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 (佛教)

✍ dations ◷ 2025-09-08 23:35:10 #佛教阿毘达摩术语,上座部佛教,佛教名数3

南传上座部佛教中,诸行有三相(巴利语:ti-lakkhaṇa,梵语:tri-lakṣaṇa),又称三辨识,即无常、苦、非我这三相,是一切存在的三个共同特征(共相)。这个术语主要出现在南传经论注疏中,在巴利经藏的《小部·譬喻经》中出现过一次但非此含义。

在巴利佛教中,三相的主要内容即:

涅槃不是诸行,所以涅槃没有无常和苦,不过因为“诸法无我”所以涅槃也是无我。

在现代佛教界,三相与三法印也常合称为四法印。

说一切有部的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在《大毘婆沙论》中,“四有为相(生住异灭)是一切法印封幖帜”。《大毘婆沙论》中,引用“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作为“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而不限于“缘苦谛非我行相”的契经证明,并且不定说“诸法皆空”。

《俱舍论》认为,这四种特征是法的共相。

在阿毘达磨中,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具备生、住、灭三个特征,称为三相。

在大乘佛教,将“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称为三法印,用来印证一个说法是否符合佛法。

相关

  • 急性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或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种影响肾脏肾小管周围间质的肾炎病症。这种病可以是急性的、这意味着它会突然发
  • 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英语: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是肽或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线性序列。按照惯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被报道从氨基末端(N)端到羧基末端(C)端。蛋白质生物合成最通常由细胞
  • 人工人工指的可能是:
  • 佯僙语佯僙语是毛南族佯僙人所使用的本民族语言。佯僙人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和平塘县与独山县接壤的山间河谷地区。199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有
  • 刺青 (消歧义)刺青是指用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在上面描画一些图案或字眼。刺青也可以是:
  • 贝奈斯爱德华·贝奈斯(捷克语:Edvard Beneš,捷克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
  • 十九烷十九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种化学式为C19H40的烷烃,室温下为固体。
  • 点对点协议点对点协议(英语:Point-to-Point Protocol,缩写:PPP)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以OSI参考模型的观点)。它通常用在两节点间创建直接的连接,并可以提供连接认证、传输加密以及压缩。PPP被用在
  • 大沙沙漠大沙沙漠(英语:Great Sandy Desert)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大致呈东南走向的荒漠,由广袤的干旱沙丘和盐沼地区组成。面积为284,993平方公里,是继大维多利亚沙漠之后的澳大利亚第
  • 廖彩彤廖彩彤(马来语:Liow Cai Tung;1986年1月21日-),马来西亚政治人物,为民主行动党社青团副团长和青少年发展局主任。她也是现任柔佛州议会柔佛再也州议员和掌管妇女发展及旅游事务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