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半衰期
✍ dations ◷ 2025-07-17 23:01:50 #生物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英语:Biological Half-Life)是一个物质(如代谢物、药、讯息分子、放射性核种)失去一半的药理、生理、或放射性效应所需的时间。通常这个词用来描述肝、肾或排泄过程将物质自身体中清除的效率。在临床上,半衰期可以用来描述血浆中某个物质的浓度减半的时间(血浆半衰期)。取决于那是什么物质,生物半衰期和血浆半衰期的关系可能非常复杂,有的物质可能在组织中累积、和血浆蛋白结合、和代谢物或受器互动。生物半衰期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常用的代表符号是
t
1
2
{displaystyle t_{frac {1}{2}}}
。有别物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半衰期,生物半衰期的反应速率并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依据更复杂的化学动力学,可以用速率方程描述。有些情况下每单位时间固定量的物质被消除,例如当酒精在人体内已达到肝脏代谢饱和的情况,单位时间内只能分解固定浓度的酒精。在此情况下,半衰期和初始浓度A0成正比、和零级消除常数k0成反比:在一级消除的情况下,浓度变化是一个指数下降的过程,单位时间中固定比例的物质被消除。于是在施用某个剂量后,物质的血浆浓度如下:消除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关系是:半衰期由清除率CL(Clearance)和分布体积VD决定:在临床上,这表示在给药、停药或改变剂量后,要经过半衰期的4~5倍时间才够让药物的血浆浓度达到稳定值。例如地高辛的半衰期是24~36小时,则调整药物剂量时要过一周才有最好的效果。所以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例如胺碘酮半衰期约58天)通常会用起始剂量来加速其效果。水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7~14天,受每个人的行为影响,例如大量摄取酒精会降低水的半衰期。这可以用来净化被超重水污染的人,加速体内的水分被干净的水取代。人体分解酒精的速率受限于肝脏中的酒精去氢酶,所以酒清的生物半衰期常常是零级反应。此速率因人而异。有时候速率控制步骤会和其他物质的相同,例如甲醇氧化成有毒的甲醛和甲酸的步骤,所以在甲醇中毒时,可以用乙醇来减缓之。乙二醇中毒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处理。对于有些物质,应该把人体分开成不同部位来看,不同部位对相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亲合性和半衰期。试图将物质自生物体中完全去除可能会造成局部的负担上升。例如铅中毒的人服用EDTA进行螯合治疗,随然可以提高铅的溶解度,有助于经尿液排除,但过程中铅也更容易进中央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相关
- 耳部疾病ICD-10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ICD-10中涉及耳与乳突的疾病分类。外耳疾病(H60-H62)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内耳疾病(H80-H83)耳的其他疾患(H90-H95)
- 螺旋体纲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净迁移率这是一个关于各国净迁移率的列表,数据基于中情局的《世界概况》。正值代表净迁入,负值代表人口净迁出。
- ICD-9编码列表 (240–279)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Templat
- 人体冷冻技术人体冷冻技术(或人体冷藏学或人体冰冻法;英语:cryonics)是一种试验中的医学技术,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温(一般在摄氏零下196度以下 / 华氏零下320以下)的情况下深低温保存,并希望可以
- 单一单关节炎(英语:monoarthritis)是一次只有一个关节发炎的关节炎。常见的病因包括:外伤、感染或结晶性关节炎。关节炎发作时,若同时影响到五个或五个以上关节的则称为多关节炎。造
-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是由威廉·亨利所发现的一个气体的定律。这个式子说明在常温下且密闭的容器中,溶于某溶剂的某气体之体积摩尔浓度,会正好与此溶液达成平衡的气体分压成正比。亨利定律
-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韩语:동의보감)是朝鲜宣祖御医许浚所编撰的一部汉文医学著作,成书于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东医宝鉴》共有25卷,由内景、外景、杂病、汤液、针灸5篇构成:63。
- 日本汉方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日本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之一,其
- 洋菇双孢蘑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俗称洋菇、口蘑,为伞菌科伞菌属的一种,是最常见的食用菇之一,肉质肥厚。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