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0H/U Spectre/Spooky II炮艇机

✍ dations ◷ 2025-04-26 00:36:15 #AC-130H/U Spectre/Spooky II炮艇机
洛克希德AC-130空中炮艇(Lockheed AC-130 Gunship)是一个由美国空军所操作的重型对地攻击机系列,是以洛克希德C-130“力士”式(Hercules)运输机为基础所进一步改装而成,主要用于密接空中支援与武装侦察等用途。AC-130装置有各型口径不同的机炮,乃至于后期机种所搭载的博福斯炮或榴弹炮等重型火炮,对于零星分布于地面、缺乏空中火力保护的部队有致命性的打击能力。在接近半世纪的服役期间,AC-130迄今共出现过六种不同的版本,分别是洛克希德负责改装的AC-130A/E/H三型,与由洛克威尔(Rockwell)操刀的中期版本、AC-130U“幽灵”式(Spooky)。至于最新一代的则为洛克希德负责改装的AC-130J“幽灵骑士”式(Ghostrider)与AC-130W“螫刺II式”(Stinger II),新加入了导向导弹与精准炸弹的发射能力,成为具有视距外作战能力的机种。AC-130的发展源起于越战。从越战早期的战场经验中,美国空军意识到他们需要一架能快速地飞抵战场,并以集中火力歼灭零星地面抵抗的工具。最早的空中炮艇一代(Gunship I)改装,是以一架道格拉斯C-47型运输机为基础所改良、绰号魔法龙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的AC-47“幽灵”式(Spooky)空中炮艇。之后美国空军又以费尔柴德C-119“飞行篷车”式(Flying Boxcar)运输机为基础,开发了AC-119G(英语:Fairchild AC-119)“暗影”式(Shadow)与AC-119K“蛰刺”式(Stinger)空中炮艇。1965年时,美国空军的航空系统部(Aeronautical Systems Division)开始将第13架次的量产型C-130A(机身编号54-1626)改装成空中炮艇二代标准,改装范围包括加装4具20毫米M61火神式机炮、4挺7.62毫米M134多管机枪、热焰弹发射装置及改良过的目视瞄准系统。这架试作机在1967年末于越南进行实测成功之后,LTV电子系统(英语:Ling-Temco-Vought)(LTV Electrosystems)立刻获得一纸合约,将7架JC-130A导弹追踪机改装为AC-130A。实际量产版本的AC-130A拥有与试作机相同的火力设定,但多了包括APQ-133信标追踪器、AN/APQ-136移动目标显示雷达(MTI radar)与新式的类比式电脑及其他感测设备。在1968年底之前,已经有4架AC-130A开始在驻扎于泰国乌汶(Ubon)的第14空中突击大队(英语:14th Flying Training Wing)(14th Air Commondo Wing)服役。之后,空军试验性地在一架C-130上装上两具电脑火控的40毫米L/60博福斯炮,以取代原本的20毫米版本(Suprise Package,“惊吓套件”计划),并又在“快速铺路”计划(Pave Pronto program)中根据前述标准追加改装了9架C-130A,并加强其雷达与射控系统。由于AC-130计划的成功,美国空军在“铺路鬼怪”(Pave Spectre)计划中将11架C-130E改装为空中炮艇,而成为AC-130E“鬼怪”式(Spectre)。新的规格包括更重的装甲、包括APQ-150信标追踪雷达在内的更优异航电功能、与更大的载弹量。自1973年起,10架在战火中幸存的AC-130装上了升级版的艾利森(Allison)T56-A-15涡桨发动机(英语:Allison T56),成为AC-130H。AC-130在越战期间的最后一次改良,是在“铺路神盾”(Pave Aegis)计划中,换上了火力惊人的105毫米榴弹炮(英语:M102 howitzer)与激光瞄准定标器。在越战结束之后,所有幸存的AC-130A与-130H型机全都返回美国本土,由驻扎于佛罗里达州艾格林空军基地(Eglin AFB)的第1特殊任务大队(英语:1st Special Operations Wing)(1st Special Operation Wing)操作。原本机上所装的前射与后射机炮陆续被撤除,并在1978年时加装空中加油口。在1990年代前期的“特殊任务火力加强”(Special Operations Force Improvement, SOFI)计划中,这些AC-130H改装了最现代化的各种感应器、火控电脑、电子反制装置(英语: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与导航、通讯设备。在越战之后AC-130曾陆续参与过包括1983年10月时美军出兵格瑞纳达的紧急狂暴行动(Operation Urgent Fury),1989年出兵巴拿马的正义之师行动(Operation Just Cause),与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有5架AC-130H曾参与过沙漠风暴行动,负责在夜间任务中攻击地面目标,但不幸折损了其中一架。之后,又有另一架AC-130H在1994年美军出兵索马里时折损。除此之外,AC-130H也曾在波斯尼亚的北约维和任务中,进行过夜间巡逻任务。机龄老旧的5架AC-130A在1995年9月10日时全部除役,军方还正式替它们举办了一场纪念仪式。在5架退役的飞机中,机尾编号53-3129、昵称为“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的AC-130A其实是以1953年时第一架从洛克希德位于乔治亚州的厂房滑出的C-130原型机改装而来。在除役后第一夫人号被安置在艾格林空军基地武器博物馆中,作为永久展览用途。但较新颖的AC-130H则在改过编号的第16特战中队(英语:1st Special Operations Wing)中继续服役,驻扎于佛罗里达州赫伯机场(英语:Hurlburt Field)(Hurlburt Field)。自从升级为AC-130E并取消了前向与后向的机炮之后,AC-130的武装就全都集中在机身左舷侧。因此,当AC-130在进行攻击时,是以逆时针方向围绕着欲攻击的目标绕圈旋转,以便施予定点目标集中且来自四面八方的密集炮火,瞬间将地面武力瓦解。在越战期间,AC-130机群共击毁超过10,000辆的敌军车辆。相较于越战时代开始发展的几型AC-130前期版本,AC-130U“幽灵”式(Spooky)空中炮艇是在198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为了活化特殊任务部队的作战能力,1987年7月洛克威尔获得合约开始新机种的建造,以13架新出厂的C-130H为基础进行武装化,而第一架AC-130U是在1990年12月20日首度试飞,并自1991年9月起在加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Edwards AFB)进行密集测试。同样是使用四具艾利森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AC-130U的武装包含了一具侧向的博福斯40毫米L/60快炮(Bofors cannon)与M102型105毫米榴弹炮。但原本在AC-130H上的两具M61机炮被单一的一具25毫米GAU-12均衡者机炮所取代,拥有3,000发弹药。这具新的机炮装置在一具有学习功能的炮座上,拥有高达每分钟1800发的自动填弹能力,射程超过12,000呎(3657米)。除了强大的火力外,新版的空中炮艇也在电战能力上拥有大幅的提升。主要的设备包括休斯AN/APQ-180主要火控雷达(是F-15E战机上的APG-70之衍生版本),德州仪器AAQ-117前视红外仪(英语:Forward looking infrared)(FLIR),波尔航太(英语: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Ball Aerospace)附有激光定标仪与测距功能的全主动微光夜视摄影机(All-Active Low-Light-Level TV,装置在机首下方突起的炮座上,拥有360度的环景视野)与洛克威尔ALQ-172电子干扰器及其他反制干扰物(热焰弹等)的发射装置。以4架IBM IP-102任务电脑串连起来的主控单元让AC-130拥有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的能力,而组合了惯性导航系统与美国国防部的导航之星(NAVSTA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提供AC-130U全天候的任务飞行能力。由于设有加压舱(英语:Cabin pressurization),AC-130U能巡航于较高的空域以降低巡航时的油耗,进而提升最大航程。由于机上装置有大量的武器与设备,AC-130是美国空军所拥有有攻击武力的机种中操作人员数最多的一架。其中AC-130U需要13名人员,包括5名军官(驾驶与副驾驶、导航员、火控官与电战官)与8名士兵(飞航工程师、微光夜视系统操作员、红外线侦察设备操作员、4名炮手与1名填弹手)。至于AC-130H则因为多了一具机炮,因此成员数也比AC-130U还多,为14人。为了强化AC-130炮艇的攻击火力与战场生存率,2005年起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也开始评估在AC-130上换装120毫米火炮系统。除了拥有更远的攻击距离与较佳的破坏力/重量比之外,120毫米的主炮能与美国其他军种所使用的弹药拥有更高的通用性(例如陆军的M1主力战车的M-256主炮)。除此之外,军方也在评估替AC-130装上例如AGM-65导弹、AGM-88反辐射导弹、AGM-114导弹之类拥有视距外打击能力的武装系统,提升该机种的使用弹性与战力。另外,为了简化目前同时配置有20毫米与40毫米两种火炮系统所造成的弹药补给问题,军方也正在实际测试以GAU-13机炮、Mk 44机炮机炮同时取代20、40毫米两种火炮的可行性。迄今为止,美国空军共有22架各型AC-130处于服役状态。其中包括8架AC-130H,与13架配属到美国空军第16特种作战大队(英语:16th Special Operations Squadron)第4中队(英语:4th Special Operations Squadron)的AC-130U、1架新生产的AC-130J。参考资料: USAF Fact Sheet基本信息性能武器(2000年之前)(升级后武装)航电

相关

  • 抗菌药之时间表以下为抗菌药开始发售之时间,并不是发明年份。
  • 遂川县遂川县是中国江西省所辖的一个县,隶属于地级吉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罗霄山脉南段东麓。总面积3102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54.2万。遂川的东边是万安县,南边是赣州南康市
  • 台湾新生报《台湾新生报》,简称《新生报》,是在台湾发行的一份全国性报纸,其前身是台湾日治时期由台湾总督府控制的《台湾新报》。1895年6月17日,日本人田川氏(确实姓名不详)于台北创办《台
  • 思维导图心智图(英语: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
  • 氰酸盐氰酸盐是氰酸根离子OCN−的盐,负电荷主要在氮原子上。例如氰酸钾KOCN。氰酸酯是含有OCN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氰酸根离子具有以下两个共振式:因此共振杂化体可以下式表示:氰酸根
  • 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是发生于2005年的一系列美国军队人员亵渎《古兰经》的事件的总称,事件的曝光引发伊斯兰世界广泛的抗议,也招致世界对美国压制新闻自由的批评。据报道,事件发
  • 士绅绅士指一种社会阶级。绅士,系指在地方上有钱、有文化、有声望、有社会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主要由科举已考取,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有文化的地主、赋闲或解职退休归乡的前任官吏
  • 隋森芳隋森芳(1945年2月-),中国生物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原籍山东黄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1981年获该校工程物理系硕士学位,1988年
  • 精神病学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函馆市坐标:41°46′N 140°44′E / 41.767°N 140.733°E / 41.767; 140.733 函馆市(日语:函館市/はこだてし Hakodate shi */?),旧称箱馆,是一个位于日本北海道南部(道南)渡岛半岛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