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 dations ◷ 2024-11-05 20:40:23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坐标:27°56′16″N 119°00′8″E / 27.93778°N 119.00222°E / 27.93778; 119.00222龙泉青瓷是以中国浙江省龙泉市古代窑址为核心、分支广布周边、影响遍及华东、中南及西南的瓷窑系统。一般认为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在南宋。由于融合南北技术优点,提高烧制温度,成品瓷化程度高,在技术层面达到了现代学术认定的瓷器要求;同时改进釉料配方,创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前所未见的品种,被历来藏家激赏,列入宋代名窑。此后龙泉窑几经兴衰,不绝如缕,延续至今。其产品以青瓷为主,历代依据当时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发挥青瓷多变的特性,衍生出众多品种,相互之间差别很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青瓷产地。现代龙泉青瓷主流为厚釉、无开片、翠青色产品,胎体澄净,紫骨铁足,包括日常器皿和仿古陈设器。南宋初处州府龙泉县琉田市建立的瓷窑,其中章生一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叫哥窑,这种胎质细密洁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花纹装饰上出现了堆塑和贴花;一般称龙泉窑皆指此。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叫弟窑,也称为章龙泉窑、章窑。元代龙泉青瓷大量运销海外,瓷窑范围扩大至丽水、永嘉等地;明代仍然继续烧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龙泉窑古瓷窑1960年曾加发掘,现已发现300多个窑址,依龙泉山而建,其中以大窑地区最多,大窑龙泉窑古瓷窑址于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龙泉窑遗址被评选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重大发现。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9月,龙泉窑遗址与越窑遗址一同作为青瓷窑遗址列入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2013年5月,庆元县的上垟窑址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并入大窑龙泉窑古瓷窑址。6月9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对于龙泉窑瓷器的胎釉的化学组成、釉层厚度、烧成温度、气氛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检测与研究,得到结论如下上海博物馆藏龙泉窑瓷壶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宋代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瓶,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瓶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相关
- 鬼笔科Clathraceae Chevall. 1826 Lysuraceae Corda 1842鬼笔科(英文:Phallaceae)是鬼笔目下两个科的其中一个,其菌盖不成伞状。多具有臭味以吸引苍蝇助其繁殖。鬼笔科多半出现于热带
- 上皮细胞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种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累积过程。其基本要素除了包括经济成长所带来的总量产出与收入结构变化外,经济结构的变迁、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与福利改善、社会政治体制的变
-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Fast breeder reactor),或称快中子滋生反应堆、快滋生反应堆、快堆等,是一种核子反应器,核燃料和一颗快中子在核分裂后产生更多的中子,且利用增殖性材料吸收快中
- 分形分形(英语:fractal,源自拉丁语:frāctus,有“零碎”、“破裂”之意),又称碎形、残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
- 有色体有色体(英语:Chromoplast,又称杂色体),是植物、藻类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通称含有色素的质粒体,常和没有色素的白色体比较。有色体因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
- 中东亚力酒亚力酒(阿拉伯语:عرق,英语:Arak,或Araq),中国古译阿剌吉、哈喇基,是一款蒸馏酒,是一种透明无色,茴香味且不甜的茴香酒。起源于黎凡特地区,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
- 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于1922年11月由北洋政府颁行,其提案为《学校系统改革案》。也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
- 迈克尔·邦德托马斯·迈克尔·邦德,CBE(英语:Thomas Michael Bond,1926年1月13日-2017年6月27日),是一名英国作家,以其笔下的“帕丁顿熊”系列而闻名。他于2015年女王寿辰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 1-丁醇1-丁醇,是醇类的一种,每个分子拥有四个碳原子,其分子式为C4H10O。1-丁醇也称作正丁醇或丁醇(可能有歧义),它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异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正丁醇为有酒味的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