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 (电解质)

✍ dations ◷ 2025-09-12 19:52:02 #物理化学

电解质的电导率(或比电导)是表征电解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西门子每米(S/m)。

测量电解质的电导率是工业和环境监测中一种测定溶液离子含量的常规方法,并且这一方法快速、低廉和可靠。。比如可用于连续监测水净化系统的实时性能和变换。

很多情况下,电解质电导率与溶液中总溶解固体 (T.D.S.)直接相关。高品质去离子水的电导率约为5.5 μS/m,饮用水电导率处于5-50 mS/m范围内,而海水的电导率约为5 S/m (即海水电导率比去离子水的电导率高100万倍)。

传统上,电导率通过测量两电极之间的溶液的交流电阻来测定。稀溶液满足弗里德里希·科尔劳施(英语:Friedrich Kohlrausch (physicist))发现的电导率对浓度的依赖性和离子可加性,拉斯·昂萨格对科尔劳施的实验定律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

电解质电导率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S/m,如无注明,溶液温度为25 °C。在工业上,电导率常用单位为μS/cm,106 μS/cm = 103 mS/cm = 1 S/cm,1 μS/cm = 100 μS/m。一些仪器上标注的单位为EC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 1 EC = 1 μS/cm。电导率单位也有用姆欧的 (mho): 1 mho/m = 1 S/m。历史上,西门子被采用之前,姆欧已经使用了数十年,比如真空管测试仪上跨导的单位是毫姆欧。

常用的标准电导池宽度1 cm,与空气达到平衡的纯水的电阻约为106欧姆,即1兆欧。超纯水电阻甚至可达到18兆欧,甚至更高。因此,在过去常以兆欧每厘米做单位,有时简称兆欧。有时电导率以微西门子为单位(略去距离),默认等于μS/cm。

电导率与总溶解固体的转化与样品的化学组成有关,数值一般在0.54至0.96之间。一般情况下,默认溶解固体为氯化钠,1 μS/cm约等价于0.64 mg NaCl每千克水。

国际单位制中,摩尔电导率单位为S m2 mol−1,过去常使用的单位为Ω−1 cm2 mol−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通过测量一定距离下平板或圆柱电极之间的溶液的电阻来测量。采用交流电,以避免发生电解。电阻通过电导率仪(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ter)测定,交流电频率范围一般选为1–3 kHz。频率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但高频交流电对结果有显著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德拜-法尔肯哈根效应。

多种测量仪器可在市场上买到。电导池有两种,一种是经典的由两个平面或圆柱形电极组成的电导池,另一种为感应式电导池。。商业仪器还可以自动控温。常见溶液的电导率可查表。

电阻 与电极间距 成正比,与样品截面积 成反比(注意:上图用 表示面积),即

其中ρ为电阻率。

实践中,电导池用比电阻 ρ* 已知的溶液校准,所以 和 不需要知道。如果校准液的电阻为 *,电导池常数 由下式可得,

比电导κ为比电阻的倒数,

电导率也与温度有关。有时, 与 的比值被称为电导池常数,以 G* 表示,电导率以 表示,于是,比电导可写为:

只含有一种电解质的溶液的比电导与电解质浓度有关。比电导与浓度的比值称为摩尔电导率(英语:molar conductivity),记为 Λm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低浓度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符合科尔劳施定律:

其中, Λ m 0 {\displaystyle \Lambda _{m}^{0}} 是一个经验常数, 为电解质浓度。当溶液足够稀时,即

                              Λ                      m                                0                          >        K                              c                                {\displaystyle \Lambda _{m}^{0}>K{\sqrt {c}}}   和  为只依赖温度、离子价、介电常数、溶剂粘度等已知量的常数。这是拉斯·昂萨格对德拜-休克尔理论的扩展,适用于低浓度溶液。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完全离解。弱电解质不存在电导率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的稀释极限。浓度越低,分子越接近完全离解,行为越像电解质,但是离解度与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典型的弱电解质是弱酸和弱碱。弱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小于电解质本身的浓度。对于酸和碱,离子浓度可由酸度系数算得。

对于一元酸,HA,电导率与酸的浓度 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

其中a为酸的离解常数。

科尔劳施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理论都不适用于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原因在于,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离子间距减小,离子间相互作用变得显著。溶液中是否会有离子缔合(英语:ion-association)现象还有争议。但是,一般认为阴阳离子间会形成离子对。此种情况下电解质可视为弱电解质处理, 离解系数 由平衡方程给出:

计算中, 不一定非得视为真实的平衡常数,而是用来表示离子缔合,扩大理论和实验的符合范围。也有理论试图将昂萨格理论扩展到高浓度溶液。

电导极小( )是另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提出原因是溶液中形成了离子三聚体,有实验支持这个假设。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离子迁移率增大,进而溶液电导率增大。为便于比较,参考值一般选在298 K (~25℃),偶尔也有选在 20℃。补偿法测量一般在合适的温度进行测量,然后外推至参考温度(一般选在298 K (~25℃),偶尔也有选在 20℃)。标准补偿一般按照温度升高1度电导率升高 2%来进行。

氘化电解质同位素效应对电导率有显著影响。

电导率是判断溶液中有无导电离子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在很多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比如,电导率可用于检测医院、锅炉、酿酒厂等公共供水系统水质。这种测量不考虑离子类型,有时用于确定总溶解固体含量。需要注意的是,电导率测量判断水质,无法判断出水中的不导电污染物(如多数有机物),因此可能还需要做纯度检测。

电导率测量结合其他方法,可以提高离子类型检测的精度。比如,锅炉技术中,通过检测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水的电导率来连续检测锅炉排污(英语:boiler blowdown)水。这是用于检测阳离子过量(一般来自用于水处理的碱化剂)的锅炉水中阴离子杂质的灵敏方法。这一方法有高灵敏度,原因在于H+的迁移率高于其他离子。

电导率仪通常与离子色谱(英语:ion chromatography)仪一起使用。

相关

  • 2013年台湾食用油油品事件2013年台湾食用油油品事件(又称食用油风暴、黑心油事件),是台湾自2013年10月起发生的一系列食品业者被查获以造假方式生产食用油的事件,因牵连大统长基、富味乡、顶新制油、兴霖
  • 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葡萄牙语:Associação dos Comités Olímpicos de Língua Oficial Portuguesa,简称葡语奥委会总会及ACOLOP) 于2004年6月8日成立于里斯本,目的为加
  • 破釜逻辑破釜逻辑(kettle logic)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是针对某个争议点提出许多论据,然而这些论据不能同时为真,是一种不一致的谬误。这个故事来自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乙指控甲把借去的锅
  • 丹尼尔·韦伯斯特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1782年1月18日索尔兹伯里-1852年10月25日马什菲尔德),美国政治家,曾两次担任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与亨利·克莱、罗伯特·A·塔夫脱、约翰·C·
  • 2019年智利APEC峰会2019年智利APEC峰会原本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系列会议。这些会议的重点应放在数字经济,区域连通性和妇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智利此前曾于2004年主办过
  • 张明觉张明觉博士(1908年10月10日-1991年6月5日),为出生于中国山西省岚县的美籍华裔生殖生物学(英语:Reproductive biology)家,专精于哺乳类繁殖的受精过程。他在人工体外受精的成就促成了
  • FN P90冲锋枪2.54 kg(5.58lb)空枪 2.68 kg(5.9lb)连空弹匣 P90是于1990年由比利时的军火商Fabrique Nationale所推出,属于个人防卫武器类别的一种枪械。P90是全名“FN Project 1990”的简写,意
  • 罗纳德·李维斯特罗纳德·林·李维斯特 (英语:Ronald Linn Rivest,1947年-),美国密码学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部门 (EECS)计算机科学的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之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
  • 风萧瑟《风萧瑟》 (匈牙利语:Csak a szél)是一部2012年匈牙利电影,导演为本尼德克·菲利格夫。影片取材于2008年至2009年匈牙利真实发生的种族谋杀案,16个罗姆人家庭遭到汽油弹攻击与
  •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62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 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