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茨威格

✍ dations ◷ 2025-10-26 15:38:08 #1937年出生,在世人物,美国物理学家,犹太科学家,美国神经科学家,粒子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校友,密歇根大学校友,俄罗斯犹太裔美国人,移民美国的苏联人,苏联犹

乔治·茨威格(英语:George Zweig,1937年5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及神经生物学家,因与默里·盖尔曼分别提出夸克模型而闻名。茨威格生于俄罗斯莫斯科一犹太家庭,原本要在理查德·费曼的指导下成为粒子物理学家,但后来转往研究神经生物学。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及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科学研究员,但于2004年转投金融行业。

茨威格于1957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随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期间在1964年提出了夸克这一概念(与默里·盖尔曼同期,但两者为独立研究)。因为他推测这粒子共有四种,跟扑克牌一样有四种花色,所以茨威格给它们起名叫“艾斯”(Aces,扑克牌中的A)。夸克的引入是粒子物理学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像盖尔曼一样,他也意识到强子(例如质子和中子)的多项重要特性,可以通过其他构成粒子的三重态来解释(茨威格叫这些构成粒子艾斯,盖尔曼则叫它们夸克),而这种新粒子的重子数及电荷为分数。跟盖尔曼不一样的是,茨威格能想到夸克模型的部分起因是,他当时在研究φ介子变成ρ及π介子的衰变,而这种衰变的发生率比理论的预测值要低得多,这种特性现在叫OZI规则,其中“Z”指的就是“茨威格”。在后来的技术词汇来说的话,也就是最后盖尔曼说明了“净夸克”(夸克本身),而茨威格则说明了“组夸克”(净夸克及其周围的胶子场)。

就像天体物理学家约翰·葛瑞宾指出的那样,由于盖尔曼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分类的贡献,获颁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实至名归;但当时夸克理论仍未被普遍接受,因此在他的获奖原因中并没有列出。后来,夸克理论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一部分,据推测诺贝尔委员会大概认为,不可能在不再度授奖予盖尔曼的情况下,肯定茨威格对最先详细解释理论后果,及提出它们可能确实存在的贡献。然而,费曼还是在1977年提名了盖尔曼和茨威格,去角逐物理学奖,这大概是费曼所作的唯一一次诺贝尔提名。无论如何,尽管茨威格对现代物理的这项中心理论,有着如此的贡献,他到现时还是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

后来茨威格转而研究神经生物学,并研究过声波是在人类耳朵的耳蜗中,是如何被转导成神经电讯号的。在1975年,他在研究耳朵时,发现了连续小波转换。茨威格在2004年后于纽约长岛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随后离职,并于2015年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

相关

  • 维琴尼亚·萨提尔维琴尼亚·萨提尔(英语:Virginia Satir)(1916年6月26日-1988年9月10日)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家族治疗先驱,她原先是一名教师、社会工作者,后开创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萨提尔模式(The Satir
  • 清辅音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又称有声音,英语:voiced sound),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又称无声音,英语:voiceless sound)。辅音(子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元音(母音)均为浊音,
  • 奥斯特奥斯特(Oersted)是厘米-克-秒制里的磁场强度(H场)、磁化强度的单位,简称“奥”(Oe)。193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了纪念丹麦物理学者汉斯·奥斯特,特将此单位命名为奥斯特。奥斯特定义为
  • 表面皿表面皿(英语:Watch glass),亦称表玻璃或表玻璃。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玻璃器皿,外形是一片微凹陷的圆玻璃片。通常用途为放置需观察的化学药品,但也可覆盖在烧杯上,一定程度上减缓内
  • 五刑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对中国古代刑罚
  • 伊斯兰法西斯主义伊斯兰法西斯主义(Islamofascism)是一个有争议的新名词,把21世纪开始以来的某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意识形态特征与20世纪早期的欧洲法西斯主义运动,以及新法西斯运动或极权主义相
  • 柿子柿子,又称林柿(学名:Diospyros kaki),是柿树属中最普遍的果实,亦是柿最常见的一种,原产于中国大陆长江流域,又名中国柿(Chinese persimmon)、亚洲柿或日本柿,在中国已流通超过2000年,味
  • 巨野县巨野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县政府驻地巨野镇。巨野县设置于西汉初,至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夏商时期,巨野地属徐州北
  • 过硫酸钠过硫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S2O8。它是过二硫酸的钠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几乎不潮解,可以长时间储存。过硫酸钠可以通过硫酸氢钠的电解氧化制得:氧化在铂阳极发生。
  • 盛夏之门当周排行第24名(ORICON)GLAY的第2张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