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字史
✍ dations ◷ 2025-10-28 20:25:51 #文字史
文字的发展是渐进发展的,在文字发展出来之前,已有许多的原始文字(英语:Proto-writing)出现,这些原始文字处于从无文字向有文字的过渡阶段,它们和文字最大的差别在于这些符号通常不用于记录比较完整的语言,而是类似有系统的沟通或帮助记忆的符号。中国发现的贾湖契刻符号就属于从无文字向有文字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原始文字之一。现在普遍认为,用于记录比较完整的语言的“真正”的文字是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旧译“丁头字”)。根据研究,这种最早的“文字”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由简化的线条构成,用以模拟所指的物体。如牛头的线条表示牛,三角形内加一线表示女人,这些全是象形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象形文字不再只是代表它们所图示的对象,而开始从上下文获取更广的含义。埃及的埃及象形文字较楔形文字稍晚(前3000年左右)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源于埃及圣书体。从西方的观点来看,现在的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来源于希腊字母(中间经历了数个阶段),而后者直接来源于腓尼基字母。中国的汉字则经历了由表意为主向意音兼顾的过渡。早期的汉字中表意的象形字较多,后来,用形旁加声旁的造字法创造的形声字不断增多。在商代甲骨文里,形声字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说文》小篆里,形声字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现代汉字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这几个阶段。要注意的是,这几个阶段只是表现了各种不同文字出现的顺序及相互关系,并不等于后者就一定比前者优越。不同类型文字的优劣应该结合其所记录的语言的不同特征来判断,只有能够准确地记录相应语言的特征的文字才是优秀的文字。原始文字是处于从无文字向有文字过渡的产物,包括中国的贾湖契刻符号、半坡陶符等,欧洲的Vinča symbols等。其中贾湖契刻符号的时间最早。从大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世界上许多文明就开始发展书写系统。现在普遍认为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称为“丁头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也存在不少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在古埃及,早在公元前3400年,在阿比多斯,人们就开始使用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统。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则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在中国,在数万片甲骨上发现了可追溯到公元前约1400至1200年的商代的甲骨文。此外,在公元前3世纪,美洲出现了玛雅文字。从至少公元前2世纪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蜡板,树皮,叶子,牛皮纸,竹简上写字。依照周有光的意见:人类的文字史分为三个阶段: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周有光的观点有不少问题,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腓尼基字母一开始就是辅音音素字母,并没有经历音节字母时期。有学者批评这是一种以拼音文字为本位的思考,不同的书写系统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应以进化论的观点强分为“进步”或“原始”。(实际上现代西方生物学界也不再认为生物是“进”化的。所谓“演化”只是指生物在时间长河中的缓慢变化,而没有进退之分。)当然,周有光的这种文字史观,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周所处的时代,正是东亚世界遭受西方文明压迫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东方文明已经衰落,必须以西方文明为归宿。不仅是周有光,当时一大批学者,比如黎锦熙、鲁迅等人都觉得中国的古文化已经走到尽头。但是今日,东方文明已经在觉醒,另外,文化人类学家已经渐渐抛弃了过去的进化论史观,人们正在采取一种新的看法来对待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其中,自然包括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相关
- 液泡液泡(拉丁语:vacuolum、 法语、英语、荷兰语:vacuole、 德语:vakuole),又称为液泡,是一种囊状的单层膜细胞器,其中含有细胞液,为酸性环境。液泡的作用在于存储并降解细胞中的废物和有
- 清蛋白结构 / ECOD白蛋白(英语:Albumin)又称清蛋白,旧称胉,是属于球状蛋白的一种蛋白质,但并不是球蛋白。在人体内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人体内白蛋白
- SCWR超临界水反应堆(英语: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缩写:SCWR)是一种第四代反应堆设计,使用超临界水作为工作流体。超临界水反应堆也是一种轻水反应堆(LWR),但是工作流体运作于较高的
- 酯酶酯酶(英语:esterase)是一种水解酶催化剂,可在水分子的参与下,经由水解作用,将酯类切割成酸类与醇类。此类酶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依其专属受质、蛋白质结构,以及功能而有不同。脂酶
- 脱氧糖脱氧糖(英语:Deoxy sugars)是指糖分子中有一个羟基被氢原子所替代的糖。例子包括: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外用软膏外用药物(英语:Topical medication),是医疗上使用于身体表面的药物,例如涂抹于皮肤或黏膜的表面,像是阴道,阴茎,眼睛和耳朵等。外用药物通常要避免接触口部,也不可进食。医疗用的化学
- 秘教秘教,又称秘仪、密仪、密教、密意主义、密传教义等,指在一小众人间相传的秘密知识,及其组织和传授方式,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宗教术语,通常涉及神秘性、精神性或隐匿性的观点。秘教的
- 有毒蘑菇蕈类(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称蘑菇、菇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菌丝具横隔壁,将菌丝分隔成多细胞。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
- 孕产妇死亡由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联合国人口司(英语: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世界银行
- Q90–Q99ICD-10 第十七章: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为ICD规定的各类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07 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Q10-Q18 眼、耳、面和颈部先天性畸形Q20-Q28 循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