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产业革命

✍ dations ◷ 2025-07-23 23:27:47 #技术史,德国历史,革命

德国产业革命是德国于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当中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艺为主的生产过程。德国产业革命共分三个时期:初期(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高速发展时期或称工业突破期(1848年革命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和巩固时期或称工业革命高级阶段(Hochindustrialisierung,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至1914年)。

19世纪初期,德国的封建制度慢慢解体,经过普鲁士农奴制改革,农奴从田地释放出来,为近代工业企业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的劳动力。行会制度的削弱减少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限制,让他们容易从英国进口机器和招聘技工。这些有利的条件使20年代的手工业有了良好发展。纺织业开始利用机器。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中已经有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而普鲁士的毛纺业中也有机械纺锭45万枚。手工生产在整个纺织业中仍占统治地位。

由于开始建立了使用焦煤的高炉和采用搅拌法炼铁等新技术,刺激了煤和铁的产量。同时,越来越多方面包括汽船及火车都使用蒸汽机。1846年,已经有1139台蒸汽机。1824年,第一艘汽轮在莱茵河上开航。1835年,第一条铁路把纽伦堡与费尔伯特连结起来。1848年,全国铁路线长达2500公里。1843年,德国工厂工人上升至70万人。可是,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仍然落后于法国和英国。

1848年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渐渐增强。期间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迅速增长。工业棉花消费量和机器织布机各增加几倍。1861年,在制造机器的工厂内的工人总数接近10万,规模不下于英国的同类工厂。1850年至1870年,德国的蒸汽机的动力由26万匹马力增加至248万匹马力,煤产量由670万吨增加至3400万吨,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至139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加至17万吨,铁路线长度由5822公里增长至18876公里。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上升到13.2%,超越了法国,成为了一个工业发达国家。

在德国尚未统一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平衡。1871年,德国统一,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遍及整个德国,并取得了领导地位。

相关

  • 日本军队大日本帝国陆军(日语:大日本帝国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 Dai Nippon Teiko kuri kugun */?)是日本军的陆上武装部队,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称
  • 科米人科米人是俄罗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科密共和国、彼尔姆边疆区、摩尔曼斯克州和汉特-曼西自治区,人口15,607的北方部族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生活。科米-彼尔米亚克人则
  • 耻毛阴毛(又称耻毛、下体毛,英语:pubic hair),是生长在人类外生殖器、耻骨联合和大腿内侧上的毛发。据《金赛报告》,女性阴毛的发生最早出现在8岁,最晚18岁,极少数没有阴毛。现代生活营
  • 李廷盛李廷盛,台湾出生,1962年生,中华民国空军中将,现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曾任国防部参谋本部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李将军为空军官校1984年(73年)班出身(空官65期),并毕业自美国空军大学
  • 殴打暴力指基于故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暴力一般可被区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
  • 兜虫亚科兜虫亚科(Dynastinae),为鞘翅目金龟子科的其中一个甲虫亚科,成员里的雄性成虫大多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犄角,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如目前已知最长的甲虫长戟大兜虫、重量感
  • 费代丽卡·莫盖里尼费代丽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1973年6月16日-),意大利政治家,现任欧洲联盟委员会副主席(英语:Vice-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欧洲联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
  • 井上哲次郎井上 哲次郎(1856年2月1日-1944年12月7日),号巽轩,生于筑前国御笠郡太宰府(现福冈县太宰府市),日本著名哲学家,活跃于明治时期,曾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洋大学教授。1884年至德国留学
  • 杜鹃属近20个,见内文。杜鹃属() 是杜鹃科中的一属,在旧大陆中有不少物种,在南亚及东南亚尤为多样。一些来源也把淡色杜鹘()包含在属中,但对此分类有不少反对意见。
  • 泰尼·坦普帕特里克·查库莫卡·奥克格乌(Patrick Chukwuemeka Okogwu,1988年11月7日-),以其艺名泰尼·坦普(Tinie Tempah)出名,是英国的说唱歌手。他在2007年录制了自己的首张混音带,其中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