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产业革命

✍ dations ◷ 2025-08-13 20:30:26 #技术史,德国历史,革命

德国产业革命是德国于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当中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艺为主的生产过程。德国产业革命共分三个时期:初期(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高速发展时期或称工业突破期(1848年革命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和巩固时期或称工业革命高级阶段(Hochindustrialisierung,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至1914年)。

19世纪初期,德国的封建制度慢慢解体,经过普鲁士农奴制改革,农奴从田地释放出来,为近代工业企业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的劳动力。行会制度的削弱减少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限制,让他们容易从英国进口机器和招聘技工。这些有利的条件使20年代的手工业有了良好发展。纺织业开始利用机器。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中已经有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而普鲁士的毛纺业中也有机械纺锭45万枚。手工生产在整个纺织业中仍占统治地位。

由于开始建立了使用焦煤的高炉和采用搅拌法炼铁等新技术,刺激了煤和铁的产量。同时,越来越多方面包括汽船及火车都使用蒸汽机。1846年,已经有1139台蒸汽机。1824年,第一艘汽轮在莱茵河上开航。1835年,第一条铁路把纽伦堡与费尔伯特连结起来。1848年,全国铁路线长达2500公里。1843年,德国工厂工人上升至70万人。可是,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仍然落后于法国和英国。

1848年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渐渐增强。期间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迅速增长。工业棉花消费量和机器织布机各增加几倍。1861年,在制造机器的工厂内的工人总数接近10万,规模不下于英国的同类工厂。1850年至1870年,德国的蒸汽机的动力由26万匹马力增加至248万匹马力,煤产量由670万吨增加至3400万吨,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至139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加至17万吨,铁路线长度由5822公里增长至18876公里。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上升到13.2%,超越了法国,成为了一个工业发达国家。

在德国尚未统一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平衡。1871年,德国统一,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遍及整个德国,并取得了领导地位。

相关

  • 链型植物轮藻门 有胚植物链型植物(英语:Streptophytina)是植物中的一大类群,包括轮藻门(广义上的轮藻)和有胚植物(现存的陆生植物:苔藓维管植物)两大类。
  • 伊凡三世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俄语: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罗马化:Ivan III Vasil’evič,1440年1月22日-1505年10月17日),通称为伊凡大帝。留里克王朝成员,出身自留里克-莫洛
  • 杞梁杞梁(?-前550年),为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名植,一名殖,字梁。在伐莒的战争中殉国,其妻孟姜哭夫于城,城为之崩塌。齐后庄公四年(前550年),他与华周都是齐后庄公的部下将领。曾经讨伐过卫国、
  • 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梵语:रामायण,Rāmāyaṇ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另一部是《摩诃婆罗多》。作者是诗人蚁垤,或译跋弥(Valmiki),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
  • 辐射率光源的辐射率,是描述非点光源时光源单位面积强度的物理量,定义为在指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和垂直此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记为 L
  • 生物地理分布区世界生物地理分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生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植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
  • 405号州际公路405号州际公路(英语:Interstate 405, I-405),是5号州际公路在三个不同州、但号码相同的辅助线:
  • 托尔索伊勒山托尔索伊勒山(德语:Torsäule),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由萨尔茨堡州负责管辖,属于上柯尼希山的一部分,距离绍伯山0.4公里,海拔高度2,588米,每年平均降雨量2,176毫米。
  • Dance FlowDance Flow,是来自台湾的演唱团体,由台北市知名舞蹈教室的八名舞蹈教师组成的团体,成员为四男四女。于2008年参加电视公司舞蹈选秀节目《舞林大道》竞赛而成名。Dance Flow舞
  • 鲁门·拉德夫鲁门·乔治耶夫·拉德夫(保加利亚语:Румен Георгиев Радев;1963年6月18日-),是一名保加利亚军人及政治人物,曾出任保加利亚空军司令。2016年保加利亚总统选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