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德内-高加索语是假定的超语系——德内-高加索语系的祖语,其中包含巴斯克语、北高加索语系、布鲁夏斯基语、汉藏语系、叶尼塞语系、纳-德内语系,可能还包括几个其他语系。德内-高加索语系不被主流历史语言学界认可。
与原始印欧语和原始乌拉尔语相似,研究原始德内-高加索语的语言学家并不常用IPA。为便于与文本形式的比较,本节采用了斯塔罗斯金的转写(与Bengtson的大体相同),后面会跟有IPA注音,斜线中的表示音位,方括号中的表示实际语音。它尤在塞擦音和边音的写法上与IPA相差甚大,这种习惯与APA的做法十分相近。
与所有祖语构拟一样,下表中的每个音都是假设性的,会随着更有说服力的假说而变动。
元音的构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长短对立不能确定能不能形成音位,但在后代语言中的演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原始德内-高加索语最基础的词根结构构拟如下:
来自汉藏语系、叶尼塞语系和北高加索语系的证据似乎支持动力重音的存在(以元音上的锐音符表示):
原始德内-高加索语中,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的重音会使得整个词在原始北高加索语中“紧化”。但是在原始北高加索语中,只有擦音和塞擦音能被紧化,因此没有这些音的词就会与不紧化的词相混。第3个音位上长元音之后的声门塞音,在原始叶尼塞语中会消失,这是妨碍构拟原始德内-高加索语的另一因素。下表中,P表示原始北高加索语的塞音,F表示擦音或塞擦音。
注意:纳-德内语系普遍对塞音区分3种发声态,一般是清音、送气和挤喉音,通常写作/t tʰ tʼ/,下表中,它们则分别写作/d t tʼ/以便于和其他德内-高加索语系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
下表描述了原始德内-高加索语的音素变为后代语言音素的过程。原始德内-高加索语音素用斯塔罗斯金式转写,巴斯克语用自己的正字法转写,两者都给出IPA(布鲁夏斯基语尚无完善的转写系统)。纳-德内语对应较为不确定,来自Bengtson (2008)。横杠暗示着音素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演化。“0”表示音素消失。原始叶尼塞语音素“r₁”的语音形式尚不明确。原始德内-高加索语的复辅音会各自演变。
注意:纳-德内语系普遍对塞音区分3种发声态,一般是清音、送气和挤喉音,通常写作/t tʰ tʼ/,下表中,它们则分别写作/d t tʼ/以便于和其他德内-高加索语系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