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破火山口
✍ dations ◷ 2025-04-03 12:49:47 #破火山口
破火山口(又称火山臼、陷落火山口)通常是由于火山锥顶部(或一群火山锥)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火山口。猛烈的爆发除了形成破火山口外,还使火山的高度大大降低,若破火山口累积降水或有其他水源流入,则可能会形成火山湖(火口湖)。如坦博拉火山爆发,产生了一个直径12公里的破火山口,并且海拔高度也随之降低了1400米。外形为碗形的凹地,其直径为数百米至数公里不等。其英文名“Caldera”的语源来自西班牙文,意指“罐子”或“大锅子”。依Howel Williams与T.A. Jaggar的分类法,可将火山臼形成原因分成三类火山臼的面积大,直径通常达到数哩甚至数十哩;以往多认为火山臼的成因是由于猛烈的火山喷发作用(超级火山)所形成,但新的研究显示陷落才是主因。Howel Williams认为部分锅状火口是纯粹由火山爆发所形成,称为喷发火山臼,不过这类的火口臼甚少且面积也较小。无论火山的形状为何,最初的形成原因全都是由喷发作用开始,但是大量喷发之后导致火山锥下方空虚,引起火山锥顶陷落使得火山喷发口扩大,进而使得火山口的范围更加扩增,也因此许多火山臼都是先因喷发作用而后再由陷落导致的双重作用所形成,也因此有学者认为此说法应该称做“爆发陷落说”(Explosion-collapse theory);另有少数火山臼可能是单纯因沈降作用而成,在此沈降发生的前后并未伴随喷发作用,例如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口及基拉韦厄火山口都是纯粹因为岩浆柱往下方低降导致较上地层陷落而造成,也因此火山口周围通常会发现断层崖壁,并且逐渐层移使火山口周围的崖壁陷落并扩大,之后就形成大型的火山臼;而在沉降火山臼之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称为锅状沉降(Cauldron subsidence),倘若有一块接近圆形的岩块沉落陷入岩浆穴当中,使下方岩浆受到上方压力而沿圆形周围的裂隙垂直窜升,冷却之后造成环状岩墙,因此锅状的火山口通常伴随着被被蚀的环状岩墙构造。
相关
- 老普林尼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语:Gaius Plinius Secundus,23年-79年8月24日),常称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罗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译《博物志》)一书留名
- 浓差电池一个浓差电池是一个有限伽凡尼电池,有两个相同化合物但不同浓度的半电池,可使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电池的电压。一个浓差电池的电压在尝试达到化学平衡会不断下降,直至两个半电池
- 基因污染基因污染(英语:Genetic pollution)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长期以来,保护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提倡者用基因污染这一术语来形容从家养的、野生的、非本土
- 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分后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从而开始有的东西两部的概念,位处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后分裂的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则成为东
- 消防工程消防工程,亦称消防安全工程或者防火工程等等,是应用科学和工程原理保护人类及环境避免受到火和烟的破坏性影响。消防工程学科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外部资料:消防工程:许多消防工
- 伪科学史伪科学史研究伪科学理论如何随着时间变迁。伪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经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
- 元谋人元谋人(学名: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又称元谋猿人或元谋直立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
- 五氯酚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缩写PCP),是一种氯代的酚类化合物,可用作杀虫剂及消毒剂。五氯酚最初于1930年代开始生产,并以多个商品名称发售。有两种形式:作为PCP的钠盐或水剂。纯品
- 淋巴管炎淋巴管发炎(英语:lymphangitis)指的是病灶处到远端的淋巴系统之间,淋巴管的发炎或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 (A组 链球菌),其次为申克氏孢子丝菌
- 大碰撞说大碰撞说(英语:Giant impact hypothesis),是一种解释月球形成原因及过程的假说,也可用于探讨金星及火星等类地行星的卫星生成。该假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或太阳系形成后约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