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 (道教)

✍ dations ◷ 2025-07-24 10:25:36 #道家,道教术语

修道,义为对“道”的修炼,或称修真,对真炁的修炼,以希炼为真人;是信仰道教的古人希望“长生久视”,通过对生命理解和平常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总结出的精神和身体的修炼方法。道教修道之人要看的典籍一般有《道德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清静经》、《太平经》等。儒教和佛教也沿用“修道”词汇,与修行基本同义。

修道法,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后发展出的儒教和道教扩展了两者的理论。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的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大学》,子思所著的《中庸》,阐述儒家的养生修身心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的健康。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养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养吾浩然之气”。儒家在两宋时期发展出程朱理学,具有宗教化的特征,也称为儒教。

道家以老子为首,其《道德经》已成为道教之祖书,道教又对道家的修身法进行了宗教化的发展。庄子的《南华经》(即《庄子》)、魏伯阳的《参同契》、张伯端的《悟真篇》,以及后来的“丹经(炼丹)、道书(道经、善书)”,无不阐述发扬养生修道观。老子之道其大则无所不包,其细则无所不入。生天地,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 (或存有为之心,而行无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道教还吸收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观点和禅定,将行善、积功德作为修道的一种入世方法,禅定则融入自家的理解,自开一派,称为打坐。

释家即佛教,西汉时传入中国,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佛家也有一套养生之道。儒、释、道名为三家,其养生之道则互有传授,互相吸收。

相关

  • 双胍类双胍类(英语:biguanides)是可以只一种分子或者是一系列基于这个分子所发展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做为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也可以作为抗疟疾药物。过去几个世纪,山羊豆(学
  • 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也用作胶粘剂和印刷油墨的添加剂。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醇、醚和苯。DBP也用作一种杀体外寄生虫药。DBP可由正丁醇
  • 价值在伦理学上,价值即是看每一件事的角度,去寻找在每一件事上何为最佳的做法或看法。价值为德性伦理学所重视的一个因素。有人将其分成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即为了达到心
  • 苏台德区苏台德地区(或译苏德台)(德语:Sudetenland;捷克语:Sudety;波兰语:Kraj Sudetów)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指1938年至1945年期间,苏台德德国人(英语:Sudeten Germans)(德语:Sudetendeutsche;捷克
  • 皮特·蒙德里安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自称“
  • 园林建筑园林也称庭园,是一个经过安排的空间,通常位于室外。庭园为小院子或庭前绿化空地,园林规模则较大,多半经由专门设计。内部种植许多植物,通常包括多种花卉,并且摆设一些其他的人为自
  • 拐杖拐杖是由腿转移体重到上身的行动辅具。人们因为短期受伤至长期残障而未能用他们双腿去支撑其身体,因此使用拐杖代步。因为中文翻译一样,也指导盲手杖。拐杖大致分为数种。膝代
  •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英语:、科学转译医学)为一跨领域研究性质的医学期刊,由美国科学促进会于2009年10月创办。本期刊主要涵盖对于人类疾病在基础科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以及临床
  • 秦丰助秦丰助(1872年9月29日-1933年2月4日),日本内务官僚、政治人物,曾任众议院议员、拓务大臣。秦丰助于明治五年八月二十七日(1872年9月29日)在东京筑地出生,是船舶代理商(回船问屋(日语:船
  • 埃乌尔玛什·沙金·舒米埃乌尔玛什·沙金·舒米(约公元前1004年—约公元前987年在位)(英语:Eulmash-shakin-shumi)巴比伦第六王朝首任国王。他死后约三年王朝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