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儿

✍ dations ◷ 2025-11-27 01:01:45 #混血儿
混血儿用于描述有不同人种、民族或国族背景的人。例如父母的肤色不同或父母为异族通婚,但是也有人用于称呼不同物种的动物之间的后代。在西方对不同种族与国家联姻产生的后代之称呼,更可细分为美亚混血儿、印欧混血儿、拉丁美洲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儿、北美印地安人和欧洲白人混血儿等等。美亚人一词最早是用来表示越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等战争期间,美军与亚洲当地妇女的后代。由于人数庞大,美国国会在1982年10月22日立法通过美国公法97-359(又称美亚混血儿移民法),允许此类人民移民美国。已知最早的混血儿是生活在9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女性混血,发现于阿尔泰山脉附近的一个丹尼索瓦人洞穴。17、18世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对于混血儿有一套非常严谨复杂的称呼,用意是在保障白人在殖民地的特权,一个人混血程度的多寡会影响在社会上的阶级地位与所拥有的法律权力。为了说明其复杂程度,以下是18世纪新西班牙(墨西哥)使用的部分法律名词:这个列表仅显示了部分有关混血儿的法律名词,每一个西班牙殖民地都有不同的称呼。在1821年墨西哥独立前,共有超过100种以上的类别存在。这样的分类并没有阻止跨种族的通婚,然而对社会等级体系下的族群关系仍留下一定影响。而黑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儿的社会等级则最低(即加里富纳人)。

相关

  • 鼻涕倒流鼻后滴流综合征(或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由鼻黏膜过度分泌黏液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由于过度分泌的黏液聚积在鼻腔后部,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开始从咽喉滴流
  • 活性化学中,活性(Activity)即某物质的“有效浓度”,或称为物质的“有效莫尔分率”。此概念由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提出。将理想混合物中组分i的化学势表示式中的莫尔分率(xi)替
  • 大动脉瘤大动脉瘤(英语:Aortic aneurysm)是指大动脉的血管因为血管壁的异常而出现的扩张(Aorta aneurysmal dilation)。大动脉瘤的成因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等,大致
  • 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简称:MMWR)为一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行的美国流行病学摘要周刊。1981年6月5日MMWR发布一份5位病人的病情案例
  • 高甲硫胺酸血症高甲硫胺酸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血液中的甲硫胺酸堆积,但大部分患者的MAT酵素还有少许功能。少部分的患者被发现有低肌肉张力、心智迟缓及神经脱髓鞘。此遗传病的遗传率
  •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腹股沟三角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 导游导游是旅游活动中的一位角色人物,是旅游业中的一个前线职业。在旅行团中的前线服务员有旅游车司机、领队及导游有时候会有摄影师。领队:是当地接待单位的前线代表,负责带领团员
  • 进动进动(precession)是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又可称作旋进。在天文学上,又称为“岁差现象”。常见的例子为陀螺。当其自转轴的轴线不再呈铅直时,即自转轴与对称轴
  • 雪花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种,是从云中降落的结晶状固体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雪是由小的冰颗粒物构成,是一种颗粒材料(英语:granular material),它的结构开放,因此显得柔软。因为气温和湿
  • 破伤风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学名:Clostridium tetani)是一种梭菌属的杆状专性厌氧菌,外观类似网球拍和鸡腿,是破伤风的病原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