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鲑鱼

✍ dations ◷ 2025-04-03 10:40:06 #大西洋鲑鱼
大西洋鲑(学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鲑,是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种鲑鱼。成鱼尺寸平均约90CM,大型个体可至110~150CM,重达40公斤以上。大西洋鲑的学名是由卡尔·林奈于1758年所取的。有指其种小名的拉丁文意思是“跳跃者”,但也有认为是“海水的住客”。大西洋鲑幼鱼的颜色与成年的不同。当它们仍在淡水生活时,身体上有蓝色及红色斑点。当它们进入海水后,它们就会呈银蓝色。最容易辨认它们的是其侧线上的黑色斑点。当它们进行繁殖时,雄鱼会呈浅绿色或红色。它们呈梭形,有发育完好的牙齿。除了脂鳍外,所有的鳍都有黑边。大西洋鲑鱼苗在出生数天内就会开始觅食。在完全吸收卵黄后,它们会开始猎食,主要吃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包括石蚕蛾、蚋、蜉蝣及石蝇。当它们足够大时就会在河床及水流中觅食细小的鱼类。有些甚至会吃其他大西洋鲑的卵。成年的大西洋鲑会吃较大的食物,包括黵乌贼、玉筋属、端足目、北极甜虾及鲱属。它们此时的生长率甚高。大西洋鲑的鱼苗及鱼秧有指是地盘性的,因为它们会保卫领地。虽然它们有时会互相攻击,但对于其社群架构却不明。它们很多时会组成群落,尤其是在离开流域的时候。成年的大西洋鲑比其他鲑鱼较具攻击性。它们在北太平洋成为了入侵物种,会攻击大鳞大麻哈鱼及银大麻哈鱼。大西洋鲑在这些河流进行繁殖:在西欧,由北葡萄牙北至挪威、冰岛及格陵兰;在北美洲东岸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北至加拿大北拉布拉多。那些游离水产养殖场的大西洋鲑在英属哥伦比亚通往太平洋的河流流域出没。它们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对出的海洋,并会回到其出生的河流。于19世纪前,它们也有在纽约州中部出没。但因建造奥斯威戈河(Oswego River)水坝而断绝了它们的产卵地,继而从当地绝迹。大西洋鲑会在河床碎石间筑“巢”。雌鱼强壮的尾巴会在碎石间制造回流,再在河床挖出陷坑。雌鱼和雄鱼会分别在陷坑的上游产卵及排出鱼精。雌鱼会再一次使用其尾巴,拌动碎石覆盖陷坑中的卵及鱼精。大西洋鲑是多次繁殖的,即它们不会在产卵后死去,而是会恢复自己,回到海洋生活并重复产卵的过程。大部分大西洋鲑都是溯河回游的,即它们大部分时间会在海水中生活,但会游到其出生的淡水河流产卵,幼鱼也会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经历几个阶段。大西洋鲑并非倚赖海水环境来生存,在北半球有大量例子更是完全淡水生活的。在北美洲,就有一种称为安妮克鳟的群落。大西洋鲑介乎1-5岁间都是在淡水阶段。在南部河流(如英吉利海峡)的幼鱼只要1岁大就会离开,但在较北地区的(如苏格兰)则要超过4岁大才会离开。平均离开的年龄则与超过7℃水温有关。在鱼苗阶段,它们会留在繁殖地,并会吃卵黄余下的养份。其鳃于此时会发育,且会主动猎食。到了鱼秧阶段,它们会成长及最终会离开繁殖地到较多猎物的地方寻找食物。成长到幼鱼的阶段,它们就会准备游到大西洋中。不过此时它们最易受到掠食。接近40%会被鳟鱼所吃,其他掠食者还包括其他鱼类及鸟类。当幼鱼长大后,它们就会开始进入海洋的旅程,旅程往往始于3月至6月间。它们会按水域的盐度来进行迁徙。大西洋鲑离开出生的河流后的1-4间发育很快。它们一般会迁徙到格陵兰西部对出的大陆板块。这段时间它们会受到人类的捕猎,小头睡鲨、鳐科、鳕鱼及大比目鱼的掠食。一些海豚曾被发现玩弄大西洋鲑的尸体,但是否会吃它们曾不明。大西洋鲑长大后会游回自己出生的淡水流域。当回到出生的河流后,它们就会停止进食待产。虽然它们如何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仍然不明,但有指它们是循着气味而回到此地。当它们重达250克后,鸟类及多种鱼类都不能再掠食它们,但海豹则除外。大西洋鲑在此时的生存率介乎14-53%之间。在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国、法罗群岛、俄罗斯及塔斯曼尼亚都是大西洋鲑的主要养殖地。大量的大西洋鲑离开笼子,若进行繁殖则会降低遗传多样性及引发低生存率。在北美洲西岸(尤其是阿拉斯加及加拿大),非原产的大西洋鲑成为了入侵的威胁。它们与当地的鲑鱼争逐资源,传染疾病及杂交。北大西洋鲑鱼养护组织(North Atlantic Salmo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是一个由加拿大、丹麦、欧盟、冰岛、挪威、俄罗斯及美国组成的国际机构。成立于1983年,目的是透过国际间的合作协助保护大西洋鲑,其总部设于爱丁堡。它们致力收复大西洋鲑的栖息地及提倡保育大西洋鲑。

相关

  • 蓝舌病正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或高铁血红蛋白症、变性血色蛋白血症、变性血红素血症、变性红血球血症、急性变性血红素症,是指因血液中异常的出现过多不能带氧的正铁血
  • 过度换气过度换气,又称过度呼吸(英文:hyperventilation),是由于过量的肺部通气导致二氧化碳不断排出,超过了身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而发生 。如果经常发生过度换气的状况,则称之为过度换气
  • β-内酰胺β-内酰胺(英语:β-lactam)是一种四元内酰胺环,内酰胺(Lactam)指环状的酰胺。因氨基在酰胺结构第β个碳原子上组成四元环,故称β-内酰胺。同理,若氨基在酰胺结构第γ、δ个碳原子上
  • 阿德福韦阿德福韦酯(adefovir)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能在抑制逆转录酶,用于治疗乙肝,但不能用于HIV感染。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的Antonín Holý首先合成了阿德福韦
  • 肌苷肌苷(Inosine),也称为次黄苷、次黄嘌呤核苷等。是由次黄嘌呤于核糖结合而成的核苷类化合物。在嘌呤的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中,肌苷酸(IMP)可以作为合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
  • 生育率这个条目包含2个不同数据来源的生育率列表。生育率是指理想状态下妇女育龄期生育的子女总数。列表1的数据来源于中情局《世界概况》,2018年版。列表2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人口
  • 汉氏巴尔通体汉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猫抓病的真细菌,属于巴尔通体属。该细菌通过三聚体自身转运蛋白粘附素(英语:trimeric autotransporter adhesin)与宿主细
  • 咽喉痛咽喉痛(sore throat、throat pain,又称喉咙痛或喉痛),是指咽喉出现痛楚的症状,最主要的成因是咽喉炎(喉咙发炎),但可由其他原因引致,例如白喉和伤风感冒威胁。 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
  • 粉色面包霉菌粉色面包霉菌(Neurospora crassa,又译红面包霉菌等)是一种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霉菌。由于生长容易,且拥有单倍体世代,使隐性遗传可直接展现,进而使遗传学分析较为简易,因此是
  • 古元古代古元古代(英语:Paleoproterozoic,符号P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亿年前(Ma),结束于16亿年前(Ma)。而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非常繁盛。古元古代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