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平衡

✍ dations ◷ 2025-08-13 21:29:30 #化工热力学,平衡化学,蒸馏,物质状态

在热力学与化学工程学中,气液平衡(英语:vapor–liquid equilibrium;缩写为VLE)描述某一化学物质于气液两相中的分布情形。

若液体与气体皆为纯物质,即仅由单一物质所组成而不存在杂质,则两相间的平衡状态可以下列方程表示之:

其中, P v a p {\displaystyle P^{vap}\,} P l i q {\displaystyle P^{liq}\,} 分别为气液两相的压力; T v a p {\displaystyle T^{vap}\,} T l i q {\displaystyle T^{liq}\,} 分别为气液两相的温度;而 G ~ v a p {\displaystyle {\tilde {G}}^{vap}} G ~ l i q {\displaystyle {\tilde {G}}^{liq}} 分别为气液两相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也就是说,当两相达平衡时,其温度、压力和吉布斯自由能皆相等。

等价地,热力学上常以逸度的概念来表达气液平衡状态,并可以下列方程表示之:

其中, f v a p ( T s , P s ) {\displaystyle f^{\,vap}(T_{s},P_{s})} f l i q ( T s , P s ) {\displaystyle f^{\,liq}(T_{s},P_{s})} 分别为在系统温度Ts及压力Ps下的气液两相之逸度。以逸度进行计算是更为方便的,由于液体的逸度近似上是与压力无关的,并经常以“逸度系数” ϕ = f / P {\displaystyle \phi =f/P\,} (若为理想气体,其值为1)来计算。

于多成分系统中,即气液两相由多种分子所组成,其平衡关系是更为复杂的。对系统中的所有组成物质i,两相间的平衡状态可以下列方程表示之:

其中,T及P为各相的温度及压力,而 G ¯ i v a p {\displaystyle {\bar {G}}_{i}^{vap}} G ¯ i l i q {\displaystyle {\bar {G}}_{i}^{liq}} 分别为各相之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亦称为化学势)。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被定义为:

其中,G为外延的吉布斯自由能,而ni为组成物质i的物量。

相关

  • 通古斯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语系或通古斯-满语族)是世界主要语系之一,其下又分满语支和通古斯语支。通古斯语支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
  • 线粒体夏娃线粒体夏娃(英语:Mitochondrial Eve)或称最近线粒体共同祖先(缩写:mt-mrca)其线粒体DNA存在于任何一位现存人类体内,是所有现存人类的母系最近共同祖先(MRCA),而不是不加前提的所有人
  • 费德里柯·费里尼费德里柯·费里尼(意大利语:Federico Fellini,1920年1月20日-1993年10月31日),意大利艺术电影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及作家。费德里柯·费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里米尼市,并在意大利电影导
  • 超级军旗攻击机超级军旗攻击机(Super Étendard)是法国达梭航太为法国海军所设计的舰载攻击机,此机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与其所配合的飞鱼导弹一举成名。目前超级军旗攻击机大多已退役,仅剩阿根廷
  • 德国国营铁路德国国营铁路(德语:Deutsche Reichsbahn),又称德意志国铁路,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国营铁路名称。成立于1949年,于1993年底和西德的德国联邦铁路合并,并在1994年1月1日共同成立
  • 澳大利亚民主党澳大利亚民主党(Australian Democrats)是澳大利亚的政党。澳大利亚民主党1977年建党,由原有的两个小党合并,加上部分从日趋保守主义的澳大利亚自由党退党的倾向于古典自由主义的
  • 1990年曼吉尔-鲁德巴地震1990年曼吉尔-鲁德巴地震,是1990年6月21日0点30分09秒发生于伊朗西北部的一个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德黑兰西北部约200千米的拉什特附近。此次地震的烈度达到了10度。该次地震造成
  • 威权政府威权主义(英语:Authoritarianism)或威权论在哲学中是一个政治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个政府应要求民众绝对服从其权威,并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论和行为自由。政府上的威权主义指权力集中
  • 绿山山脉绿山山脉国家森林(英语:Gree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国家森林,位于佛蒙特州的绿山山脉,是典型的新英格兰/阿卡迪亚森林。 森林中有各种野生动物,包括美洲
  • 四硫化三钴四硫化三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3S4,具有尖晶石结构。四硫化三钴在自然界中以硫钴矿的形式出现。。四硫化三钴在650℃(或480℃)时分解,产生CoS2和CoxS(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