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士

✍ dations ◷ 2025-07-08 15:55:03 #角斗士
角斗士(拉丁语:gladiatōrēs),指的是古罗马竞技场上的斗士,台湾也译为剑斗士,名称来源自于古罗马军团惯用的剑,是古罗马奴隶社会的一种身份特殊的奴隶,通常都是战俘或其他犯了过错的奴隶。他们的职责是在竞技场上进行殊死搏斗,为人们提供野蛮的娱乐。虽然古罗马人热爱角斗士运动,但其实早在古罗马之前就已有类似活动存在。旧约圣经的但以理书就提及但以理因为违反尼布甲尼撒的命令,不拜他为神之余,还敬拜自己的上帝,所以被丢入狮坑。这种将犯人丢入狮坑的习惯,与古罗马的角斗士运动颇为相似。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布匿战争时期的葬礼活动。角斗士运动的参加者也不全然是角斗士。五贤帝时代的多位帝皇,包括被称为“勇帝”的哈德良也曾于竞技场内参与模拟角斗士运动。此外,图密善亦是首位将女人及侏儒带入竞技场的皇帝。同样的,成为角斗士的人也不全然都是奴隶。不小比例的罗马公民会为了名声或财富而自愿加入,其中也不乏曾服役于军团的职业军人。罗马史上最著名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其领导者斯巴达克斯便是角斗士。这场叛乱间接让罗马帝国开始立法改善奴隶生活及权利。在奴隶制度正式废除前,罗马帝国堪称是史上奴隶享有最多权力的奴隶制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竞技场的存在也促使了曾经辉煌的古代罗马帝国迅速走向覆亡。庞大的角斗士供需(死亡率大约是十分之一)对罗马帝国这样的奴隶制国家来说是不小的人力耗损。这在后期帝国时期变成了一种巨大负担,帝国政府除了应付日益高涨的军队开支,还必须维持由国家举行的免费角斗表演。最后,角斗士运动的兴盛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结束,东罗马帝国热衷于赛马等运动。角斗士们要根据自身特点接受专业的训练,扮演各色罗马帝国曾经的敌人。因此,高昂的培训费用使得奴隶主们也不愿作为奴隶的角斗士随意被杀。所以,按照训练的结果,角斗士门会被塑造出不同的战术和装备搭配,如扮演以三叉戟和渔网作为武器的网斗士,以扮演重装备为主的罗马人的老对手萨姆尼特人,还有后期的色雷斯人等。角斗士在出场竞赛前,都必须经过专门学校的严格训练,才能够走上竞技场搏斗。搏斗的形式有几种,一对一的搏斗,十人对十人的搏斗,还有集体与野兽群的搏斗。他们结局是存活或者战死,或者由于表现突出赢得胜利而获得释放。他们的命运十分悲惨。在衣着方面,角斗士在搏斗时虽然不会全裸,但多数仍半裸。

相关

  • 危险素数安全素数是满足2p+1形式的一类数,在这里p也是素数。(相反地,素数p叫做索菲热尔曼素数。)开始的几个安全素数是:之所以叫它们是“安全”素数,是因为它们在加密算法中的运用:某些约数
  • 甲氯环素甲氯环素(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Meclocycline”),也称为“氯甲烯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它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常用于外用(例如用于治疗皮肤的局部感染等
  • 乳房X光摄影乳房摄影术(英语:Mammography)是利用低剂量(约为 0.7毫西弗)的X光检查人类(主要是女性)的乳房,它能侦测各种乳房肿瘤、囊肿等病灶,有助于早期发现乳癌,并降低其死亡率。除了影像检查之
  • 颜射颜射(英语:Facial)即是男性射精到对方脸上,这个性行为是因为受到日本性文化80年代的非插入方式之一,指一名男性在性高潮射精的时候,将自己的精液射于性交对象的脸或唇上。其中颜射
  • 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是一种粒子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通过高频交流电压来加速带电粒子。大小从数英寸到数米都有。它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于1929年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发明。许多原子核、基
  • 巴伦西亚语巴伦西亚语(Valencià)是加泰罗尼亚语的变体(英语:Catalan dialects)之一,得名自主要使用范围的巴伦西亚自治区,为巴伦西亚自治区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方面,巴伦西亚语也被语言学家
  • 碳固定碳固定(Carbon fixation)是生物将无机碳(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其中最主要,也最为人知的的是光合作用,其他的碳固定则包括可以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作用的化能合成。会
  • 朊病毒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白色体白色体(Leucoplast),泛指一种存在植物细胞中,不含色素的色素体,功能为储存养分或执行生物合成作用,储存养分的白色体会依储存的养分类别而特化成淀粉体、油粒体及蛋白质体。广义的
  • 状态相变(又称物态变化,英语:Phase Transition)是指物质在外部参数(如:温度、压力、磁场等等)连续变化之下,从一种相(态)忽然变成另一种相,最常见的是冰变成水和水变成蒸气。然而,除了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