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式203毫米Б-4型榴弹炮

✍ dations ◷ 2025-04-28 00:16:04 #203毫米火炮,苏联火炮,苏联二战武器

1931年式203毫米Б-4型榴弹炮(俄语:203-мм гаубица обр. 1931 г. (Б-4))是苏联早期一款重型榴弹炮,纳粹德国称之为“斯大林之锤”(Stalin's sledgehammer)。装备苏联炮兵的大本营直属大威力预备炮兵,用于摧毁德军筑垒要塞与城市攻坚战。

1926年5月1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和炮兵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红军现役火炮改造计划,决定研制203毫米的攻坚火炮。彼尔姆兵工厂负责研制火炮身管及炮瞄器材,布尔什维克工厂负责研制炮架。采用轻型坦克的行走装置的15172工程方案中标。1928年1月末完成图纸设计。1930年11月完成组装,投入试验。试验期间对设计修改了146处。1931年6月定性,在布尔什维克工厂投产装备红军。此后至苏德战争爆发,一直是苏联各大城市公开阅兵的重点装备。

履带式炮架重11吨,炮架尾部装有一对大直径辅助轮用于牵引。采用“共产国际”履带式拖拉机作为牵引车,牵引速度15千米/小时。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系统,炮身相对于炮床,炮床相对于大架均可以后退复进。

1939年12月19日,1个4门制的榴炮连在苏芬战争的霍京恩筑垒防线参战,以近距离直瞄摧毁芬兰军队的坚固永久筑垒要塞工事。1940年2月1日至3月13日苏芬战争最后阶段的作战中,共投入20多个炮兵连实施了270余次压制或抵近射击。

苏德战争爆发后,被德军缴获的火炮被授予“20.3cm H503(r)”的编号。苏军战略大反攻时,Б-4参与了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列宁格勒、齐尔塞、柯尼斯堡、但泽、柏林和措森等攻坚战。

1944年春季,使用KV-1坦克底盘制造了自行火炮,称S-51.

Template:SovArtyGPW

相关

  • 脊椎骨脊柱(拉丁语:Columna vertebralis、英语:vertebral column、backbone、spine)是脊椎动物位于背侧的支撑性中轴骨骼。人类的脊柱由23-24块脊椎骨(拉丁语:Vertebrae)和中间起缓冲作用
  • 阿斯图里亚斯语阿斯图里亚斯语(阿斯图里亚斯语:Asturianu,阿斯图里亚斯语发音: /astuˈɾjanʊ/)又称作llïonés、mirandés或Bable,是罗曼语族下的一种语言,在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莱昂、萨
  • TUNEL检测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尿苷三磷酸切口末端标记(英语: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简称为TUNEL检测) 是一种通过标记核酸末端从而检测DNA
  • 赞吉王朝赞吉王朝(英语:Zengid dynasty,1127年~1262年),亦称努尔王朝、曾吉王朝,是一个乌古斯人穆斯林王朝,于12世纪至13世纪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地区。赞吉王朝由伊马德丁·赞吉于1127年
  • 缝匠肌缝匠肌是连接腰部前侧的带状长形肌肉,与大腿交叉之后延伸至小腿正面。由于以前的裁缝师父在工作的时候总是盘腿而坐,因此才将这个部位的肌肉命名为缝匠肌。负责将膝盖举起、放
  • 隆格伊隆格伊(法语:Longueuil,/lɒŋˈɡeɪ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
  • 跳兔科Pedetes caffer跳兔(学名:Pedetes capensis),又称跳野兔,是啮齿类下跳兔科的唯一物种。跳兔外表像细小的袋鼠(但完全没有关系),后肢发达,可以跳起超过2米,故此得名。不包括长的尾巴,跳
  • 良渚遗址的11条堤坝坐标:30°38′N 120°02′E / 30.633°N 120.033°E / 30.633; 120.033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是中国已
  • Arp2/3复合物Arp2/3复合物(英语:Arp2/3 complex)是一个包含7个次单元的蛋白质,专门调控肌动蛋白(actin)细胞骨架。其中Arp2与Arp3属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ctin-Related Proteins),能对微丝进行核化
  • 雷人水浒穆川 、杨众、大川、白松、Linda Cong、 蔡相守 、马诺、文昭、史健、马琰《雷人水浒》(Outlaws of the Marsh Revisted),是由加拿大新境界影视公司(New Realms Studios)制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