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女性主义伴随着近代革命开始于20世纪。在中国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和阶级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女性主义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地从生物学方面评论“男性”和“女性”。相反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重视“男性”或“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
在20世纪之前,中国妇女被本质上地区别于男性。尽管道家认为代表阴、阳是同等重要的,但妇女仍然被认为处于较低的地位。《易经》写道:“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妇女仅仅是男性的附庸,不被允许参与政治活动。在20世纪初,女性主义在中国萌芽,但由于封建思想依然严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
中国的女权运动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中的妇女们是现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群体之一。她们心中已经有了通往胜利的武器,她们已经发现了成功的道路……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妇女利益团体活动愈发活跃。然而政府却一贯认为女权问题是次要的(首先被考虑的是阶级问题)。同时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政府没能很好解释“平等”,而仅仅是简单地按照男性的标准对待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随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号召妇女参加社会劳动,领导人大力宣扬女性权益,并提供公有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女性权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般认为,李小江是中国妇女研究的开创者。她的文章《人类进步与妇女解放》 (1983) 是中国刊登的第一篇妇女研究论文。两年后,中国妇女研究会成立。
中华女子学院提供了妇女研究的专项课程,并出版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出版物。
《半边天》等电视节目提供了广大群众对于妇女问题的关切。
近年较引人注目的有“女权五姐妹”。2015年3月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夕,五名中国女权主义活动人士因寻衅滋事控罪被拘捕:李婷婷(昵称:麦子)、韦婷婷、郑楚然(昵称:大兔)、武嵘嵘和王曼。
她们被称为“女权五姐妹”。她们呼吁反对家庭暴力,抗议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还通过行为艺术为中国同性恋者争取权益。
被捕前,她们正筹备抗议公共交通场所针对女性的性骚扰。5名女权活动人士被拘押的事件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英、美、欧盟多名官员和政界人士均对中国当局的做法提出批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及夫人萨曼莎·鲍尔等都呼吁释放她们。英国外交部对事件表示“严重关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表示,此事属于中国内部事务,中方希望各国尊重中国的司法主权和独立。
李婷婷和郑楚然分别入选“BBC巾帼百名2015”和“BBC巾帼百名2016”。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是一个位于北京的民间组织,以“女权之声”在微博等媒体平台上活跃。 除了时而被禁言之外,其他自媒体曾对于其女性主义宣传进行抹黑,虚构其支持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谣言。
“女童保护”是一个公益性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妇女儿童受性侵害的现象。
网络女性主义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为人们打破地域、种族、文化的藩篱,重新定位一种区别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新女性主义形式。
由署名王蜂、宫宏博的两作者,于2011年编写的公益宣传册《醒来的女性》在网络上流传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文最初在“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网站上发表,后因该网站缺乏维护,目前文章来源与作者联系方式已不可考。
和国际上的网络女性主义者相似,中国网络女权主义者的活动范围一般在微博、知乎、百度贴吧等影响力较大的商业自媒体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