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士

✍ dations ◷ 2025-05-16 20:09:14 #角斗士
角斗士(拉丁语:gladiatōrēs),指的是古罗马竞技场上的斗士,台湾也译为剑斗士,名称来源自于古罗马军团惯用的剑,是古罗马奴隶社会的一种身份特殊的奴隶,通常都是战俘或其他犯了过错的奴隶。他们的职责是在竞技场上进行殊死搏斗,为人们提供野蛮的娱乐。虽然古罗马人热爱角斗士运动,但其实早在古罗马之前就已有类似活动存在。旧约圣经的但以理书就提及但以理因为违反尼布甲尼撒的命令,不拜他为神之余,还敬拜自己的上帝,所以被丢入狮坑。这种将犯人丢入狮坑的习惯,与古罗马的角斗士运动颇为相似。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布匿战争时期的葬礼活动。角斗士运动的参加者也不全然是角斗士。五贤帝时代的多位帝皇,包括被称为“勇帝”的哈德良也曾于竞技场内参与模拟角斗士运动。此外,图密善亦是首位将女人及侏儒带入竞技场的皇帝。同样的,成为角斗士的人也不全然都是奴隶。不小比例的罗马公民会为了名声或财富而自愿加入,其中也不乏曾服役于军团的职业军人。罗马史上最著名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其领导者斯巴达克斯便是角斗士。这场叛乱间接让罗马帝国开始立法改善奴隶生活及权利。在奴隶制度正式废除前,罗马帝国堪称是史上奴隶享有最多权力的奴隶制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竞技场的存在也促使了曾经辉煌的古代罗马帝国迅速走向覆亡。庞大的角斗士供需(死亡率大约是十分之一)对罗马帝国这样的奴隶制国家来说是不小的人力耗损。这在后期帝国时期变成了一种巨大负担,帝国政府除了应付日益高涨的军队开支,还必须维持由国家举行的免费角斗表演。最后,角斗士运动的兴盛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结束,东罗马帝国热衷于赛马等运动。角斗士们要根据自身特点接受专业的训练,扮演各色罗马帝国曾经的敌人。因此,高昂的培训费用使得奴隶主们也不愿作为奴隶的角斗士随意被杀。所以,按照训练的结果,角斗士门会被塑造出不同的战术和装备搭配,如扮演以三叉戟和渔网作为武器的网斗士,以扮演重装备为主的罗马人的老对手萨姆尼特人,还有后期的色雷斯人等。角斗士在出场竞赛前,都必须经过专门学校的严格训练,才能够走上竞技场搏斗。搏斗的形式有几种,一对一的搏斗,十人对十人的搏斗,还有集体与野兽群的搏斗。他们结局是存活或者战死,或者由于表现突出赢得胜利而获得释放。他们的命运十分悲惨。在衣着方面,角斗士在搏斗时虽然不会全裸,但多数仍半裸。

相关

  •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意第绪语:אשכנזים‎),指的是源于中世纪德国莱茵兰一带的犹太人后裔(阿什肯纳兹在近代指德国)。其中很多人自10世纪至19世纪期间,向东欧迁移。从中世纪到2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抗细菌药,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合成。分为口服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静脉注射的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世界卫
  • 特异性灵敏度和特异度(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是统计学中用来表征二项分类测试特征的数据。灵敏度可以作为避免假阴性的量化指标,而特异度可以作为避免假阳性的量化指标。对于
  • 性腺功能低下症性腺功能低下症,又称性腺机能减退,是指生殖系统的缺陷,导致生殖腺(卵巢或睾丸)的缺乏功能。生殖腺有着两种功能,就是分泌激素(睾酮、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黄体素、抑制素B)、激
  • 发酵发酵作用(英语:fermentation)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
  • 蚊子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绝大多数蚊科的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
  • 自雇人士自雇者,或称自雇人士,其工作的雇主就是自己。此类劳务提供者承担商业风险,不受劳动法律所保障,不能享受员工福利、有薪公众假期、工伤赔偿、退休金等,有些则加入行会。自雇者要申
  • 神经脊神经脊(英语:neural crest)属于动物胚胎的外胚层,位于神经管(neural tube)与胚胎上皮之间。神经脊细胞在神经板形成(neurulation)之后不久就会离开原来所在位置。
  • 链甾醇链甾醇(英语:Desmosterol,也称为24-脱氢胆甾醇)是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之一,从7-脱氢链甾醇转化而来,由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英语:24-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催化形成胆固醇。
  •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英语:Chaperone,又见称为:molecular chaperone,中文又可译为侣伴蛋白。英文单词原意是指姆(英语:Chaperone (social)),即负责监管、教育年轻未婚少女的行为的老年妇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