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劳华人

✍ dations ◷ 2025-09-08 22:21:14 #各国华人

帕劳华人,自19世纪以来,一直在帕劳定居。

早期的移民由商人和劳工组成,经常与帕劳妇女通婚。他们的后代迅速被当地民众同化,一般认为自己是帕劳人。近年来,在帕劳1999年与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后,帕劳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台湾的外国商界人士。

据了解,华人是在18世纪来到帕劳群岛。据报导,一艘中国帆船于1782年在帕劳停泊了好几天,并且送逐了一名印度尼西亚马来人。接下来的八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亨利·威尔逊的指挥下,带着十六名中国水手,破坏了乌隆岛。帕劳王后将他的次子李博送到伦敦,期间他在澳门登陆,据说遇到市民好奇的目光。179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英国中尉约翰·麦克卢尔在马拉卡勒岛建立了一个堡垒和农业殖民地,并在那里和一些中国劳工在那里呆了好几年。1798年后,麦克卢尔和其他中尉离开帕劳后,中国劳工从此在帕劳定居。

一名俄罗斯探险家奥古斯都报导说,马尼拉的中国或菲律宾商人在十九世纪早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往帕劳和雅浦岛,向岛民出售陶罐。一些中国商人定居下来,与当地贵族家庭的女人结婚。英国商人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在帕劳建立了商业性农业企业,并且经常从华南进口华工,于种植园工作。

中国劳工从1909年开始被运到帕劳,原因是在安加尔岛磷酸盐矿藏。一些华工因恶劣工作条件偶尔会罢工反对他们的德国雇主。 1914年,中国政府禁止中国男子到海外寻求工作,抵达帕劳的中国劳工人数锐减。 日本从德国吞并了帕劳,中国的劳工迅速被日本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劳工所取代。

20世纪20年代,一些华工继续抵达帕劳。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日本统治初期被驱逐出境,在1923年的人口普查中只占15人。他们的工资通常比帕劳人和移民查莫洛人的工资高,尽管只有他们的日本同行三分之二 。中国男人和帕劳妇女的后代同化到当地社区,在日本殖民时期和帕劳被美国管理的年代,通常被认定为帕劳人。

1999年帕劳与台湾正式建交后,一些台商长期居住在帕劳。台湾游客占帕劳游客人数的45%,许多台商在市区购买土地。台商主宰了帕劳经济的旅游和企业部门,并投资了该国的酒店。据报导,台湾在帕劳商业界的统治地位显现,从2005年起,偶尔会有人对帕劳政界人士表示不满。2009年,美国设法与帕劳达成协议,将关塔那摩监狱的6名维吾尔人安置在帕劳,以便重新安置前囚犯。

相关

  • 单核因子单核因子(英语:monokine)是指一大类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常见的单核因子有:从巨噬细胞释放的单核因子可以通过趋化作用募集中性粒细胞。
  • 路易·波拿巴路易·波拿巴(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778年9月2日-1846年7月25日),任荷兰国王时称路德维克一世,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弟弟。妻子是拿破仑的继女,约瑟芬和前夫博阿尔内所生的女
  • 卡巴迪卡巴迪(旁遮普语:ਕਬੱਡੀ),团队体育项目,起源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类似于中国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卡巴迪从1982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表演项目,而1990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
  • 战地记者战地记者指在战地采访、报导新闻的记者。1854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随英军远征马耳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随着战争技术发展,战场环境更
  • 丸山隆平丸山隆平(1983年11月26日-),于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出身,是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旗下偶像团体“关西杰尼斯8”成员之一,团体以乐团形式演出时负责演奏贝斯。※仅列出个人活动部分,团体共
  • 智利13频道13频道 (西班牙语:Canal 13),是智利的一家地面电视频道,1959年8月21日由智利天主教大学的工程师创办。是智利第二古老的电视台。目前该电视台由卢卡斯克集团 (Luksic Group) 持
  • 瓜达拉哈拉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可以指:
  • 林肯传《林肯》(英语:Lincoln)是一部于2012年上映的美国传记片。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影片改编自普利策奖得主、历史学家 Doris K
  • 季节河河流(江、河、江河、河道,古称水、川、河川,局地称溪、港、郭勒、沐沦、曲、藏布等)是自然汇入海洋、湖泊的流水,通常为淡水。在少数情况下,河流流入地下或者在汇入另一水体之前便
  • 饱和 (化学)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saturated solution)。仅凭人类的肉眼不能观察出溶液是否已达到饱和状态。通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