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音乐

✍ dations ◷ 2025-07-15 07:15:20 #越南音乐

越南音乐受到多种民族文化影响,种类繁多。古代音乐多为寺庙音乐。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及其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很早就传入越南。公元10世纪以前,越南已发展了一系列打击和吹奏的民间乐器,如鼓、锣、镲、芦笙、葫芦笙、竹琴等。10世纪至15世纪,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宫廷音乐,又融合了中国宫廷音乐的特征。越南宫廷音乐起源于今越南中部,受到汉音乐和占婆音乐双重影响。中国的一些戏曲唱腔(如潮剧)也传入越南。

15世纪末至18世纪,越南的乐理(台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琵琶、二胡、筝等)以及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大鼓词等)与中国类似,月琴和筝演奏的古雅曲《征妇》、《南哀》、《南春》(《流水》)、《连环》、《金钱》、《元宵》、《龙虎》等曲的曲谱留存至今。19世纪,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越南开始出现以民歌基调为基础的新兴歌剧和欧式音乐风格,越南现代音乐逐渐萌芽。现在普遍使用的乐器有主要民族乐器有独弦琴、筝、扬琴、二胡、三弦、笛、唢呐、海螺、锣、木鱼、铃、鼓等。

虽然受中华文化影响,但越南音乐在本质上仍属于东南亚音乐 。越南与竹文化和青铜文化相关的竹制和铜制乐器种类很多,按照音符排列式的定音或不定音的打击乐器十分流行,表演时合奏多于独奏。在乐理方面,越南从15世纪开始使用“四宫音阶”(南北、黄钟、大食)取代中国的“五宫音阶”(宫、商、角、征、羽),与越南语的6个声调的特征相契合,因而具有音色美、音域宽、滑音多、共鸣泛音长等特点,南方音乐则混合了不同民族的特征。

20世纪初,越南现代音乐开始出现和发展,从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交响乐,到大型电影配音乐,越南音乐取得了很大进步。文高、阮廷诗、阮商、阮文子、刘友福、杜润、春红、黄越、郑公山、青松、阮春括、陈环、黄云等一批近代音乐家贡献了大量作品。民谣也流行于坊间,表演形式主要有说、吟、呼、唱、俚、歌六大类,其中唱包括桃调、侨调、春调、盲调、鼓调和官贺调等,以北宁官贺调最为著名。官贺调的主题多为歌颂爱情,其次还有离别、友情、游乐、生产等内容。曲调有300多种,现存歌曲500多种。民间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对唱。

相关

  • 转运RNA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NA),又称传送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通常简称为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其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转
  • 热拉佐瓦沃拉热拉佐瓦沃拉(Żelazowa Wola)是位于波兰马佐夫舍省索哈切夫县的村庄,人口65人。热拉佐瓦沃拉是波兰著名钢琴家与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出生地。
  • 前奏曲前奏曲(法语: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
  • 板枝千孔珊瑚板枝千孔珊瑚(学名:)为千孔珊瑚科千孔珊瑚属下的一个种。
  •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Kirchhoff Circuit Laws)简称为基尔霍夫定律,指的是两条电路学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它们涉及了电荷的守恒及电势的保守性。1845年,古斯塔
  • 凌云 (明朝)凌云,生卒年不详,字汉章,号卧岩。明代著名医生、针灸学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归安县双林镇(归安县是北宋年间置,与乌程县同城而治,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凌云早年北游泰山时,遇一道士
  • 兆电子伏特加速器兆电子伏特加速器(英语:Tevatron),又译为正负质子对撞机,是一座圆形粒子加速器(或称同步回旋加速器(synchrotron)),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的费米实验室。兆电子伏特加速器曾为世
  • 托马斯定理托马斯定理是社会学理论,由威廉·艾萨克·托马斯和多萝西·斯万恩·托马斯(1899–1977)于1928年提出。换句话说,对情境的解释会影响行为,行为亦会受情境的主观感知所影响。纵使这
  • 大英雄联盟 (漫画)大英雄天团(英语:Big Hero 6),是美国漫画中的虚构超级英雄团队,由漫威漫画出版、Man of Action Studios(英语:Man of Action)创作。大英雄天团首次于《太阳火与大英雄天团》#1中登场
  • 伍德山 (育空)伍德山是加拿大的山峰,位于克鲁瓦尼国家公园及保留地,由育空负责管辖,属于圣埃利亚斯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4,842米,是该国第七高峰。坐标:61°13′58″N 140°30′45″W / 6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