱和二等舱能搭乘900人,剩余的2,000名乘客则乘坐于三等舱或统舱(英语:steerage)。与一般邮轮的九层甲板规划不同,乔治·华盛顿号采用八层甲板设计,这种设计能让乘客感到更加宽阔。船上总共有31间含浴室的头等舱,特制的皇家客房则由德国建筑师鲁道夫·亚历山大·施洛德(英语:Rudolf Alexander Schröder)设计。除了头等舱外,其他三等客舱皆以符合各级别的“舒适种类”(comfortable manner)进行装潢。

头等舱的公共客舱相当的奢华,内部还有德国壁画艺术家奥托·伯尔哈根(德语:Otto Bollhagen)纪念乔治·华盛顿生平的壁画。头等舱的乘客们拥有一个宽阔的起居室、布鲁诺·保罗(英语:Bruno Paul)设计装潢的阅读室、两层楼的吸烟室和与船同宽的餐厅。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称,被宽阔楼梯连接的双层吸烟室,对头等舱乘客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餐厅能容纳350名乘客,二到六名的乘客能坐在“宽阔且可移动”的红色摩洛哥椅围绕着餐桌一起用餐。白与金色是餐厅使用的主要色调,墙壁以蓝色为基底,并以花卉图案装饰,餐厅上方则是圆形的镀金屋顶。

除此之外,船上还有一间备有“Swedish exercises”(一种伸展运动器材)的健身房、两部给懒惰不想运动的人使用的电梯、一间开放给摄影师们的暗房、能容纳20只狗,并由一名管理员看管的狗舍、70乘50英尺(21乘15米)大的日光浴间,里面还有绿色和金色的挂毯,以及棕梠和各式各样的花卉、一座在遮盖甲板(Awning deck)上的露天咖啡厅。二等舱的乘客则有一间宽阔的餐厅、一间客厅和吸烟室,三等舱的乘客也有差不多的设施能使用。

1909年6月12日,乔治·华盛顿号开始了它的处女航,自不来梅行经南安普顿和瑟堡前往美国纽约。该次航行的乘客总数为1,169人,其中包含一组德国记者、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总裁菲利浦·海尼根(德语:Philipp Heineken (Kaufmann)),以及一只名为“领事”(Consul)的黑猩猩,它隶属于威廉·莫利斯中介公司(英语:William Morris Agency)旗下,将前往美国进行歌舞杂耍巡回表演。

6月20日,胜家大楼挂上了和平联盟(League of Peace)的官方旗帜来欢迎乔治·华盛顿号抵达纽约,晚上6点半时,乔治·华盛顿号停靠于北德意志-劳埃德在新泽西霍博肯的凸堤码头。碰巧的是,一家奥匈帝国航运公司以乔治·华盛顿妻子命名的邮轮-玛莎·华盛顿号(英语:USS Martha Washington (ID-3019))也停靠在同个港口中。

6月22日,船上举办了一场记者午餐会,隔天下午,约3,000多名的美国革命女儿会(英语: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成员,赠送了乔治·华盛顿号一个纪念铜牌。美国前众议员和大使史蒂夫·L·伍德福德(英语:Stewart L. Woodford)在赠送典礼上致词,而该铜牌则置于头等舱吸烟室楼梯的下方。自6月24日开始,北德意志-劳埃德将乔治·华盛顿号开放5日以供公众参观。

7月1日,乔治·华盛顿号开始了它的东行之旅,之后它定期航行于不来梅和纽约,中途停靠南安普敦及瑟堡。北德意志-劳埃德看到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号组员对它的昵称)的成功后,很快的又下订了一艘相似但更大的船。

1911年6月24日,乔治·华盛顿号参加了英国乔治五世的海上加冕阅兵。它被安排在商船队伍中第二排的最前头,且好好的“打扮”了一番。泰晤士报的报导中称乔治·华盛顿号是出席阅兵的船舰中最大的。

1912年4月14日早上,乔治·华盛顿号行经纽芬兰大浅滩南端前往纽约时,船上的组员发现了一座冰山。当天下午,乔治·华盛顿号以0.5英里(0.80千米)远的距离经过冰山,组员估计在水线上的冰山高112英尺(34米)、长410英尺(120米)。完成纪录船只位置后,乔治·华盛顿号以无线电的方式警告同样位于该区域的船只。白星航运的泰坦尼克号的一名无线电操作员在乔治·华盛顿号东方250海里(460千米)处收到这则警告。4月15日,在警告发出后不到12个小时,乔治·华盛顿号收到了含糊不清的信息,而这段信息的内容正是泰坦尼克号在乔治·华盛顿回报发现冰山的位置附近与冰山相撞。爱德温·德莱克泽尔(Edwin Drechsel)在他的两本北德意志-劳埃德编年史中,比对了乔治·华盛顿号船员拍下的冰山照片(在他的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和汉堡-美洲航运公司轮船-普林兹阿达尔伯特号(英语:SS Prinz Adalbert)船员所拍摄的泰坦尼克号冰山照片,声称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即是乔治·华盛顿所回报的冰山。

在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营运期间,有许多重要或有趣的乘客乘坐乔治·华盛顿号往返欧洲。1909年8月,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在他的同事卡尔·荣格和桑多尔·费伦齐(英语:Sándor Ferenczi)陪同下,搭乘乔治·华盛顿号自不来梅前往纽约,开始他唯一一次的美国行。1910年2月,爱德华七世任命的枢密院顾问官(Privy Counsellor),同时也是银行家的埃德加·施派尔(英语:Edgar Speyer)搭乘它前往参访美国。5月,溥仪的皇叔-载涛结束他为期4天的纽约参访离船后,乔治·华盛顿号在离港时,在主桅挂上了清帝国国旗向其致意。10月,当时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弟弟亨利·沃特斯·塔夫脱(英语:Henry Waters Taft)在结束欧洲参访后,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回到美国。12月,探险家弗雷德里克·库克(英语:Frederick Cook)登上了这艘船,因为他声称抵达北极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差点在船上与人打起架来。在同一个航班上的,还有德国演员恩斯特·冯·波萨特(英语:Ernst von Possart),他将前往纽约,参加他睽违20年首次在纽约的表演。

1911年1月,刚结束在大都会歌剧院皇室之子(英语:Königskinder)歌剧首演的作曲家恩格尔贝特·洪佩尔丁克,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柏林准备进行该部歌剧的首演。4月时,美国雕塑家乔治·格列·巴纳德(英语:George Grey Barnard)因为一个名为国家道德保护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Protection of Morals)的组织,抗议其展放于哈里斯堡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大厦前的裸体雕塑,为了处理这件事情而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回到纽约。7月时,乔治·华盛顿号载着6只白孔雀、2头狮子、2只大象、150只猴子以及2,000只金丝雀,从印度出发前往圣路易斯动物园(英语:Saint Louis Zoo)。8月,有两个重要人物搭乘了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柏林。一个是梅西百货合伙人之一-内森·斯特劳斯(英语:Nathan Straus)(伊西多·斯特劳斯的弟弟),他将代表美国出席举办在柏林的第三届世界婴儿保护大会(third world congres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fants);其二是美国众议员理查·巴尔托特(英语:Richard Bartholdt),他受塔夫脱总统命令,要将美国人民的礼物:“弗里德里奇·威廉·冯·施托伊本的雕像”交送给德国政府,因此他和雕像一同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柏林。身为金融家和慈善家的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英语:J. P. Morgan, Jr.),在1912年11结束他为期2个月的欧洲行后,搭乘乔治·华盛顿号返家,12月时,他的妻子也随之搭乘乔治·华盛顿号返家。同样搭乘11月航班的,还有苏格兰女高音歌手玛莉·加登(英语:Mary Garden),她刚结束在苏格兰的假期。接下来的12月,和摩根太太搭乘同一船班的,还有德国歌剧女高音佛丽妲·亨佩(英语:Frieda Hempel)和美国歌剧男高音里昂·莱斯(德语:Leon Rains)。亨佩和莱斯分别与柏林皇家歌剧院和德累斯顿萨克森皇家歌剧院(Saxon Royal Opera of Dresden)合作。

1913年11月时,新婚的纽约地方助理检察官弗朗西斯·鲍斯·塞尔(英语:Francis Bowes Sayre, Sr.),和他的妻子洁西·伍德罗·威尔逊·塞尔(英语:Jessie Woodrow Wilson Sayre)(她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女儿)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欧洲度蜜月。他们在白宫举行婚礼,之后搭乘乔治·华盛顿号的皇家客房。下一年的一月,英国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登上乔治·华盛顿号,悄悄离开了纽约。毛姆在去年的11月中旬抵达纽约,观赏比利·伯克(英语:Billie Burke)在他的新戏“承诺之地”(The Land of Promise)的纽约首演。

身为慈善家的名媛莎拉·波尔克·福尔,在1923年8月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欧洲之旅。她乘坐于乔治·华盛顿号的头等舱中,并由她的女儿、女婿以及侍从陪同。旅途结束于1924年2月。

1914年一战爆发后,乔治·华盛顿号在纽约港中寻求庇护。1917年,当美国加入战争后,乔治·华盛顿号被拖到纽约海军造船厂准备改装成运兵船。同年9月6日,乔治·华盛顿号开始投入使用,由埃德温·T·波洛克(Edwin T. Pollock)指挥。

1917年12月4日,乔治·华盛顿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运兵任务,然后在接下来的2年中航行了18趟之多,以支援美国远征军。期间,它也航行过数次特殊运输任务。1918年12月4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其他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一同搭乘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欧洲。航行期间,它在宾夕法尼亚号战舰与其它在12月13日加入的10艘战舰和28艘驱逐舰护送下抵达布雷斯特,充分展现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运载4,000名士兵回国后,1919年1月,乔治·华盛顿号载着时任海军部助理部长(英语: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中国和墨西哥的巴黎和会代表前往法国。然后在2月24日再载着威尔逊返回美国。

1919年3月13日,威尔逊再次乘坐乔治·华盛顿号抵达法国,然后在7月8日会议结束后返国时,也是搭乘乔治·华盛顿号。旅途中,乔治·华盛顿号配备了在当时为新科技的无线电话(Radiotelephone),让威尔逊能跟位于华盛顿的官员谈话。此外,船上也安装广播发送器以提供部队一些娱乐。美国国庆日时,威尔逊透过广播向随行的船只发送演讲,这是首次有美国总统透过广播发表演说,不过威尔逊在演讲时站的离麦克风太远,但技术人员却不敢叫他站到正确的位置。

1919年秋季,乔治·华盛顿号载着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夫妇一行人于10月2日到访纽约,之后在11月12日回到布雷斯特。1919年11月28日,乔治·华盛顿号除役,在此之前,它总计运送48,000名旅客前往欧洲、34,000人前往美国。1920年1月28日,乔治·华盛顿号移交给美国海运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hipping Board)。

《手斧报》创立于1918年2月,目的是为了减轻在危险区域工作的士兵、水手和军官的压力,由具有文学素养的军官负责编写,然后交由部队中有出版和印刷经验的人负责发行。首刊的印刷仅使用了一台小型手压机,原先只印刷了5,000份,不过后来增加了2,000份。报纸的名称:手斧,来自于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该报最先只有一张,新闻的来源仰赖船上生活和无线电。1919年时的报纸列出了当时的编辑组:随船牧师为总编辑,该报共有三名分别来自美联社、国际通信社(英语: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以及合众国际社的记者,副编辑则由合众国际社的记者兼任。后来该报利用船上的印刷机印刷,而报纸的版面大小大约为9乘8英寸(23乘20厘米)。该报的座右铭为:“我们不能说谎”(We Cannot Tell a Lie),头版则会写着:“大西洋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The Largest Circulation On The Atlantic Ocean)。

移交给美国海运委员会(United States Shipping Board,简称USSB)后,乔治·华盛顿号载着受法国政府邀请的250名美国退伍军人协会(英语:American Legion)的成员前往法国。之后,海运委员会针对跨大西洋航行对乔治·华盛顿号进行修缮,然后美国邮务汽船公司(英语:U.S. Mail Steamship Company)租借,1921年3月时,乔治·华盛顿号再次航往欧洲。1921年8月,邮务汽船公司被美国政府接手,更名为美国海运(英语:United States Lines)。1930年,乔治·华盛顿号载着美国第一批金星母亲(英语:American Gold Star Mothers)前往法国,参观她们儿子的坟墓。乔治·华盛顿号一直服务于跨大西洋航线,直到1931年为止,之后就被闲置于马利兰州帕塔克森特河。

1941年1月28日,美国海军重新自美国航运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Maritime Commission)取得乔治·华盛顿号,然后在1941年3月14日,乔治·华盛顿号改名为凯特林号(USS Catlin (AP-19))。该名出自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英语:Brigadier General (United States))阿尔伯提斯·W·凯特林(英语:Albertus W. Catlin)。但是它的燃煤引擎太慢了,没办法抵御潜艇的攻击,因此在1941年9月26日再次除役。1941年9月29日,英国由于亟需运输舰,因此在租借法案下取得了乔治·华盛顿号,但是在航往纽芬兰后,他们发现乔治·华盛顿号老旧的锅炉无法安全且充足的产生蒸气以驱动引擎。再来是无法取得经验充足的管理人员,因为在1930年代,使用燃油引擎的船只已经几乎取代了燃煤引擎的船只。由于不适合作战使用,英国在1942年4月7日把它还给了战时航运管理局(英语:War Shipping Administration)。

之后在一般代理协议(General Agency Agreement)下,乔治·华盛顿号交由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的沃特曼汽船公司(英语:Waterman Steamship Co.)营运,并驶往巴拿马。1942年9月5日交还给战时航运管理局后,当局决定将其在陶德造船厂(英语:Vigor Shipyards)位于布鲁克林的船厂中更换燃油引擎。1943年4月17日完工后,它被美国陆军租用。1943年4月和5月间,它载着士兵从卡萨布兰卡回到纽约。

1943年7月,乔治·华盛顿号自纽约起航,航经巴拿马运河前往洛杉矶和澳洲布里斯班。回到洛杉矶后,9月,它出发前往孟买和开普敦,最后在1943年12月返回纽约,完成了它的环球之旅。1944年1月,乔治·华盛顿号定期航往英国和地中海,再次携带部队支援位于欧洲的盟军,经常停靠于南安普敦、利物浦和勒阿弗尔。

乔治·华盛顿号于1947年4月21日停止服役,并交还给航运委员会。此后它一直停靠在巴尔的摩,但在1951年1月16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它,最后在1951年2月13日拆解并做为废铁出售给巴尔的摩波士顿金属公司。

相关

  • 唇疱疹唇疮,学名复发性唇疱疹,是出现于嘴唇或鼻孔边缘的感染,由具有传染性的单纯疱疹病毒一型病毒所引起。唇疮出现初期,患处会出现痕痒和灼热,然后出现水泡,之后会演变成溃疡。
  • 2012/13赛季澳大利亚A联赛2012/13赛季澳大利亚A联赛是第8季澳职联赛,由布里斯班狮吼卫冕。今季澳大利亚足协宣布引入一支西悉尼为基地的球队,所以西悉尼流浪者加入,便立即获得常规赛冠军。此外,纽卡斯尔
  • 马克西姆·阿穆马克西姆·阿穆(法语:Maxime Hamou,1995年6月8日-)是一位法国职业网球运动员。
  • 亚洲蹲亚洲蹲是一种脚掌贴地,膝盖弯曲臀部贴近脚踝向下蹲的动作。大多数的欧美人做不到这个动作,研究认为与脚踝的生长有很大的关联,也有可能是生活习惯与亚洲人大不同。但也不是所有
  • 邪恶分身邪恶分身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西方大众文化的概念〈尤其是影剧作品〉中,意指一个跟自己完全一样能力也一样的分身;但是个性和价值观却完全相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魔法或科幻因素,也有
  • 蒙德瓦蒙德瓦(Mundwa),是印度拉贾斯坦邦Naga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600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6004人,其中男性8173人,女性7831人;0—6岁人口2860人,其中男1483人,女1377人;识字率46.9
  • 寄宿家庭 (小说)《寄宿家庭》(),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收录在191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杜兰(Doran)先生和房东太太的女儿波丽(Polly)发生了性关系,杜兰却害怕败
  • 三语掾三语掾指西晋一次关于玄学的谈话中阮瞻的回答“将无同”。意思是提倡名教的儒家与宣扬自然的道家其实互通。后世用作对公府僚佐官的美称。西晋司徒王戎问阮瞻,儒家提倡名教,老
  • 诺氏船蛸诺氏船蛸(学名:),是一种远洋章鱼。 本物种的雌性,就像所有船蛸一样,制造薄纸般的卵壳以利于章鱼盘绕在内,就这方面来说很像是一个鹦鹉螺居住在它的贝壳里(由此而得一个称呼:“纸鹦鹉
  • 新科娘新科娘,又称新科动漫娘、Bling、心萪,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新科动漫频道官方的萌拟人化形象,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虚拟UP主。该形象设定最早发布于2013年3月8日,并于2019年8、9月转型成为虚拟UP主,主要在哔哩哔哩活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新科动漫频道是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专业付费电视频道,由中视新科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全权运营,主要播出动漫内容。该频道于2008年3月24日获批准设立,于11月28日正式开播。2013年3月8日,经过5个月的企划后,新科动漫频道通过在新浪微博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